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長沙

    給赫魯曉夫發賀電

    1964年4月毛澤東回湖南,此中有段史實鮮為人知,就是毛澤東在長沙決定為赫魯曉夫“祝壽”,由此譜寫了上世紀60年代中蘇兩黨大論戰中一段別致的插曲。毛澤東説:我們要致電祝賀赫魯曉夫的70壽辰,國際共産主義運動還是要講團結;電報不能完全是禮節性的,應該講點實質問題;赫魯曉夫越要大反華,我們越要採取同他相反的姿態,他要堅決反擊,我要堅決友好,他要分裂,我要團結,這樣我們就可處於主動地位,爭取國際同情,進可攻,退可守。

    毛澤東估計中蘇兩黨尚不至於馬上公開破裂,中國共産黨要採取拖的方針,推遲這個破裂,但同時要準備這個破裂。毛澤東交代在京的中央常委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關於給赫魯曉夫的祝壽信,要在北京準備好,傳給我看了以後再發出。為表明中國慎重其事,毛澤東還要求賀信要用毛、劉、朱、週四人聯名簽署。也就是説,這是黨、國家、人大和國務院的聯合賀信。

    為了使大家充分認識同赫魯曉夫既鬥爭又團結的意義,毛澤東在中央常委會上講了《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歷史故事:“赫魯曉夫就是洪太尉,他發動公開論戰,就是洪太尉揭開石板放出一百零八個妖魔,天下大亂了。而一百零八將就是梁山泊的英雄好漢,我們就是赫魯曉夫這個洪太尉放出的妖魔鬼怪。……現在洪太尉赫魯曉夫混不下去了,日子不好過了。我們還得感謝他把我們放出來,可以跟蘇共進行公開論戰,因此要給他發個賀電。”

    毛澤東離開北京後,中共中央公開發表與蘇共論戰的第八篇文章《無産階級革命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即“八評”蘇共中央公開信。中央認為,前段時間,寫作一至八評很緊張,很辛苦,現在可以稍稍緩一口氣了,於是決定讓寫作的總負責人鄧小平帶領秀才班子到外地去參觀休息,休整一下,以利再戰。

    鄧小平、彭真率“九評”寫作班子的秀才們,搭乘專列西行,走馬觀花,一路參觀了大同雲岡石窟、包鋼、銀川、蘭州。到蘭州的第二天晚上,中央辦公廳發來緊急電話通知,按毛澤東的點名,鄧小平、康生、吳冷西三人立即停止休假,于4月12日中午飛抵長沙。他們下飛機後,剛吃過午飯,毛澤東即通知開會。他開門見山地説:北京傳過來的給赫魯曉夫的賀壽電文要修改。

    秀才們在北京起草的這個賀電寫得比較長,還談到中蘇兩黨的分歧和爭論。劉少奇閱改後,從北京直送毛澤東審閱。

    毛澤東對鄧小平等説:不贊成這樣寫法。這個賀電應該爭取蘇聯能夠發表,寫的內容要從這麼一個設想出發。因此,不能多談分歧和爭論問題,可以説儘管我們還有分歧,我們還是要加強團結。要點出這麼一個意思:儘管我們有分歧,但是一旦有事,我們兩黨還會團結起來的。

    第一天的會議散後,4月12日晚上、13日上午,鄧小平主持對賀電進行修改。先由吳冷西改寫一遍,再由鄧小平召集吳冷西、王任重、張平化和康生一起議論修改。討論過程中産生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要寫詳細一點,一種認為簡單明瞭説兩段就行了。鄧小平綜合大家的意見,要吳冷西先消化消化,起草一長一短兩個稿子,下午再討論,定稿後再送毛主席審閱。

    4月14日下午3時半,毛澤東收閱了兩個修改稿。在吳冷西起草的較為詳細的那一個稿子上,毛澤東動手作了認真的修改,加了許多段插話,一是修飾語氣、表示客氣,二是加上一些鋪墊詞句,最主要的是改了一頭一尾,開頭處他在赫魯曉夫的職務頭銜與祝賀語言之間加上“親愛的同志”幾個字,用意就是表示賀電是一個和解的電報,使蘇共能夠發表;在結尾處他加上“讓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在我們的團結面前顫抖吧,它們總是會失敗的”,以顯示團結的力量和意義。

    稿子改定後,毛澤東要求立即電傳北京,請劉少奇、周恩來再過目,沒有意見就照這個稿子發出。因為赫魯曉夫70壽辰是4月16日,毛澤東最後在長沙定稿是4月14日,賀電必須在4月16日前發出。

    同時,毛澤東還要鄧小平告訴周恩來,賀電發出一個星期內,我們不發表反修文章,以示友好:中國不是那麼好鬥,也不是要永遠鬥下去的,我們還是講團結的,就看對方怎麼樣了。

    毛澤東講完以後,已是晚飯時分,毛澤東請大家一起共進晚餐。鄧小平抓緊晚飯前的時間,交代工作人員立即把賀電稿發到北京。周恩來收到電稿後,馬上同劉少奇一起認真看了一遍,立即給長沙回電話説,少奇和他都同意主席在長沙改定的稿子,電稿將於4月16日淩晨用明碼發到莫斯科。

    4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賀電全文。當時,許多黨員幹部感到很驚訝:怎麼給赫魯曉夫發這麼一個溫和的賀電?特別是,電文上竟還稱他為“親愛的同志”!當時中蘇論戰正酣,火藥味很濃,突然來了個毛澤東領銜致赫魯曉夫的生日賀電,許多人轉不過彎來。

    其實,毛澤東當時已預見到赫魯曉夫內外交困,蘇共內部很可能會發生重大變故,這就要求中共中央做好兩手準備,以有備無患。果然,10月14日,蘇聯就發生了大事變,赫魯曉夫被蘇共中央全會罷免,下臺了。

