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女性文學:回歸傳統

    從“五四”時期丁玲筆下的莎菲女士絕望的追求和哀嚎開始,女性文學就走上了一條坎坷崎嶇、艱難痛苦的尋己之路。

    儘管九十年代以來女性寫作群體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女人在男權文化的陰影中始終難以超越自己。

    我們看到,從王安憶獲矛盾文學獎的《長恨歌》中款款走來了古典、哀傷的王琦瑤,在一個城市的神話中,她寂寞地走完了她的人生。甚至包括九十年代末期的婚外情故事,諸如《渴望激情》、《一聲嘆息》,最後都讓男人回歸了家庭,充當第三者的女人是失敗了,可作為妻子的女人也同樣在傷痕纍纍中永遠難以修復女人的尊嚴。

    女性文學在努力地讓女人走向社會,去觀望人生和世界,試圖用女人獨特的感受躋身於主流文化,在男性話語規範中進行女人細弱的抗爭。在女性文學時時與主流文學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女性文學更多地順應了主流文學。雖然在“私人化寫作”中的確表達了她們對放蕩生活的切膚之痛,對自己的厭倦失望,也的確在尋求女人的未來,希望用寫作來呼喚真誠、真愛,但我們又不能回避這樣一個悖論:如果迄今為止的文化傳統是她們所要顛覆的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她們本身卻又來自於這一傳統,那麼哪是她們的立足之地?難道女性文學只有徹底地和傳統文學決裂才能突現女人的存在嗎?

    女性文學因此陷入了一種兩難境地。

    針對“私人化”寫作,文學批評界給予了極大關注和中肯善意的批評,包括一些女權主義者也不滿這種對慾望無度的炒作,這至少説明,無論是生活還是文學都在呼喚女性道德約束的回歸,這個世界需要雙性和諧的維繫,女人只有和男人一起傳承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摒棄粗俗化,走出私人化,告別時尚化,處理好個人的話語空間與大眾的話語空間的聯繫,加強和大眾的溝通,重建失去的傳統,才能得到廣泛的知音,才能讓生命的蹤跡重新放出光彩。因為歷史證明,女人只有自尊自強自愛才能更好地證實自己的存在價值。

    

    《山西日報》 2001年7月2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