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捉刀手的悲喜事

    剛剛出版的最新一期台灣《開卷》週刊登載文章,談的是幫人代筆的“影子作家”。文章提及了大導演希區科克曾寫過的一部短篇小説,説有位喜歡創作但缺乏名氣的作家,經常為江郎才盡的暢銷作家捉刀,有一次他寫了一部作品,同時交給兩位需稿孔急的名家,不料經過稍事修改之後,兩本書都成了暢銷書。於是這位影子作家決定隱居起來好好寫一本小説,最後小説終於完成了,也挂上他本人的大名,結果卻乏人問津。

    文章的作者説,這個悲慘的故事告訴我們,名氣似乎遠比實力重要。

    其實無論歐美,無論港臺內地,更無論古往今來,影子作家替人捉刀代筆的故事屢見不鮮,倘若無名氣所累,捉刀不過謀生的飯碗,遠遠夠不上那位台灣作者所言的“悲慘”。為人代筆,好比在法院門口為秋菊代寫狀紙的老頭兒,你情我願,各取所需,何談“悲慘”之有。

    至今有人懷疑莎士比亞與其37部劇作的血親關係,理由便是以人的創作力而言,如果無人代筆,恐難成就如此豐功偉業。這種疑心起得有些道理,拿今日武俠小説的兩位泰斗古龍與金庸來説,幾十萬字的故事,大多先在報紙上連載,每日一篇,不能間斷。但即便是機器,還需要不時停機維修保養,更何況經常酩酊大醉的古龍和編務纏身的金庸,影子作者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古龍曾經得意地説,捉刀人跟他夠默契,兩三天的稿,絕不會影響故事的發展,所以他酒醒的時候,可以不必看捉刀人寫些什麼,就天衣無縫的接續下去,絕不會出現倪匡替金庸寫《天龍八部》時,把阿紫的眼睛弄瞎,讓金庸在修訂時大傷腦筋的段子。

    説起倪匡,算是影子作家中段位較高的一位,他不僅替金庸,也替古龍代過筆,而且模倣得惟妙惟肖,活脫脫是古龍筆法。據説有一次,古龍斷稿二十多天,全由倪匡代寫,沒有一個讀者發現其中奧妙。

    “影子作家”實際上是個泊來詞,語出英文ghost-writer。黑澤明有大作《影子武士》,西方政界有在野黨的“影子內閣”,無不有替身和虛擬身份之意。查字典,發現該詞1890年才在美國出現,而漢語中早有對應詞彙“捉刀手”。捉刀就是拿著大刀,典出三國時代。《世説新語》裏講,曹操將見匈奴使者,以已形陋自慚,不足以雄遠國,故使崔季圭代之,曹操捉刀立床頭,假冒侍衛,後來才比喻代人做事,文壇借用該詞最為常見,把話説得曲裏拐彎,不知是不是有遮醜之意。

    但現在,比捉刀手更常用的,是槍手一詞,可惜筆者找不到確切詞源,大概與時代進步帶來的武器演變有關,曹孟德如果活在今天,應該不會懷抱大刀,而是肩扛衝鋒槍一把,站在衙門口吧。

    開頭所述《開卷》週刊的那篇文章説,影子作家的稱謂在台灣仍有一些模糊地帶,像歐美經常採取專家和作家一起挂名的方式,因此這類的執筆者就不能説是影子作家。可是台灣卻常常刻意抹去執筆者的痕跡,因此在歐美不成為影子的,在台灣卻變成影子了。

    究其原因,大概又會扯到東西兩種文化的差異上去。前美國第一夫人,現任紐約州女參議員的希拉裏克林頓,年初便為了她一字未寫,已先拿了出版商800萬美元的白宮自傳四處貼榜,出價50萬,誠征捉刀者為她效勞,結果應聘的各路女作家便有20幾位。

    中國人一向重面子,請人捉刀實在羞于啟齒,顏面無光。官員自然有秘書出面,槍手排隊登門,寫論文拿學位,出書評職稱,全程服務,自已連嘴皮子都不需動一下。但説千道萬,誰相信這些東西真是他們的大著呢?這是請了槍手不説的,還有一類,是不屑于請槍手捉刀的,沾上刀槍這兩字他都怕。他覺得自已有頭有臉,好歹也算個腕兒,讀得書,也識得字,一輩子在鏡頭前念的新聞稿少説也上千萬字,不就是寫本書嗎?簡單。沒承想書一齣,便有好事的讀者,挑了滿滿一籮筐的錯字病句,還嚷嚷著要上法院告他誤人子弟,騙錢騙時間。其實術業有專攻,好書人人可讀,但並非人人都能寫出好書,找個影子作者合作一把,算不得什麼醜事,反而能幫窮文人找個飯轍,也省得被人罵狗屁不通,貽笑大方。

    我看啊,想寫書的名人和不得志的捉刀手,千般愁苦,都只為一樁——套用當下一句時髦的歌詞:都是名氣惹的禍。

    中華讀書報 2001年6月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