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大學學術講演錄》:間接的聆聽大學的聲音

    格非是我敬佩的一位作家。在題為《列夫托爾斯泰與〈安娜卡列尼娜〉》的學術講演中,他獨具慧眼地談到了老托爾斯泰在小説中對自我觀念的圖解。講演場面肯定是熱烈的,因為他清新而不古奧的語詞讓我們洞悉了托氏寫作的秘密。當然,我無緣親臨現場恭聆格非生動的詮解。但在不久以後我讀到他的講稿時,他那字裏行間的見解仍不時將我撼動。

    學術講演自然不同於學術論文的寫作。這種配合聲音一併進行的學術形式拒絕過分詰屈聱牙的學術語詞,因為它的受眾在捕捉這些語音資訊時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思考。這種約定俗成的“行規”決定了學術演講的“通俗”性較論文而言與精闢性——格非的講稿即為一例。

    講演是一種十分普及的理念傳達方式。就我國而言,每個行業每個領域每年所進行的講演不知凡幾。僅就大學校園論,每年的學術講演不知有多少場次。因為地域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跑遍祖國大地的各個校園去聆聽那些讓人心動的聲音(就連去那幾所重點名牌大學對我個人而言都是一種虛妄)。因而,很久以來,我就期盼有一天能讀到一本真正的學術講演稿整合。前些年,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的《中國大學人文啟示錄》收錄的各名家對大學校園人文建設的真知灼見著實引起了我無邊的遐思與感慨,但那些精彩的言語都側重於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入手,真正專門化的學術內容不多。因此,當我讀到廣西師大版的《中國大學學術講演錄》時,心中不由泛化出一種“久違了”的感覺。

    這本學術含金量頗高的講演錄涵括了中國當下社會、文化、歷史領域內最為優秀的專家教授(或曰精英)最為優秀的學術成果。除卻前面提及的格非,我們可隨意摘錄出以下的名單:劉小楓、陳思和、李歐梵、陳平原、厲以寧、許紀霖、龍應臺,等等。他們所講解的都是沉潛于自身領域內多年的點滴結晶。這就避卻了泛泛而談,不加分析的弊病。雖然,就某些觀點而言,顯得有些偏激與執拗,但這同時也向人們展露了作者本人獨特的思索所得,即所謂自己的東西。格非在他的講演中明確表示:“我一直認為,在文學上,沒有‘正確’這樣一個絕對概念,也沒有任何人擔保可以提供給我們一個一勞永逸的答案。作為教師的職責之一,僅在於闡述他個人的觀點如有必要,他會提及文學史上的相關看法並説明理由……”我以為,格非的觀點代表了一種頗有價值的學術走向。他同時無意中對當下學界集體虛無個性泯滅的可悲狀況實施了一場尖銳的反諷。

    誠然,閱讀與聆聽是兩種不同的感知方式。但無論哪一種行為,都有將我們感動的可能。閱讀講演錄,這種間接的“聆聽”方式也可能讓我們觸摸到學術的肌體,並與之發生親合。因而,在閱讀這本學術講演錄時,真有一點坐在各大名牌高校裏感同身受的味道。它使人回味其所蘊藉的內涵,如餘音繞梁,久久不去。(《中國大學學術講演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國文化報》,2001年3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