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百年前的預言

    前不久,美國一本科學雜誌刊登了1900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其中高度概括了對20世紀的各種預言。文章寫道:

    “無線電通訊將更加進步。不僅電報,甚至無線電話也能使世界各國直接聯絡。

    “遠距離照相機。幾十年後,假如歐洲上空戰雲瀰漫,作為新聞記者,即使身在編輯部,也能利用遠距離照相機拍攝戰況的最新照片,不過這種照片是天然色的圖像。

    

    “野獸滅亡。即使在亞洲大陸,也將看不到老虎等野獸,只是在城市動物園裏殘存幾隻,茍延殘喘。

    

    “撒哈拉沙漠將逐漸變成原野,東半球的文明漸漸在中國、日本發達起來。

    “環行世界一週僅7天就夠了。發達國家的人民,每人將至少漫遊世界一次。

    “空中軍艦和空中炮臺,空中飛船得到很大發展;空中漂遊著軍艦,浮現著修理站及空中炮臺等奇觀。

    “蚊子及跳蚤滅絕。衛生事業進步的結果,將使蚊子及跳蚤等滅絕。

    “植物與電,以電力幫助蔬菜生長,甚至有可能使豌豆長得與橙一般大;可以培育出綠色、黑色等品種的菊花、牡丹、薔薇。寒帶的格陵蘭島可生長熱帶植物。

    “圖像電話,將來的電腦話筒上將出現對話者的影像。”

    “方便購物法。根據圖像電話來鑒定遠距離的商品貨物,並達成購物協議,其貨物通過地下鐵管之類裝置,很快送到買主手裏。

    “電的世界。柴、煤等資源抽竭,代之以電做燃料。

    “火車速度。列車猶如一個小家庭,具備各種方便設施,令旅客感覺不到是在旅行。不僅冬天車中送暖,大熱天也將有製冷裝置。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80公里以上,由於不是用煤而是用電做動力,因而沒有煤煙和污水,也不會因供水的問題而停車。

    “空中行駛火車,電火車及空氣壓力火車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良,車輪由橡膠製成。在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火車從街道上消失,在空中高架鐵路或地下行駛。

    “人的身高。由於運動技術及外科手術的作用,人的身高可達1.8米以上。

    “醫術的進步。廢除藥劑的飲用,代之以無痛苦的局部藥液注射;由於顯微鏡和調光的發達,可以立即找到病源,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內科領域中,十之八九的疾病可用外科技術解決,如肺結核之類;由於使用電動技術開刀,病人毫無痛苦。

    “汽車的世界。馬車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汽車可以低價買到;軍事上也以汽車和自行車代替馬車,馬匹只成為愛好者飼養的動物了。

    “人獸自由對話。獸語的研究得到發展,小學開設獸語班。人和狗、貓、猿等自由對話,從而用人的角色也可由狗來代替。

    “電的産生。日本利用琵琶湖水,美國利用尼亞加拉瀑布發電,送到全國各地。”

    

    在這些預想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變成了現實,不能不令人感慨時世滄桑,社會發展變化速度之快。

    

    百年前是夢想的,百年後是現實,這中間的差距標誌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生活在20世紀的人們是足以驕傲和自豪的,因為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進步最大的時代。生活在20世紀的人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享受到前人夢想中的文明,甚至前人沒有預想到的文明。短短百年,巨大的變遷。這使我們在展望21世紀的時候,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比今天更美好。

    在當代歷史學家的視野裏,有這樣一幅畫面,由於頻繁出現並疊加,而不斷加深了印象:20世紀的現實色彩斑斕,但卻貫穿著一條主線,那就是現代化的進展。從總體上來看,即從擴大到全球的角度來看,這與百年前人們對20世紀的預想似乎不謀而合。儘管現代化一詞那時遠沒有像今天那樣為大多數人了解並隨現實的進展得以明晰和澄清,但他們還是像早年預言飛行器的出現一樣,從各個角度、不同命題,正確地預言了它的雛形。

    如果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20世紀,那就是現代化在全世界展開的時代。從深度上講,現代化已經進入了高級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後工業社會”、“資訊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從廣度上講,現代化已經波及到世界每一個國家,深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國際關係各個領域。現代化具有時序性,發達國家的今天就是落後國家的明天,正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説的,工業發達國家向那些落後國家所展現的是後者未來的前景。現代化又具有多樣性,每一個民族都有權選擇符合自己文化傳統的模式。正確的預想無疑提供了前進的藍圖。

    當然,沒有實現的美好預想也不在少數,畢竟,預想不是規劃。20世紀的現實中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文明,也有野蠻。

    我們同樣不能忽視的是,在百年前人們對20世紀的預想中,有一些帶有感傷色彩,有一些帶有道德訓誡的意味,也有一些深藏恐懼,而這些預想同樣在一定程度上為20世紀的現實所印證,為我們今天身處並感受頗深的困境所印證。即便是現代化這一人類足以引以為豪的創造,也因為種種問題,在世紀末廣泛地為人所質疑、挑戰。這使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們面臨的問題,並思索它的根源;為此,或許我們更應該正視人對歷史發展的選擇和責任。

    (摘自《百年前的預言》,楊寧一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人民網 2001年8月1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