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花言巧語的經濟學

孫壽濤

    經濟學家們活躍于政府決策機關,為政府的宏觀調控出謀劃策;經濟學家們也出沒于公司企業,為經理們的生産經營進行科學論證,經濟學家們的專業學識滲透到現實社會中的各個方面,“經濟學帝國主義”這種似褒似貶的説法在學界廣泛流行,經濟學是否配得上這樣的影響力呢?

     據説,經濟學如此暴得大名是因為他比別的學科更為科學,經濟學的數學化水準已經高於物理學了,一些最新的數學理論往往是在經濟學的領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經濟學也成為人們在宏觀決策與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微觀決策的一個根據,每每人們對決策的根據有疑問,如能引證于經濟學的原理,人們就相信其正確性。但經濟學的科學性真的那麼無疑義嗎?翻開任何一本經濟學教科書,裏面充斥著“需求曲線、均衡、泡沫、博弈、道德風險、囚徒困境、模型、故事”等詞彙和大量的隱喻,形象生動,似乎是運用修辭手段的文學。

     《經濟學的花言巧語》通過對經濟學文本進行修辭分析,告訴我們經濟學是科學,但也是文學。經濟學家們宣稱他們嚴格以事實和邏輯為基礎,但是在經濟學家的工具箱裏,不僅有事實和邏輯,也有隱喻和故事,它們都是用於説服他人的手段。與其他學科一樣,經濟學家的工作也主要是説服,也是人們進行人文對話的一個領域。與其他領域一樣,為了説服和對話,他們運用更多的文學性的修辭手段。

     眾多修辭手段是經濟學家們取得成功的關鍵工具,他們用得得心應手,並不次於小説家或詩人。經濟學最重要的修辭手段是隱喻,不過經濟學家把隱喻稱為“模式”,他們用供求曲線代表市場,與詩人把西風喻為“秋天的呼吸”一樣是隱喻。再一個例子就是“博弈論”,名字本身就是一個隱喻。在經濟學家已經習慣於認為生産來自一個函數並認為經濟處於“週期性”運動中時,一位非經濟學家比經濟學家更容易看出這些用法的隱喻特徵。

     另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是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Schultz)在芝加哥發明的“人力資本”。這一隱喻得到貝克爾的喜愛,因為它通過將兩組概念互換其內涵而彼此得到闡發,通過這一短語,經濟學中研究勞動技能的領域與研究物質資本的領域整合到一起,兩個領域的思想也都得到了改進。就勞動經濟學而言,以前由於對勞動技能的來源缺乏了解,一直認為勞動技能的培養屬於消費領域的事情,如今則不這麼認為了;而就投資理論而言,以前不把勞動技能的培養當成一種投資,如今可以把它當作投資來對待了。

     經濟學家尤其是理論經濟學家經常編織“寓言”或講“故事”,那裏面蘊涵豐富的內容,如同小説文本需要作者與讀者共同創造的一樣,經濟學文本也要讀者參與創造。因此,晦澀的文本往往更有影響力。例如,狡猾的凱恩斯就在其最具影響力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中留下了許多空白,讓讀者有機會填補它。在經濟學中運用隱喻與在文學中運用隱喻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只不過經濟學家運用隱喻時並沒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也沒有文學家運用比喻時的自我批評精神。

     經濟學依然是科學,但主要是一門令人愉快的好科學。在經濟學的嚴肅命題中用到了隱喻和故事,並不只是為了修飾或教學,而是為了加強經濟學的科學性。修辭學是理解科學的更好方式。長期以來,修辭學被認為與科學截然有別,其實不然。修辭學研究的是對話問題,而不是真理問題,它從語言層面上檢驗各種對話,不僅包括詩人和小説家的對話,也包括經濟學家的對話。我們應將經濟學放到整個人類文明的人文傳統中去理解,如同小説、詩歌一樣,經濟學也是我們進行對話的一個重要領域。

     從修辭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都不是專家,我們只是對話中的説服者,科學家、數學家、經濟學家都是説服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科學與藝術的嚴格分界,所有學科的任務都是説服,在好的説服中,藝術和科學的思維模式是相互滲透的。經濟學類似于文學批評、哲學和社會學理論,也類似于粒子物理學,它的最大的功能在於説服,為了獲得最大的説服力,就要儘量使用“花言巧語”。

     不要把經濟學看得那麼高,那樣只會使經濟學家們或者耽于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沾沾自喜,或者因害怕身份傷害而忐忑不安。

     (作者為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生)

     《經濟學的花言巧語》黛爾德拉邁克洛斯基著石磊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

    

     《21世紀經濟報道》2001年8月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