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一部研究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佳作

    該書明確地肯定了由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匯合而成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實體,並且根據豐富、全面的史實,從民族的概念、民族理論的角度,對這一民族實體的形成、確立和發展作了系統、深入的論證,很有學術價值。該書並不是中華民族精神研究的簡單繼續,而是在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展開新的研究視野,因此我給它高度評價。——北京大學教授張岱年

    該書作者梳理浩瀚的資料,辨析偏頗的成見,對中華民族形成與凝聚的歷史過程,做了富有創意的論證和闡釋。該書從中國歷史與民族理論的結合中,即歷史和邏輯的統一中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實體”的結論,同時,作者在書中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其凝聚民族的偉大作用,作了深入而很有創意的論述,這些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

    該書把中華民族凝聚的靈魂——中華民族精神的研究,擴展到中華民族是否是民族實體的研究中,是對此項研究的重要發展和深化。該書從哲學、文化學、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對“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作了精闢的界定與全面的闡釋,同時又根據中國哲學特別是少數民族哲學的研究成果,從價值觀、宇宙觀、方法論、民族觀、宗教觀、國家觀等方面揭示中華民族精神內核,説明瞭中華民族精神對民族凝聚與認同的偉大歷史作用。——《求是》雜誌總編輯王天璽

    在作者看來,中華民族這個實體的形成過程中包含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統一過程,從而形成了56個民族的共同的中華民族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發揮了強大的凝聚作用,使100多年來窮兇極惡的外部侵略勢力分割、分裂、分化中國的圖謀一次次遭到失敗。該書材料豐富翔實、立論精當深刻,是有創新、有分量的高水準著作,不愧是一項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學教授黃楠森

    該書在理論上有開創性的新突破。對於民族這一概念,作者認為確定是否形成為民族最深層、最主要的特徵在於是否形成了以共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認同意識為核心、該共同體所特有的觀念文化系統。據此可以看出,“中華民族”這個概念雖然是到1906年才由維新派理論家梁啟超提出,但是中華民族這個社會實體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初步形成。對於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這個問題,作者從價值觀、宇宙觀和方法論三個方面概括出崇德重仁、道德至上,群體重於個人、義務重於權利,近代救亡圖存、以競爭求進步等特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高放

    作者提出了民族是文化的主體的思想,並強調創造中華文化的主體,是所有中華民族的各個成員,而不僅僅是漢民族。他認為,民族的特徵,除了共同地域、共同經濟、共同語言之外,還應當包括文化。他“把民族的特徵,視為有結構的系統”,這個有結構的系統的“深層則是以民族精神和民族認同意識為核心的觀念文化形態”。同時,他強調了文化、倫理、情感在民族形成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並對中華民族精神作出了全面的論述。——中國人民大學羅國傑教授

    該書對兩個重大的問題,即中華民族究竟是不是一個民族實體、中華民族精神究竟是什麼,作出了迄今為止最為系統和有説服力的論述。該書主要從哲學上,同時又是多學科地將費孝通先生“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論點展開了,具體化了,豐富了。該書不僅正面論述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實體,而且還駁斥了中華民族只是鬆散的民族結合的論調。有利於維護和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杭生

    中華各民族所以能形成一個整體———中華民族,所以有強大的凝聚力,靠的就是精神、深層的思想觀念。該書從哲學思想的高度,論述了中華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中,相互交流、融會,形成文化、精神上的深層共識的過程。站在中國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角度講中國歷史,該書做了開拓性的工作。——國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長陳家才

    該書對中國歷史學、中國哲學、文化人類學、民族理論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均有新的貢獻。這部專著同時也是一部好的民族學論著,它所論述的問題既有理論價值,又有社會實踐價值。該書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和“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實體”理論,作了深入的闡發,使這一理論內容更豐富,更有説服力。對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理論作出了貢獻,是對民族學、政治學、歷史學、民族理論等學科領域的一個重要貢獻。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哈經雄

    《中華民族的形成與凝聚新論》伍雄武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報》2001年5月1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