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那一代的著述和生活——讀錢穆《中國史學名著》

    錢穆著《中國史學名著》(三聯書店)買了已有一些日子,一直放在我的書架的最上一層,這對我意味著此書須認真對待,非比那類時髦讀物。最近用了兩個晚上把《中國史學名著》閱讀一遍,不由感嘆,這部講義筆錄在錢穆先生看來“雖非著述之體”,但也只有他這樣的國學大師才能講得如此明晰,如此生動,也如此深刻。而像這樣的書今後恐怕無人能夠寫出了。

    該書是錢穆1969年至1971年兩年間,為台灣文化學院歷史研究所博士班開設的“中國史學名著”課程講義。書中講的是史學名著,也無時不在講如何做學問,看這部書的感覺,確實好似跟著這位大師在上有趣的歷史課,“如相與謦咳于一堂之上”。至於書中的“誡勸”之語,雖然被誡勸者是當時課堂上的博士生,現在來看,也似乎句句道著我們今天的情形。不妨摘錄幾句:“尤其是今天的學者,怕有很多是喜歡走此路,疑古惑經、恣意批評,無論其見解是非,只是太輕薄,太不忠厚,便該是一病。”“諸位不要認為不在自己的學問範圍內便置之不理。譬如遊山玩水,遇有閒暇,不妨一試。我們要能養成一種性情,肯到一個未到的地方,看一番未見的天地,那總好。”“今天我們的學術界,遂成了‘一哄之市’。我們真要講學問,須能避開此一哄之市。”這些話講得真好。對於與學問無涉的普通讀者,其中也不乏借鑒意義。

    近幾年錢穆的著作大多已在內地出版,除那些專業性很強的歷史著作外,他晚年寫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三聯書店1998年9月版)是一本自述生平的回憶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嘆。讀者不僅由此得見錢穆一生的求學著述與為人,亦能略窺現代學術概貌之一斑,感受到“國家社會家庭風氣學術一切之變”。有關錢穆的新書最近有陳勇著《錢穆傳》(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黃仁宇作品系列”(三聯書店)目前共推出7種,即《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中國大歷史》、《放寬歷史的視界》、《關係千萬重》和《地北天南敘古今》,後3種近日面世。黃仁宇先生於去年逝世。誠如《地北天南敘古今》封底的一段話:他悠悠然出入于歷史的邊緣和側後,以充滿魅力的寫作方式為我們剖析人世間的種種因果關係,值得再三閱讀與深思。

    曹聚仁著《我與我的世界》(北嶽文藝出版社2001年2月版)是其晚年未完成的回憶錄。用作者的話説,“我頗想勾劃出我們那一世代的生活輪廓以及當年所共同經營的文化工作”。《萬里行記》(三聯書店2000年7月版)則是他于飽讀萬卷詩書外,更身行萬里路,並且筆之於書的一本遊記。

    陳寅恪著《柳如是別傳》(三聯書店2001年1月版)分三卷已面世。有關陳寅恪的新書則有張求會著《陳寅恪的家族史》(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9月版)、葉紹榮著《陳寅恪家世》(花城出版社2001年1月版)等。記得止庵曾寫有一篇《作為話題的陳寅恪》,認為這種作為話題的“關注”恰恰忽略了陳寅恪最根本的東西,即他的學術成就,有些近乎舍本逐末。現在“陳寅恪自己的著作與有關陳寅恪的書籍”都已出的不少,讀者盡可選擇,但我想即使僅作瀏覽也應首先看看陳氏自己的著作。因為只有通過那一代人自己的著述,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學問、思想、精神、情感和生活狀態。

    (《中國文化報》,2001年3月1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