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苦聰人的詩人——張克扎都

    苦聰人,在雲南少數民族中人數不多,是最苦的人。

    苦聰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才結束了類似傳説中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式的生活。

    苦聰人對於火,是生命和生活中最神聖的。森林中沒有火柴,要取火,得找個晴天,把曬乾了的芭蕉放在地上,再用兩根竹桿來回摩擦半天,迸點火花,掉在芭蕉根上引火。保存火種,對於苦聰人來説是至關重要的。人們盼著走出山林,盼著見到太陽。從十幾歲開始學射弩箭,直盼到沒有力氣拉開弓弦的時候,一直企盼著……

    苦聰人,五十年代終於得救。哈尼族、傣族、瑤族同胞協助人民解放軍和金平縣人民政府,前後用了五年時間,進山引導、説服、動員、解釋,才將過著近似原始人生活的2177名苦聰人一戶一戶、一個一個地找到,勸出深山老林,到了半山坡能修通公路的小平壩,建起了苦聰人的大寨子。從此,苦聰人有了火,見到了太陽;有了居室,有了可耕種的土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苦聰人選出了他們的代表,參加了國慶十週年大慶,參觀了首都,看到了遼闊而興旺的祖國,看到了外邊的大世界。

    苦聰人,跨進了社會主義。

    彈指一揮間,一步幾千年,苦聰人在共産黨領導下,在社會主義新中國民族大團結的大家庭中飛躍過了幾種社會制度,走在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大路上。刀耕火種寫進了歷史,取火種的故事走入了博物館。大城裏有的,苦聰人寨子裏也有了,電燈、電話、電視機、電腦……更重要的是萬名苦聰人中有了自己的知識分子、專家、學者、教授、醫生……苦聰人走出了雲南,足跡遍佈全國。

    今年春天,我第一次參觀訪問美麗的西雙版納,我有幸認識的第一位苦聰人就是張克扎都同志。他是苦聰人中的佼佼者,中國作協會員,張克扎都同千萬個苦聰人一樣,從苦難走向光明。他只讀過幾年書,參軍後,在部隊大學校裏,他自學成才,走向了業餘創造之路,並獲得了成功。

    我拜讀了張克扎都的第一本詩集《丐情》及《我選擇了當兵》,又讀了新出版的他的第三本詩集《草地》。

    張克扎都的詩集,崇尚正氣,敬仰正氣,字裏行間正氣凜然,激勵人們去思索,追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誠者有信,仁者無敵。

    張克扎都的詩,將人們帶入苦聰人的大寨子,那一壑一峰,一泉一方,招人喜愛。遠在他鄉的遊子,心繫故土,表現了張克扎都對家鄉熱土的眷戀,對自己民族的關切。

    張克扎都的詩,沒有綺辭麗藻,沒有斧鑿,沒有雕琢之痕。他的詩融情入畫,凸現出他生活底蘊豐實、觀察細微、想像強勁、思維敏捷、筆觸流動的才情。他對景物描繪生動,對形象把握準確,境界清朗,旋律緊湊。他的詩柔中透力,蓄而不露,情景和諧,義理相兼,他熱愛少數民族之情流蕩在詩行之中。

    《草地》張克扎都著,寧夏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報》2001年7月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