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在人生的邊緣處 

    讀完了李平的《大倫敦小英國》,用春天的心境去閱讀本書作者夏天的故事。對於讀者來説,這是一種春天般的親切,是用春天一樣的溫暖的感受去體會作者那種夏日裏的平靜。曾幾何時,我們閱讀散文,總是習慣要追尋其中的深刻,習慣著要挖掘其中的主題,習慣著將文本的情感轉化成崇高和英雄主義的偉大和深邃。今天,我們讀散文、寫散文,又恢復到了一種平常心態,我們不再去充當權威,我們只是將內心的感受告訴大家。寫作的立場從居高臨下轉化成了平等的交流,我們再也沒有故弄玄虛,賣弄經歷;寫作的方法從故作深沉轉化成了主觀隨意。這是文學觀念的進步,因為文學回歸到自身,回歸到個體,回歸到獨特的個性體驗上來了。

    《大倫敦小英國》記錄了生活的體驗,裏面有遊歷的記錄;有獨自在倫敦天空下的感受;有在異國他鄉奔波的生活;有在異域風情中特殊的人際……然而又與普通的留學生文學不同,傳統意義上的留學生文學往往描寫留學生在異域環境中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到了《刮痧》中更直接表現文化之間的衝突和矛盾。而手邊的這本《大倫敦小英國》在我看來,只能稱之為“半留學生文學”。作品中沒有表現一般意義上留學生的那種生存的艱難、文化的衝撞;它只是在邊緣處擦肩而過,作者作了一番“浮光掠影”般的漫遊以後,並沒有故作深沉地告誡我們什麼是文化的困撓,什麼是價值判斷。他也不是像50年代的域外遊記那樣,總是帶著某種強烈的意識形態意味……相反,在書中告訴我們的是他自己的故事,處於文化邊緣狀態的故事,因而卻贏得了一種不同凡響的效果。

    因為正是具備了這種文學本體觀念的創作指導,又有了邊緣狀態的生活經歷,使得《大倫敦小英國》具有了別樣的價值:它的邊緣性。既是表現作者並沒有深入到文化的深處,類似于《刮痧》般的衝突,卻又是對一般留學生文學中沒有被關注的一個角落的掃描,因而選擇的角度和寫作立場就顯得比較新穎和別致。當然,這種邊緣並不是平滑的,相反它又有許多毛邊和突兀的地方,也就是這些毛邊和突兀之處,使得作者找到了情感衝撞的基點,找到了故事的扭結點,找到了讀者閱讀時的火花。

    作者沒有寫千篇一律的留學生的學習、奮鬥,沒有寫他們的精神孤獨和生活艱難,而是作為一個剛剛進入英國本土的中國學者、中國普通公民、一個丈夫、一個男人來寫作。一種視角的確立就使得他獲得了許多自由,不存在預設的文化衝突的規範模式、不存在預設的留學生文學的通用素材,也根本不存在作為留學生的身份和意識,而是以一種平常的姿態來進行忠實的情感記錄。仿佛這不是英國,而是作者平生沒有到過的任何一個陌生的背景。所以,文本中“應該”具有的衝突消解了,變成了記載故事的契機和本文因素,人物也不作為政治或文化符號,是普通的,鮮活的,真切的。諸如書中的房東太太與羅絲,諸如好友約翰、石磊,諸如小巫婆方小姐等等,他們的情感故事不是作為一個外國人或中國人出現,而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靈魂與生命狀態出現在書中。書中的環境感只是在特定的背景中才出現,作者的思考與體驗也只是在這種特定的氛圍中才能有所顯現,這並不是作者的失誤或筆力的缺乏,而是一種新的創作理念。平等、平靜中有意識地收縮自己的筆,讓思想蘊涵在對象身上,讓讀者自己去體驗,這樣雙重的體驗無疑表現了作者的人文意識和個人立場。

    (《在人生的邊緣》李平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

    

    中華讀書報 2001年6月2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