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你冷淡了文字嗎?

      主持人(本版編輯王洪梅):由於現代科技製造出的強大視覺環境,人們毋須讀書也能遍知天下事,以致人們在生活中愈來愈依賴圖像資訊。比起10年前,今天的人們似乎已經很難充分領略書本的好處了。

      陳清華(海南省瓊山市府城鎮):少讀書 多讀網

      在海南的文化界,我被當成“讀書人”,大約是因為我主編一家頗有影響報紙的讀書版之故。一些圈內的朋友有了新著,每每送上一本,約我寫篇書評。我那時還就真的以讀書為樂,一是因為愛好,二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第三則是因為我發誓要做一個能為《紐約時報》那樣的報紙寫書評專欄的作家。於是,讀書——寫作——編稿,成了我生活的全部。這種情況直到我迷上上網。

      我迷上互連網的時間不長,但我一看到網友們毫無顧忌地就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而且他們的討論是沒有任何功利的,沒有稿費,連名字也是圖一時快活瞎起的,諸如“阿拉是頭豬”、“平地摔跟頭”等等,他們只是想過過“嘴癮”,想説就説了!比如我經常光臨的“榕樹下”網站,網友的討論實在比一些亂七八糟的某某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有意思得多了,網友在上面發表的一些文字要比我們的一些報紙、雜誌編發的所謂小説、散文有意思多了,起碼多了生活經驗而少了無病呻吟!也許你會説網上的垃圾太多,難道報刊、書籍上的垃圾就少麼?

      各大網站上都有“讀書”欄目,只要動一下滑鼠,要看要下載,自便。現在大家這麼忙,除非你是專吃某線裝書的專家,否則我不相信你還能那麼悠閒坐下來,用整塊的時間為一句話字斟句酌,捻斷思想的鬍鬚。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了。在這個網路時代,時間就是金錢,既然在網上能快速地攫取知識,幹嘛還要“頭懸梁,錐刺骨”、“三更燈火五更雞”?

      楚人小黑(武漢市江漢區濟生新村):看1萬小時電視=幾門外語

      人們的閱讀習慣正面臨著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者便是電視。

      2000年,美國的一家民間機構“基督教文化促進聯盟”做過一次調查———被訪的1100多位不同年齡、職業的人被問同一個問題:“假設你要在一座孤島上像魯濱遜似的生活10年,你願意選擇帶一台擁有衛星接收系統、太陽能電池並可收看多套節目的電視機,還是願意選擇1萬冊各類圖書帶到那裏?”調查結果令人吃驚:73.6%的人表示選擇電視機,選擇書的人僅佔26.4%。在這73.6%的人中,又有約58%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這表明新一代美國人對電視多麼‘依賴’。”該機構在其報告中作出這樣的結論。

      導致人們冷落文字的原因,其實不能單純歸咎於新興科技産品的衝擊。電視成為有識之士指責的對象,似乎有點冤,因為在許多方面它具有很明顯的優點,甚至在普及文化方面還有不小的貢獻。但種種跡象表明,電視在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上的負作用尤為突出。

      電視使人們冷落了閱讀———因為整本的文字有時確實讓人心煩,遠不如往沙發上一靠,按一下遙控器來得痛快,有人云“無邊快樂逍遙至,不盡節目滾滾來”。有美國學者做過統計:一個人長到20歲,他看電視的時間至少有2萬小時,也就是説,每10年就看1萬小時電視。

      能集中注意力是人類最為寶貴的天賦之一,而電視這個魔盒偏偏讓人們的注意力匯集于其身而不顧其他。一個人如果養成了愛看電視的習慣,不啻于在精神上自我放逐———電視總是試圖主宰人們的思想,讓人跟著它的步調行動。它以自已特有的方式給了人們娛樂,而讓人類把最寶貴的時間在無痛苦中消磨殆盡。

      有人算過一筆帳:5000小時是一個大學本科學生獲得學士學位的學習時間,而1萬小時,就足以使一個智力正常的人成為一名天文學家或一名工程師。如果他感興趣,他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同時掌握幾門外語!但是因為有了電視,這一切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就變得遙不可及了。

      只要留心人們就會發現,如今兩、三歲的孩子簡直都是“古怪精靈”,一張小嘴表達能力特強。教育學家認為,這是電視大量資訊對兒童刺激的結果,電視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開發。但奇怪的是,這些孩子長到十幾歲時卻大多歸於平庸,讀寫能力尤差,比如前段時間傳出的某次全國性考試,有學生面對考題無話可寫,竟引用《大話西遊》裏的臺詞!教育學家認為,清晰表達思想的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獲得,而電視無法培養人們的這種能力。在與電視“依存”的日子裏,人們養成了一種遠離書籍的壞習慣,就像與一位朋友在一起呆久了,他的壞毛病會沾染你一樣。

      讀書的重要性前人早已説盡,而美國作家理查德現在則強調説“關掉電視,去閱讀偉大的著作,它會開啟你的智慧之門。”

      許力(新疆七紡二廠紡試):懷念研墨飄香的時代

      文字是人類歷史的記載與見證,從甲骨文到電子書籍,從原始社會到資訊時代。感謝文字,讓我們了解了上下五千年。

      Internet縮小了時空,它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失去了鴻雁傳情的浪漫與美麗,也失去了坐擁書城的滿足與富有。我們面對的是毫無情感的列印文稿,我們交談地是幾經包裹的蒙面大俠。電腦與書籍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少了一種親切的觸摸感,人們在擁有快捷的時候又不免懷念原來的娓娓道來,在人們擁有一張裝滿四庫全書光碟的時候,又開始渴望撫摸燙金大字的感覺。所以在人們擁有網路文學的今天,我開始懷念那研墨飄香的時代。

