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小説不會滅亡

    歲月流逝,已經81歲高齡的萊辛一共出版了50多部作品。如今,她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

    英國著名女作家多麗絲萊辛接受本報專訪

    提到當代英國文壇,有一位女作家是絕不能被遺忘的,她就是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她被認為是女權主義小説的先驅作家,儘管作家本人非常不願茍同這樣的判斷,並且對女權運動本身也有自己的看法。但無論如何,萊辛依然被認為是20世紀英國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中國讀者多半是從她的《小草在歌唱》和《金色筆記》來了解她的,其實這兩部作品已經是作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了。歲月流逝,已經81歲高齡的萊辛一共出版了50多部作品,如今,她仍然保持著飽滿的創作熱情,2000年又出版了兩本新書。今年1月的一個下午,我帶著《環球時報》編輯部的委託,採訪了萊辛女士。

    按照事先的約定,我在下午3點來到萊辛女士的家———倫敦北部西漢普斯泰德一幢典型的英國式住宅。按過門鈴之後,應答器裏很快傳來一位老婦人的聲音:“上來吧,我在樓上。”在二樓樓梯口,我見到了這位大名鼎鼎的女作家———身材矮小、有些發福、身著普通家居服裝的萊辛女士。她引我進入客廳,這兒,幾乎沒有任何裝飾,只有顯得有些破舊的沙發和扶手椅,到處都是書,一堆一堆的書。一隻黑貓正躺在地毯上犯懶,看到有客人來,它只是睜開眼瞧了一下。萊辛女士對我説:“這是一隻怪貓,它有過痛苦的經歷,它非常不願洗澡,連我給它洗澡也不幹……”

    在我拿出採訪錄音機後,採訪就正式開始了。

    説小説要滅亡的人是出於忌妒

    記者:有人説,現在網路對小説這種紙上的文學形式是一種挑戰,您怎麼看?您是否認為小説會消失,或者完全被網上小説所取代?

    萊辛:我不認為小説將被任何東西所取代,因為小説十分方便,能夠放在書包裏面,也可以在床上閱讀。但在網際網路上或者電腦上閱讀就不那麼方便了,也許今後會變得方便一些。我從來都不為小説的未來擔憂,我認為,事情永遠都會是這樣,總有一部分人會對文學感興趣,儘管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歡。而且文學本身也有不同種類,一些所謂高品位的和一些大眾文學。

    記者:那麼,為什麼總有人這麼説,小説會滅亡了呢?

    萊辛:我也經常在想,為什麼總有人這麼説,而且那麼起勁地説。就像對待戲劇一樣,也總有人在説,戲劇要滅亡了。我想可能是這樣的:有些人非常想寫小説,但他們寫不出來;他們非常想把小説寫好,但他們寫不出來。他們是出於忌妒,才會這樣説的。

    記者:那您對小説這種文學形式的前景如何看待呢?特別是小説的創作手法和潮流方面。

    萊辛:小説創作的手法是在變化的,實際上總在變化。在過去的20年中,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南美洲魔幻現實主義小説,另外科幻小説、太空小説都十分活躍。還有不同種類的黑人小説、婦女小説,等等。新出現的用電腦語言創作的小説,我也曾經讀過,試圖努力讀懂,但對於我們這些不懂技術的人來説太難了。我毫不懷疑,小説一定會經久不衰。要知道,小説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不墨守成規,它有多種多樣的變化形式,有極強的適應性,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我認為,小説現在正處於新聞寫作的邊緣,這是一種十分有趣的發展趨勢,它更加趨向事實。這也是一種十分有趣的創作。

    我們每天都在講故事

    記者:許多作家都像您一樣喜歡講故事,但在20世紀的英國文壇,也出現過一些“現代派”作家,像弗吉尼亞吳爾夫、詹姆斯喬伊斯,就採用了“意識流”的創作手法,他們的作品是否就沒有故事主線了呢?

    萊辛:我認為,在《尤利西斯》中,有十分清晰的故事主線。我不明白為什麼許多讀者覺得它難懂。我認為它是一本十分清楚明瞭的小説。吳爾夫的《到燈塔去》也是一樣,有一個非常清晰明瞭的故事在裏面,只是創作手法不同而已。《達羅衛夫人》也是這樣。我認為,如果一本小説沒有故事就不可能持久。故事的大致框架是一直在我們頭腦裏面的,我們需要知道的只是如何將它敘述出來。