    向胡志明伸援手

    1965年5月,毛澤東在長沙會見了專程來華訪問的胡志明主席。胡志明對毛澤東講:我這次來有三個目的:第一是問候你和中共中央其他同志的健康;第二是感謝你們給予我們抗美鬥爭的各項援助;第三是祝賀中國第二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毛澤東謙虛地説:第一點、第三點我接受,第二點不接受。全世界人民都感謝你們,感謝越南,不是人們感謝我們。

    胡志明堅持説:我們要感謝你們,不只是我個人這樣看,全體越南人民都這樣看。有兩個中國同志,不署名寄捐款給胡志明,一個寄一百元,一個寄幾十元,並説明是他們節省下來的薪金,捐獻給越南。越南人民知道,不打敗美國是抬不起頭來的。我們準備打五年、十年、二十年。毛澤東説:美國打不了二十年。美國打不贏你們,他們怕你們,你們將打贏美國。美國的人少,你們人多。他頂多來個十把萬人。

    在招待胡志明吃飯時的談話中,毛澤東突然説:“我想到你們那裏去,秘密去。”胡志明吃了一驚,忙説:“歡迎你去,但現在局勢是這樣,美機常轟炸。”他擔心毛澤東的安全。毛澤東緊接著説:就是要去看看被敵人轟炸的地方,形勢好轉我又不去了。我就是想現在去。以前,我被國民黨、日本、美國的飛機轟炸了幾十次、幾百次,就是沒有炸到我。現在,我想到你們那裏看看,即使到靠近的地方也好。可以秘密去。

    建國以後,毛澤東多次在南方接見胡志明主席,但是1965年這一次非同尋常,因為美國正擴大侵略規模,使越南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根據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回憶説,毛澤東在湖南省委九所,緊握著胡志明的手説:胡主席,我們一家人嘛!你説有什麼困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中國人民堅決支援兄弟的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

    於是,胡志明從自己穿的中山裝口袋裏掏出一張條子,這是一張繪製著越南河內以北要搶修12條戰略公路的示意圖的絕密文件,請求中國黨和人民予以支援。毛澤東當場答應了越方的要求。

    由於這張條子,便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八萬部隊陸續秘密出境,參加抗美援越戰鬥的那頁戰史。

    胡志明在長沙贈送給毛主席一些芒果。毛澤東轉送給湖南省委的同志,每人一個。省委副秘書長劉亞南説,這是他第一次吃芒果。

    離開長沙前,胡志明向毛澤東告別時,提出要把自己精美的拐杖同毛澤東那根普通的竹拐杖對換,以作為紀念。毛澤東笑著説:用我這根打狗棍跟你換,不合算,我不能讓你吃這個虧。胡志明拗不過毛澤東,只好作罷。

    五大秀才讀經典

    1965年5月,毛澤東在湖南省委九所三號樓的住處,召見了北京來的五個大秀才,他們是:陳伯達、艾思奇、胡繩、田家英、關鋒。這五個人,全是筆桿子,而且是當時中共黨內的大筆桿子。陳伯達號稱是大大理論家,但有時又謙虛地稱自己是小小老百姓,他執筆寫了不少有名的政論。艾思奇是個哲學家,他的姓名,就寓含著他熱愛馬克思、伊裏奇(列寧)的意思。他的《大眾哲學》、《哲學與生活》,都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通俗讀物,曾得到過在延安山溝溝裏研究馬克思哲學的毛澤東的好評。胡繩的資格也很老,是中共有名的社會科學工作者和近現代史專家。田家英則是毛澤東的大秘書,很有學術功底。關鋒原名周主峰,沒有讀過大學,他是以一篇《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向》引起毛澤東注意的。

    毛澤東把五個大秀才找到長沙來,是為了落實1963年他提出的一項工作:在全黨佈置學習《共産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六本馬列經典著作。為此,他考慮了很多時日,這一次找五大秀才來,是想建議為這六本馬列經典著作的中文版寫好序言。五大秀才,加上毛澤東自己,六個人,寫六篇序言,一人一篇,可謂作者陣容強大。毛澤東自告奮勇,要為《共産黨宣言》寫序。長沙之聚,為的是集中起來,讀一段書,議論一段,集思廣益,做好寫序的準備工作。

    在讀書、討論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陳伯達在毛澤東那兒見到了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的《毛主席語錄》。毛澤東指著語錄本説:這是在給我編《論語》!聽説中宣部也在編這個東西。

    陳伯達聽後大吃一驚,他身為理論權威、中宣部副部長,竟然不知道中宣部在編《毛主席語錄》。他打定了一個主意,回北京以後,要趕快找人編一本最有權威性的《毛主席語錄》,掌握住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這桿大旗。但陳伯達的這個心願到底沒能實現,因《毛主席語錄》是林彪直接抓的項目,而他的實力是不能跟林彪比的。

    毛澤東在長沙找五大秀才做的事,因為他自己很快開始了重上井岡山之行,所以也沒有完成。但是毛澤東並沒有忘懷。1965年底,毛澤東在杭州時,又把原班人馬召到身邊,繼續討論為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撰寫序言的事。寫序用的兩箱子經典著作大字本,也專門從北京運到了杭州。

    毛澤東針對這項工作,專門説了一番意見: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不但要寫序言,還要作註釋。寫序言,政治的比較好辦,哲學的麻煩,不太好搞。辯證法過去説是三大規律,史達林説是四大規律,我的意見,只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就是矛盾的規律。

    摘自《毛澤東的三湘情結》夏遠生、馬娜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5月版上下冊:45.00元

    《文匯報》2002年10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