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挂起來的新生代

    曾經有一批作家被稱作新生代,可惜讀者沒有珍惜。時間過去了十年,他們中的一些已淡出了江湖,剩下的也對文壇喪失了信心。今天,終於有人想起了他們,答應給他們出書,並且詢問起印數希望是多少,倍受煎熬的新生代説,如果一定要有一個數字,我希望是———1萬本。“自從馬原開天地,莫言余華到如今”。沒有趕上“先鋒小説”末班車的新生代既是今天文壇創作的中堅力量,又是處境尷尬的邊緣群體。這看上去有點矛盾,但實際情況並無誇張。作為中堅力量,新生代的創作全面佔據了文壇重要期刊的陣地,而作為邊緣群體,人數甚眾的新生代作家目前並無一人在文學圖書市場獲得與上一代走紅作家相當的名聲。毫無疑問,新生代對目前的境遇是不滿足的,也難免會産生沮喪和灰心,説作家清高不屑于名利,這種論調背後的虛假成分是多麼大,文學作為文化藝術的一支,天生就具有世俗和功名的屬性。

    但是,誰阻止了新生代獲得名利,新生代被冷落並不只是文學界的現象。比方説,在影視界,第六代導演一度也被傳媒關注,也産生了一些叫好的作品,可是今天真正控制著銀幕話語權的還不是第五代的張(藝謀)、陳(凱歌)幾位;流行歌壇,真正的大腕還不是四十歲上下的的劉歡、韋唯、那英、毛阿敏,為上榜耗得人消瘦的新人註定是不可能上央視春節晚會壓臺的,就像新生代作家也成不了央視“讀書時間”的嘉賓一樣。

    雖説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是真正要在一個行當中脫穎而出,真的是很不容易。話題仍然回到文學界,應該説除了成名自身的規律以外,新生代存在的軟檔也妨礙了更大範圍的成功。首先是創作心態上的浮躁,造成了只有“代表作家”卻沒有“代表作”。雖説在重要文學期刊經常露面,可並不代表就真正佔領了文壇制高點。因為文學期刊的影響力仍在圈內,發行量又日漸稀落。真正有市場的作家並不一定要在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舉一個例子,莫言的新作《檀香刑》首印8萬,又不斷加印,他何必又要在雜誌上先發(按慣例雜誌總比出書要早一拍,不又增加了被盜版的系數)。所以説,新生代在文學期刊上的紅火是基於成功作家有意無意放棄了這一塊雞肋後的結果,大可不必沾沾自喜。另外,對讀者的不尊重也是一個因素,新生代作家大部分都是喝“洋奶”長大的,他們在學會了西方先進的小説技法的同時,也把西方敘事中不成熟甚至不好的觀念照單全收,致命傷就是認為形式大於主題,或者結構大於故事,迷戀于圈子化沙龍式的文風,把博爾赫斯認作乾爹,甚至小説中頻頻出現同輩文人的身影,其結果只能是“哥們”間的互相“脫帽致意”。“混”在文壇是一個卑劣的現實,把功夫局限在可利用的編輯和雜誌上,忘了作品的品質才是文學真正的裁判。

    由於具有相似的閱讀和創作背景,浮出水面的新少代作家整體水準參差得並不懸殊,誰都有兩把“小刷子”,但個體的創作量卻尚有限,也就是説作品資源並不豐富,且以中短篇為主。現在市場上公認的“票房作家”如賈平凹、莫言、池莉、蘇童等都有數百萬字的積累,至少有兩三部拿得出手的長篇,且目前精力和創作都未減弱。所以説,雖然1萬本的圖書起印量不算什麼,對新生代來説,已經是一個值得滿意的數目。而造成新生代紅不起來的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票房作家的成功一般都與影視有關,新生代作家目前在這方面也沒有先例,所以,這樣一批作家基本上是被挂起來的狀態。

    

    《新民晚報》2001年7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