    記者:但對於普通讀者而言,一些小説就比較容易讀懂,而像喬伊斯或者吳爾夫的小説就比較難懂。

    萊辛:普通小説這個概念很難解釋清楚,我寫的《金色筆記》也同樣是一本非傳統的小説,但它也講了一個故事。

    記者:中國學者認為,英國作家雖不拒絕現代主義,但也不一味求新,變化中相對溫和,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萊辛:我知道法國人對現代主義尤其感興趣。他們認為我們非常好笑,因為我們太一本正經了。而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非此即彼,其實二者完全可以並存。我也知道大學裏面那些搞文學評論的人需要一些概念,還需要把一個作家和另一個作家進行比較。我經常想這麼做到底有什麼用,這樣並不利於增進對任何一個作家的理解。我知道,在學校裏他們是這樣教你的,但這沒有用。比如把福斯特與喬伊斯相比有什麼用呢?這樣既沒有幫助你理解福斯特,也沒有幫助你理解喬伊斯。要理解一個作家只有去讀他的作品,而且是不要帶著僵化的概念去讀。因為作家本人在創作的時候頭腦裏並沒有這些概念,我們只想講一個故事,我們只想以我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來講這個故事。像我寫的《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檔案》系列小説就不是現實主義作品。如果你要寫的書講述的是百萬年的故事,你就不會這樣寫:“弗雷德8點起床,喝了一杯茶,然後去辦公室了。”這是現實主義小説的寫法。俄羅斯小説開頭總是這樣的:“在某某省某某鎮,1889年10月一個潮濕的午後,一個年輕人……”俄羅斯的現實主義小説就是這樣開頭的。如果你寫的小説要講述持續百萬年的故事,你就不會這樣開頭,肯定是這樣的。

    記者:2000年您又出版了兩本書,我想問,您在80多歲的高齡,為何還有這樣旺盛的創作精力?

    萊辛:我只是覺得我必須寫。我已經有6個月沒有寫東西了,但我最近又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創作衝動,有時我自己也覺得奇怪,幹嗎一定要寫,我很願意休息一下。我覺得可能是一種神經衝動,這種衝動需要一種條理。寫作就要以某種形式、某種條理將故事記錄下來。

    所有的人都是講故事的人。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講故事。每天在與別人交談的時候,我們在講故事。比如説,我對你説:“我今天上午去了超級市場,在那兒我碰見了我的老朋友瑪麗,她沒有和她的丈夫在一起,而是和一位十分英俊的小夥子在一起,他叫狄克。”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説話的吧?這就是在講故事。我經常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要講故事呢?也許,當人類還居住在洞穴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講故事了,也許這樣能減少我們的恐懼感。真的,我經常問自己。也許就是需要一種條理。

    作家的想像力和觀察力又是另一個問題。許多作家都在童年時期經歷過緊張,有過壓力。小孩子在困境中學會了觀察,比如説,他們要觀察父母的臉色,觀察周圍人的神色等等。這種觀察能力就是一個作家必須具備的。許多作家都是在他們童年時就獲得了觀察的能力。我經常感到吃驚:為什麼許多人會對許多事情視而不見呢?其實,我們每天都像是生活在劇院裏,我們周圍發生的故事就像是在劇院裏的戲劇一樣。

    我今年秋天會出版一本書,有關政治方面的。我對中國讀者怎麼看這本書很感興趣。

    世界變化太快了

    記者:中國讀者非常關心國外的一切,英國的超級聯賽電視臺經常轉播,大家對全球化的問題也十分關心。目前在全球化的進程當中,英語佔了主導地位,尤其是美國的符號多得不得了。中國像許多國家一樣,很關心怎麼保護和發揚光大自己的民族語言、民族文化。您認為全球化對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萊辛:人們使用英語只是出於商業上的目的,你們並沒有因為學英語就喪失中文能力。將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總是無法預料的。已經有許多種語言消亡了,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認為我知道問題的答案。世界發展變化得太快了,我們無法知道將會發生什麼。

    目前,最大的技術進步就是網際網路和通訊方面的發展。這種變化的出現才剛剛幾年時間,我們還不知道它對我們的思想、思維方式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這裡有一個類比,就是印刷的發明。當印刷品在歐洲普及開來,而不只是給富人們獨享的時候,它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其中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我們的記憶力差了。以前,我們可以把一些東西寫下來,記在腦子裏,現在你去非洲的一些地方,見到一些老年人,他們能夠把所有的事情記在腦子裏面。他們能夠把所有的人名、電話號碼、他們所聽到的事情等記在腦子裏面,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日記呀,參考書呀,等等。我們從前也是這樣的。當印刷品普及以後,我們不再把所有的東西記在腦子裏了,我們有參考書。我們也喪失了那種記憶能力。這並非是我們預先計劃好的,但現在我們都認為我們沒有那種記憶能力是理所當然的了,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曾經有過。所以,我們現在也無法知道以後會怎樣,我們現在正在使用以前沒有的設備,我們無法知道這些設備會對我們的頭腦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説到英語,它成為一種世界性語言,是因為美國人説英語,美國是世界的霸主,不是因為英國。英語是人們做生意需要使用的語言。我不認為在中國,人們會放棄漢語,當然也許你們可以把漢語更加簡化一下。(笑)

    記者:您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何看法?比如,怎樣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如何保障社會福利?

    萊辛:對於這些問題,我無法回答。貧富懸殊的問題從這個世界一開始就已經存在了。大概現在只有像瑞典、挪威和新加坡這樣人口很少的國家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有12億人口,問題就不同了。

    採訪結束後,萊辛女士主動送給我幾本她的書,並在扉頁上簽了名。可惜的是,由於萊辛女士的兒子當時不在家,家裏只有我們兩人,所以我沒能留下與這位大作家的合影

    人民網2001年3月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