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兒童百科帶給孩子什麼
——訪《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編委會主任吳希曾

    一位美國教授在他學生的畢業典禮上説了這樣的話:“你們學了許多課程,可是我希望大家什麼都沒有學到,而只是學會了思考。”

    百科全書讓人學會的是尋找,這種書能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

    在“五一”節前一兩天,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向全市各大書店發放了新書《中國兒童百科全書》。據説這套定位在9至15歲少年兒童,以圖為主的百科,是“新中國第一套孩子的大百科全書”。

    但是,以一般讀者所見,自80年代興起“辭書熱”,90年代初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4卷本《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開了中國少年兒童百科類圖書的先河,這中間及以後,市場上的少兒百科已是林林總總了,有各個出版社組織編寫的,也有引進國外版權的,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南韓等等,不一而足。這塊市場似乎應該飽和了,就算是專門編輯出版百科類圖書的社,今天再出版這樣的圖書還有多大意義?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編委會主任吳希曾先生。

    記者(以下簡稱記):目前市場上擁有的少兒百科圖書已經不少,不論國內社自行編發的,還是引進版本,可以説已經是要圖有圖,要文字有文字,為什麼還要耗時5年,自己出這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吳希曾(以下簡稱吳):不知你注意到沒有,儘管這些年出版的少兒百科類圖書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成為權威的,沒有。國家圖書獎中,這一項一直是空白。“跟風兒”出版現象的嚴重,使我們看到,國産的少兒百科內容重復的多,彙編的多,反映新科技、新知識的少;因大多數編撰者經驗不足,所出版的少兒百科,又多是大人的視角……

    記:國外版本的同類圖書非常精緻,我們不是引進了不少嗎?

    吳:的確,這些年引進的百科圖書量很大,它們都印刷精美、圖文並茂,讓我們國內出版人看到了明顯的差距。但是,外國人編書絕對不是為給咱們中國孩子看的——這些圖書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中國內容。生物方面的知識還無所謂,而地理、自然、歷史、人文的知識要是少或幾乎沒有中國的內容,那會怎樣?因此,這些引進版,不完全適合中國孩子的口味和需要。

    記:由於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再全面的圖書也不可能涵蓋知識的全部,您對此怎麼看?

    吳:這就有一個對於學習知識還是掌握技能、方法的認識差異在裏面了。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所必須解決的問題。一位美國教授在他學生的畢業典禮上説了這樣的話:“你們學了許多課程,可是我希望大家什麼都沒有學到,而只是學會了思考。”仔細想想,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學”到過多少“知識”?但是在後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每個人記住了多少這樣的“知識”,又有多少是我們切實能夠用得上的?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死讀書”,真正到解決具體問題時,卻顯得手足無措,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學到的不是技巧、方法。讀書的關鍵是引發興趣,所以教會孩子去找尋求知識的途徑,才是最重要的。真正好的百科類圖書應該讓人從中學會的是尋找。這種書能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

    記:百科全書,總給人以“卷迭浩繁”的印象,讓孩子讀這樣的書,是不是會讓他們感到透不過氣來?

    吳:在目前我們所編輯的這套百科全書中,沒有強調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而是立足於引發孩子的“興奮”。如上面所説,其實書中條目的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每一處是否能夠形成一個興趣點,就格外重要。孩子看到一個問題,會想到去搜尋相關的其他內容來了解,在這一點上可以説,現在孩子們需要了解的、可能碰到的東西我們都有涉及。這是這套書比較成功的地方。但是,與國外版本比,我們在寫實照片的佔有量上有差距,儘管我們都以繪圖的方式加以彌補了,這與我們傳統上不重視資料積累和保存有關係,是我們今後要特別注意的。

    記者注意到,這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與國內自編版本同類圖書比較,確實在圖片的佔有量上有突出的優勢,以圖為主文字配合的模式十分明確,總體上知識框架涵蓋面也很寬。從神州號飛船、轉基因食品、人類基因圖譜、奈米新材料,到日常生活技能、自我防衛意識等,都有涉及。

    但是記者也了解到,“五一”節期間,西單圖書大廈售出《中國兒童百科全書》75套,王府井新華書店售出67套。對於剛剛出版面世的書來説,這樣的戰績已算相當不錯,而與成型于1995年至1996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相比,勢頭明顯不足。

    圖書大廈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浙江版《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是同類圖書之中賣得最好的,全市各個書店都有進貨,僅僅“五一”節期間,各書店該書的銷售幾乎全部告罄,圖書大廈為應一時之急,還從圖書批銷中心轉進20套,結果也沒有抵住脫銷之苦。“它的影響力已經形成,而新的同類圖書就算再好,被讀者認可,也還要有一段時間。”

    應該是這樣吧,素質教育究竟應該把孩子往怎樣的方向上引導,是叫孩子掌握“知識”,還是讓孩子學會“方法”,這樣的認知以至真正能夠落實到教育過程當中,恐怕也還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 

    《北京晨報》2001年5月1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