      老榕樹(江蘇省鹽城師範學院):圖文本無別

      圖像和文字並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是作為表意符號而存在,是人們獲取資訊的兩種渠道。我們通過閱讀所要獲得的,不是文字或圖像本身,而是其背後的東西。

      在電腦語言裏,圖像的大小是以字符為計量單位的,圖像佔據的磁片空間,往往是它等面積文字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這表明圖像所包含的資訊遠比文字豐富,所以圖像留給大腦的印象也遠比文字要深刻得多。所以,看一部長篇小説與看一部根據它改編的電影相比,後者能更形象、更直觀地刺激人的感官。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電視、家庭影院、網路等正以其強大的視聽效果衝擊著傳統讀物,並逐漸改變著我們的閱讀方式,使我們感知世界、獲取知識的途徑更直觀、便捷和輕鬆。電視雜誌、VCD、網路雜誌、電子書籍等新的讀物正以文字不可替代的優勢擁有著自己的讀者群,各媒體也正不遺餘力地打造著品牌,推出自己的名牌欄目,而有實力的電視頻道、網站、音像公司也日漸被人們接受和喜愛。由於電影電視劇的的受眾面比小説的受眾面大,一些作家也不得不把創作終端産品定位在電影電視劇腳本的寫作上。電視散文、音樂電視、還有一些對話節目等,也正以其高雅的品位從大眾化欄目中脫穎而出,使電視的受眾面得以進一步擴大。

      視聽讀物和其他文字讀物一樣,也充斥著許多資訊垃圾,泡沫劇、垃圾廣告、色情網站正污染著我們的視覺。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我們應充分利用視聽讀物強勁的視覺衝擊力,把更健康、更有品位的“文化快餐”變成“文化大餐”,使受眾得到更豐富的精神食糧。

      韓濤(湖北東風汽車變速箱有限公司):冷落文字會讓思想退色

      從結繩記事,到象形文字,再到今天的音像多媒體,人類文化的載體已經多元化,這對於豐富文化的內涵功不可沒。可寫在書本上的文字在資訊超載的今天,似乎正從人們的視野中淡出———我們已經習慣了從好萊塢大片的視覺衝擊中享受感官的刺激,更願意從形形色色的網頁上獲取新聞,從眼花繚亂的電視劇中了解世界。

      僅僅從視覺直觀的角度説,書面文字與其他媒體無法相比。但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從身邊的視覺環境中究竟獲得了什麼?是越來越麻木的思想和越來越少的感動,還是越來越近視的眼睛?從某種程度上講,它成了我們為懶惰開脫的理由。離開了文字,我們將很難再有機會細細品味人類的思想。

      如果文字在我們這個時代慢慢退色,那麼我們所創造的文化也必然隨之退色,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

      盧波(武漢市68中學):迷戀文字的力量

      儘管現在有很多的文化載體讓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撇開甚至拋棄文字,但能否充分運用和享受文字,其效果與意義大不一樣。

      我有一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卓有建樹的朋友,他有一種獨特的管理招數:對公司全體職員進行文字化的心靈管理,具體辦法莫不與文字相關———中高層管理人員每週、每月、每年都要交書面工作總結,要隨時根據公司需要寫出建議意見或精神動態材料。對犯了錯誤的基層員工,要求其寫檢討書,並讓所在部門的員工就其錯誤行為進行書面剖析。這種方法並不是我這位朋友的首創,但將它運用於當今的企業管理,實在很讓人感慨。這位企業家説,他之所以選擇讓全體職員充分調動大腦中的文字儲藏,是因為當一個人坐在桌前面對筆和紙的時候,才有可能真正專心於思考,而只有在充分思考的時候,一個人才有可能獲得對事物的深刻認識。這些年來他發現,一些人嘴上非常會説,卻不能很好地駕禦文字,這樣的人的綜合能力值得懷疑。

      真正懂得文字的人,他們將自始至終都熱愛著文字,而輕視文字的人將被文字疏遠,也將享受不到文字帶給人類的無限幸福。

      話題背景

      據蓋洛普剛公佈的1999年全美閱讀習慣調查顯示,只有7%的美國人每週閱讀一本或以上的書,59%的被採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只偶爾讀書,數目不足10本,而完全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在過去20年大幅增加。

      美國文字冷淡現象已隨處可見。網頁製作人反映,網友在瀏覽網頁時,主要是粗略一看,很少真正了解內容。而包裝設計雜誌的編輯也説,人們現在不愛花時間閱讀,所以要有效推銷産品,最要緊的是顏色、形狀、圖像,最後才是文字。

      對於這個現象,美國生物倫理學家佩萊格裏尼解釋説:“電腦加上電影、錄音帶和電視等其他非文字主流傳媒,使人們毋須閱讀便能吸取大量資訊,是它們加快了人們閱讀技能的萎縮速度。”

      文字冷淡就像一種隱形液體,正慢慢滲透到社會文化中。專家擔心,當逃避閱讀成為習慣,人們的閱讀能力便會退化,從而直接影響對下一代的教育,導致社會上文盲的增加。

      (東行 供稿)

     《青年參考》 2001年8月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