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文摘:留洋中學生眼中的國外教育

    上課輕鬆,不見“十年寒窗苦”

    上學“真是太輕鬆了”,“好玩得不可思議”,是形容國外中學生學習時,這些孩子用得最多的話。

    美國:實行選課制

    美國學校的課本內容淺顯而廣泛,課程設置特別多,一所普通高中,僅外語一科就設置了包括漢語在內的五六門課程,學生可根據興趣選課。 

    日本:考試也敢睡覺

    這一點在中國學生眼裏顯得不可思議。日本的考試很簡單,中國學生甚至在日語中也能考第一,如三角函數考試,7題只要做對4題就算合格,不合格者還可再考7題,直到合格為止(不限次數)。這也許是他們在考場上敢呼呼大睡的原因。

    法國:數學競賽像開茶話會

    在法國上數學課,中國學生總是顯得無從發揮,好不容易等來一次數學競賽,可考場的情形會驚得你目瞪口呆——這哪是什麼競賽,分明就是一次茶話會!只見法國學生三五成群,把桌子拼在一起,上面堆滿可樂和巧克力之類,邊説邊做邊笑,還不時互相對對答案,吃吃零食。

    美國:老師師表不敢恭維

    美國的英語老師竟然盤腿打坐在講臺上上課,你不信也沒有辦法。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同學們爭論不休,老師自己一會兒大呼小叫,一會兒捧腹大笑。當中國學生最後問他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理解時,他竟一推手説“我不知道”。美國人理解如此獨特的“師表”不是不負責任,而是毫不掩飾的率直。

    美國學生的幾何課簡單得像“弱智”,如果你就這些“弱智”的問題問老師,老師會極其認真地一題一題地詳細解答,並告訴你,如果你不會,下課還可以找他。

    注重實習,實踐當中鑄人才

    留洋中學生們對外國學校重視教學實踐深有感慨,他們在比較後認為:中國教育重視的是知識的積累,西方則重視探索的能力;西方社會各界都把善待學生當成自己的天職,中國則往往認為教育只是教育界的事。

    教學實驗不是驗證而是探索

    國內學生上理化課總是先講解公式定律再做實驗,而美國老師在上新課前不讓看書,上課後不講課,上來就做實驗,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發現定律或推出化學方程式。

    比如在美國,有一次實驗摩爾定律,實驗之前,根本不知道這堂課學什麼,當實驗得出一個結果後,老師才説“這就是摩爾定律”。學生要填寫實驗目的,不知該怎樣填,去問老師,老師卻反問:“實驗目的是什麼?”學生説:“是驗證摩爾定律呀!”老師説:“錯,不是驗證,而是探索!”

    到聯邦議會大廈上政治課

    留德的學生剛到德國時,正趕上政府換屆選舉,在政治課上,課堂成了模擬競選處,每個同學都像候選人那樣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學校還組織學生走進波恩的聯邦議會大廈,學生坐在總理和聯邦議員們經常坐的地方,正兒八經地組成一個“臨時議會”,大家都模倣或模擬國家領導人進行施政演説,這樣的政治課真是讓人激動。

    實習比什麼都重要

    德國學校只上半天課,而實習卻是全天的。高中二年級就會安排與今後選擇職業或上大學選擇專業具有導向作用的實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己今後想從事的職業的特點。實習學生可以向任何一個自己想工作的單位申請,可以是企事業單位,也可以是科研機構,甚至是市政府。各單位對實習學生的實習都有精心安排,極其善待。實習結束還要出具實習鑒定,實習鑒定是上大學和就業的必備材料,由於他們上大學是寬進嚴出,所以實習鑒定往往比高考分數還重要,關係到學生的一生。

    任何特長都可以引以為榮

    西方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特長,這些特長可以計學分,學生在課內與課外的成績同樣受到重視。與中國的中學生和家長把目光盯在升學上不同,西方國家更重視對人的興趣的培養。在很多德國人心中,興趣是最大的成功。能歌善舞,足球場上最佳射手,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時尚的領先者,會做家務,會講外語等等,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可成為中學生驕傲的資本。

     (摘自《少年文摘》2001年第5期,佚佚文。)

    中華讀書報 2001年5月3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