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余傑的反覆嘮叨

      在文壇沉寂了一年之後,余傑以其老鼠愛大米的姿態繼續著童言無忌的旅程。儘管,他的憤怒在血氣方剛的勇猛之後顯得中氣不足,儘管,他的思考在氾濫的理性中漸漸趨於平庸。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泛泛的牢騷和偶爾閃現的靈光之後,余傑的空洞和蒼白已無法掩飾,猶如刀刃上的純鋼磨完後的鈍拙和頹廢。《火與冰》、《鐵屋裏的吶喊》、《説還是不説》、《想飛的翅膀》這一連串意味深長的書名再到《老鼠愛大米》,昭示著余傑的思想之旅。這其中的變化充滿了象徵的意味:迷惑的少年在痛苦的思索中煎熬、呼號著猶豫和希冀,他的批判和抗議已逐漸退化成一種習慣性的姿態(老鼠愛大米),最初洋溢著青春朝氣的激越和叛逆,已不可避免地從心靈的顫慄和悸動演化成慣性的反應。在失去了內在痛楚和生命激情的驅使後,余傑喪失了向上一躍的原動力。

      因此,在斯堪的納維亞的海風吹拂下,余傑的懷古幽怨、現實感傷思如泉涌。北歐的異域風光、風土人情、歷史掌故更讓其讚嘆悵惘。紹興的氈帽和鹹亨酒店的紹酒,特産茴香豆和臭豆腐勾起了作者的綺思遐想和反覆的回味。胡適和弟子的師門情誼,蓮子與余純順的生死戀情,教育制度中的瘤疾沉疴,北京邊緣人群的動蕩生活,基督山伯爵的復仇經歷……這一切都讓作者長噓短嘆,唏噓不已。當然,余傑不會忘記在這些篇目中貫注一些符合大多數人觀點的意識形態和審美情趣。讓人遺憾的是,這些話題引出的結論顯露著牽強附會的痕跡和拉郎配似的彆扭。我痛切地看到,剛剛起步的精神在行走不遠後便走上了一條職業寫手的岔道,而行者卻渾然不覺,依然沉醉在“新青年”這一詞潛藏的讚揚中沾沾自喜。

      只有在《誰來主持正義》、《求索真自由》和下卷的少數篇章如《官學傳統:爬山虎學校》中,才閃現著銳利的鋒芒和自由的探求,這倏忽即過的光亮仿佛又讓人看到燈下獨坐、掩卷深思的少年腦海裏閃耀著燦爛的火花。而《貞操褲與離婚率》、《劉漩的自由》、《麻將王國》、《鞏俐第四》則顯示著余傑的矯情和稚嫩(這也許是他的本質)———在泛泛而談和人云亦云中充當著清醒者和勸誡者的平庸角色,儘管這一角色與“新青年”稱號是如此不協調。在揭示了某種真相或使潛藏的問題暴露于廣眾之下後,余傑並沒有往縱深處更進一步,他只是反覆念叨著“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而無法想明白荒唐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因此,很難説人們能從中得到足夠的認識和警醒。

      細究一下余傑的出版經歷,其浮躁已讓人一覽無遺。短短三年,余傑已推出近200萬字的作品,無論以多麼寬綽的計算,這都是一個驚人的速度,在古今中外的作家或思想家中也少有人及。很難想像,一蹴而就的草率之作會有深造的思想和豐厚的沉澱,“學而不思則惘”在余傑身上得到了鮮明體驗,當他一股腦狼吞虎咽下大量思想和觀念,來不及細細咀嚼便匆匆進肚後,吸收的養分必然有限。

      余傑只是學到了魯迅的皮毛而算不上他的接力者。還是把他的《老鼠愛大米》看做童言無忌的率真吧,這才是余傑作品應是的位置。

    《青年時訊》 2001年4月2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