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到18世紀的咖啡館坐坐

    打開科塞的《理念人》,迎面飄來一股咖啡的香味。

    我為之怦然心動。在飄灑的香意中,科塞筆下的18世紀變得親切起來。

    近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産生於18世紀,他們是在咖啡的哺育下長大成人的。

    當時出版的一本小冊子,對18世紀咖啡館裏的情景作了這樣的描述:“如果你喝的是一杯混合飲料,你的夥伴也是如此。因為人人似乎都是平等派……,不在乎地位和等級。所以你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愚蠢的紈绔子弟,一個可敬的法官……,一個舉止得體的公民,……一個流浪的扒手,一個非國教牧師……,所有這些人都混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不成體統的大雜燴”。

    咖啡館的主人用墻上的“顧客須知”縱容著這種雜亂:“歡迎紳士、商人和所有人光臨,相聚一堂,莫怕失禮:此處不設上坐,以省去你的擔心。閣下儘管隨便入坐,縱有貴人駕到,亦不必起身退避”。

    這是一個思想表達的場所。成噸的咖啡被客人們揮霍于各種高談闊論之中。咖啡,這個在17世紀還被歐洲人稱為“黑如煤煙,味道也和煤煙差不多“的東西,到了此時,整個歐洲都離不開它了。它成了思想的興奮劑。幾杯咖啡下肚,新鮮刺激、大膽妄為的言論便從嘴邊蹦到桌上,又從桌上躥到地上,隨即便興奮地跳起舞來;等級觀念、階級成見很快便被驅趕到地板的縫隙裏,頭都不敢抬一下。

    從咖啡文化史上可以查到這樣的記錄:伏爾泰在著名的普羅柯布咖啡館一次要喝下40杯咖啡,蒲泊、斯蒂爾、愛狄生在咖啡館裏一呆就是六七個小時。

    在咖啡館裏,每個人都可以檢驗、放棄、改變和傳播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濾過程結束時,就會産生某種有凝聚力的群體觀點。於是一部實用的新興階級道德新法典,一種新的美學觀和文學鑒賞標準,以及許許多多的新觀念、新思潮,帶著濃濃的“煤煙”味誕生了。在咖啡香味的誘惑下,文人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藏書室,一次次面對面地與公眾交流和對話,從文本到文本的治學傳統因此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在這裡,大家有什麼話都當面説,文人相輕的痼疾受到衝擊——也爭了,也吵了,也對罵了,大概內心裏所剩下的就只有對對方的尊敬了。討論中一種新的共同標準逐漸形成,成為大家自覺遵守的尺度。而在咖啡館時代之前,標準一直是由貴族或宗教中的精英人物制定的。

    咖啡館剷平了等級,為形成共同觀點和公眾輿論作出貢獻。它是知識分子的孵化器,是培養知識分子的學校,而這樣的學校,僅在當時的倫敦就有2000多家。

    喝足了咖啡,走在大街上,人們目光炯炯,躊躇滿志。舊世界已經被咀嚼得粉碎和咖啡一道咽進肚子裏了。這些用新思想武裝的新人類——理念人的血管中,奔騰著創造的慾望。他們迫不及待地要開始構築自己的精神家園了:

    18世紀中葉,作家擺脫了貴族庇護人的控制,第一次成為獨立自主的職業文人。

    與此同時,第一次出現了圖書市場。

    1740年,第一個流通圖書館在倫敦開業,到了18世紀末,大約1000家圖書館星羅棋佈于全國。

    也是在這個世紀,科學社團廣泛建立,使科學事業制度化、合法化,賦予科學及科學家們以前所未有的尊嚴和地位。

    ……

    一切都是那麼有條不紊,順理成章。工業革命延伸了人的肢體,而新文化環境的建立則延伸了人的思想。於是,世界變小了,人類長大了。

    《光明日報》2001年4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