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核農學的貢獻

    中國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蓬勃發展,近半個世紀以來在農業的不同領域中獲得卓著成就,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累了諸多經驗、技術與方法,建立了相應的基礎理論體系,原子核科學技術與農業科學技術之間不斷地相互滲透,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學科體系的新分子學科——核農學。中國原子能農學會組織全國長期從事核農學教學和研究的著名專家、教授共同編撰的《中國核農學》一書,總結與反映了中國核農學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與成就。

    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總結核農學領域內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性著作,由我國著名核農學家、中科院院士陳子元教授擔任編委會主任,中國原子能農學會會長溫賢芳研究員任主編,參與編撰工作的是我國核農學各學科的帶頭人、有關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資深教授和專家。該書在編撰過程中,得到了我國核農學先驅、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仁教授,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淦昌教授的大力支援和關懷。

    核農學在國際上雖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在中國只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才逐漸涉入這一領域。而且,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僅作為一種科學方法和研究手段應用於農業科學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核農學科技工作者才開始將廣義的“核農學”概念逐漸取代沿用已久的“原子能農業應用”,並逐漸確立了它的科學涵義和地位。該書不僅對核農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主要技術給以詳盡的闡述,而且對中國核農學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和成就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大大豐富和完善了核農學這一新的學科體系。

    在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業生産中,核技術和鐳射技術、電子與資訊技術、電腦技術、遙感技術及生物技術等統稱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高新技術。而在國家科學技術部劃定的高新技術範疇的12項科學技術中,核技術對農業的影響最為直接,成效也最為顯著,目前核農學已躋身於“當代科技新學科”之列。書中用相當大的篇幅介紹了我國在農業各個領域中利用核技術充實並豐富了農業科學,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例如,利用核輻射育種技術選育植物突變新品種,開闢了創造新種質資源的途徑,極大地豐富了生物多樣性;昆蟲輻射不育技術防治害蟲的成功,填補了我國一項害蟲生物防治技術的空白;輻射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為減少和降低農副産品的損失和食品的加工貯藏,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現代化技術;核素示蹤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與放射性生態學的研究為農用化學品(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與管理,以及標準的制定和環境安全性評價等提供了科學性依據,等等。這許許多多的新方法、新技術,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改造傳統農業、加速現代農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核農學》是國家“九五”重點規劃圖書,是一部理論性、綜合性、權威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重要學術專著,是中國核農學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版標誌著我國核農業進入了成熟階段。

    《光明日報》2001年4月1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