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禮品書打折難賣

    當出版界陸續把禮品書的選題放入廢紙簍的時候,中國的讀者開始目睹禮品書最後的演出——大甩賣。“五一”長假期間的北京書市上,禮品書的銷價之低令購書者驚詫。在琉璃廠中國書店銷售的80多種禮品圖書目錄上,價格均在原價的三折以下,最低的甚至還不到原價的一折。要知道這80多種豪華的大部頭叢書,原價最低的也有480元,而最高的有4000元之巨。但是,儘管如此打折,全賣出去仍不易。其實,禮品書的這種尷尬並不自今日始,在去年的北京特價書市上,這樣的畫面我們便已看到。

    曾經風光無限並引得讀者議論紛紛的禮品書出版,何以短短幾年就走到了末路呢?

    儘管禮品書在我國內地圖書市場上大量出現並流行只是近幾年的事,但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台灣的出版業便已開始了禮品書的出版運作。這種禮品書專為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對象而作,極盡豪華,更著意于其“禮品”的意義。另外,這種禮品書不僅在書的製作上下功夫,而且在書的銷售上,也是體現著某種“高檔次”服務。推銷人員甚至會到消費者家裏,根據消費者家庭裝修、書房格局乃至書架的特點來設計禮品書的樣式及擺放。從這個意義上,禮品書的價值不在於書的內涵而在於其裝飾性,儘管這種裝飾性因圖書與生俱來的文化品位而具有身價。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社長鄧小飛認為,禮品書從熱門到冷清主要和圖書消費市場的變化有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近些年,公費買書的越來越少了,這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再一個原因是由於出版社競相追逐熱點,禮品書的品種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難以維持。這種市場的變化決定了禮品書的命運。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部主任董保存説,我們國內流行的這些禮品書,好多都是由書商策劃運作的,從一開始就偏離了圖書出版的正確方向。真正的讀書人並不看重這些追逐市場潮流的禮品書,除了價格高昂令人卻步外,就編校品質來説,禮品書中多是粗製濫造之作。這是因為,禮品書必須是大部頭、裝幀豪奢,出版時間又必須快而又快,不可能精雕細刻。這就是為什麼禮品書多為古籍、辭典、文庫、百科全書等,但出版者中卻找不到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在讀者中深孚眾望的名字。中華書局出版古籍,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書,往往要組織專家學者歷多年之功,精益求精,禮品書的運作者不可能那樣做。

    業內人士認為,今天禮品書以極低的折扣銷售並不意外。一方面,相當多的禮品書是庫存産品,出版社或者書店抱著多賣一套是一套的心理,打折心安理得。另一方面,禮品書出版之初採取的便是高定價、低折扣的手段。也就是説,這些書的成本原就是這些高昂定價的二折或者三折,出版社當時批發給圖書銷售商就是這個折扣,今天只不過變成零售了。

    所以,當讀者為圖書出版豪華之風衰退、低價能買到大部頭而歡欣之時,出版界卻波瀾不驚。對他們來説,禮品書出現從熱門到冷清更像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

    把圖書作為商品來看待,我們應該理解出版界尋找市場、開拓市場的快速舉動,禮品書出版純屬圖書市場的運作。這類圖書走進家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今天國人生活品質與品位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當我們把圖書作為傳承文明、傳播思想的載體看待,禮品書的這種消費便帶有了某種畸形的意味。所以,幾年間便經歷了從喧囂到沉寂的禮品書出版,值得我們去反思:什麼才是出版業生生不息、長久發展的根本方向。

    《光明日報》2001年5月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