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賈平凹:作家進大學執教很正常

    中央電視臺不久前對“作家賈平凹進西北大學當研究生導師”這一話題“實話實説”。這兩年,“作家進校園任教”成為了一種現象:王安憶在復旦大學給學生授課;馬原現在同濟大學當教授;王蒙在浙江大學任教;格非現在清華大學、葉辛在上海某大學、馮驥才在天津大學或任教或帶研究生。目前還有很多作家也將步入大學校園。從歷史上來看,中國三四十年代,許多作家都在大學裏任教,如梁實秋、沈從文、聞一多、王統照、魯迅等。這種情況在國外也很普遍。就此話題,筆者電話採訪了作家賈平凹。

    賈平凹説,作家在大學任教,我覺得這種選擇非常正常,沒有什麼奇怪和不合適的,這樣的選擇非常自然也很普通。在我最困難的時候,西北大學收留我,給我分房,我一直住在西北大學校園裏。我喜歡西北大學的環境和氣氛,而且學校生活也比較簡單。我每年也給學生們開一些課。這一次,學校提議我做碩士研究生的指導老師,當時我説我有些為難,需要考慮一下,起碼考慮自己能不能勝任、有沒有時間。後來經過考慮,還是可以的。

    賈進一步説,如果讓我去當小學老師,我不敢去。因為小學老師需要耐心,我沒有耐心;如果當大學里正常教學的老師,我也不可能去,因為現在要求講普通話,我講不了普通話;後來我考慮研究生指導老師畢竟有一個班子,帶研究生也沒有什麼不正常,首先我帶的研究生是和其他教授一起帶的,別的輔導老師多承擔一點事務性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了。

    此次為了帶研究生,賈平凹還向其他帶研究生的“同事”了解了一些教學的情況。因為今年下半年才開始上課,他已在準備教學計劃了。賈操著陜西話説:“怎麼説咱是做事情麼,就要認真去做,要麼就不做。”

    南京大學教授、評論家王彬彬認為,賈平凹不適合在大學裏帶當代文學研究生。他的理由是:賈平凹搞文學創作是專家,而在大學課程裏,現代文學史、當代文學史是把創作本身作為研究對象的——一個是從事文學創作,一個是研究文學創作。這兩者是兩個概念,它們對思維方式、知識結構、文化素養的要求很不同,不能混同起來。

    對此賈平凹解釋道:“我覺得它們之間關係太密切了,這個應該不成為問題。復旦大學的陳思和教授曾説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家兼任大學老師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像沈從文,口才也不好,卻是大學裏最受歡迎的老師;周作人説紹興話上課,大半輩子也是在教書育人的生涯中度過的,也非常受學生的喜歡。他們的才情,以及他們對文學的豐厚、獨到、感性的認識,使得他們授課比起那些有學歷、有文憑或者説有教學經驗的教授並不遜色,甚至要精彩得多——他們有這方面的優勢。相反,大學裏的教授、導師們未必都“博”,他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搞詩歌研究、當代文學、現代文學、文藝學,越搞越專,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他們的欠缺。所以我覺得大家實際上是站在同一個起點上。

    

    有人站在賈平凹的一邊,認為,作家進入大學任教,有利於加強傳統的文學理論與當前最新的文學創作之間的聯繫,對打破僵化、教條的文學課程,大有好處。而對於作家本身來説,也彌補了感性有餘、理性不足的缺憾,對其創作也有著重要的啟示。這樣的直接交流和溝通無論是對作家本身還是對大學生、文學研究者都是有益的。

    

    對此,賈平凹説,這對我來説的確非常重要。王彬彬假設我從來不讀當代作品,我覺得並不是這樣。雖然不是每一個當代作家的作品我系統地全部看過,但肯定要看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起碼我還在這個行當裏面搞寫作呀,最起碼要了解文壇目前的情況。對於新時期以來的文學,我是沉浸其中的,起碼了解這個“行情”。賣菜的都要知道目前的菜價到底在啥地方。

    

    當談及“王彬彬認為賈的著作,學術分量不足,創作與學術不是在‘雙峰並峙,二水分流’的境地”時,賈平凹説,像他説的那種境界是我努力的方向。我雖然沒有學術著作,但文論集也出過兩本。沈從文剛進大學的時候,也不是那麼平衡,也以創作見長,但是他通過努力,後來也在學術上有很高的成就。當然從我個人來講,也不是説自己將要怎麼樣,自己確實也是很一般的作家。而且我個人有長處也有短處,這也很正常,人無完人嘛。

    對於節目本身,賈表示,本來不想去的,後來學校方面覺得去參加這個節目也無妨。加上我在北京開“政協“會,就抽空去了。但節目錄了兩個小時,不讓抽煙,只讓喝水,坐在那裏就“特別難受”。賈説,電視節目嘛,為了好看,嘉賓持兩種觀點,觀眾分為兩派,然後讓觀眾自己去思考,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我自己看一看,覺得也沒什麼意思,無非是客串一把。

    《科技日報》 2001年5月05日

    

Error Occurs!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