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蚊子拍碎了,就是一滴血

黃集偉

    作家鄒靜之在他最新的短篇小説《標本》中寫了一個淒涼神秘的故事。那故事讓人想到前不久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叢書《成長》。把成長與“淒涼”、“荒蕪”等概念聯繫在一起好像很自然。“成長”這個詞語本身就隱含著傷感、無奈,隱含著那種永失我愛那樣一種幻滅感。不信,今晚子夜,你一個人捫心自問自己的“成長”,當會心酸洶湧不能自已。這是個不能仔細把玩的詞語。

    “蚊子拍碎了,就是一滴血”———鄒靜之在他的小説中忽就寫下這令人心驚的一句。“成長”恰好暗合了如此神秘陰騭:羸弱無助,纖比蚊蠅,但內在卻有鮮血。哪怕一滴,卻熱,卻紅。

    在如此聯想中看叢書《成長》的總體思路,會有一種溫煦的感受———因為編輯者希望給予所有成長中的人們一種精神上的照料和關注。它本身雖然僅僅是一種“書摘”+“文摘”的套路,但相似的“照料”在此之前幾乎空缺。大家關心明星離婚、再婚,關心股市飄紅、下挫,其實都不錯,但不再有人叩問心靈間的芳草夕陽,卻是遺憾,而且重大。

    該叢書編輯者特別強調警惕大眾文化普遍存在的“弱智化”傾向,特別強調智力生活帶給人的恒久的滋補以及這樣的滋補所生成的心智樂趣。尤其是後者,幾乎被所有人誤解了。如果心智生活中僅僅塞滿艱澀概念、枯燥推理,那樣的心智生活是地獄不是樂園。

    事實上,智力生活幾乎是所有樂趣中最恒久的樂趣了。當米開朗基羅完成一尊聖母雕像而他的“領導”非説聖母的鼻子是不是“胖了點兒”時,知道米開朗基羅怎麼辦嗎?他手裏捏上一點麵粉,揣上一把刻刀爬上雲梯,裝模作樣開始“修改”,暗中將手裏的粉末慢慢撒下……“您覺得好點嗎?”米問。“好多了,好多了……”“領導”答。你笑了。就這樣。

    《北京青年報》 2000年09月1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