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VS想像力  

    ■《哈利波特》、《星球大戰》、《魔戒》不是科幻文學。

    ■《哈利波特》、《魔戒》是最沒有想像力的作品!

    ■最有想像力的人不是搞科幻的。

    科幻作家與想像力是否有關?

    有人説,在讀了《哈利波特》後,就知道中國人的想像力多麼貧乏。這話至少透著兩層資訊,一是中國人缺少想像力;二是中國搞幻想文學的作家沒有創作出像《哈利波特》的作品,他們的想像力太匱乏了。

    9月24日,北京科協主辦、人民文學出版社協辦,由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科幻作家吳岩組織了一場“創造力、想像力和科幻文學”的研討會,目的是會診中國科幻文學,同時為中國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號脈。參加會議的有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傑弗裏蘭德斯和瑪麗塔姿籮夫婦,還包括目前國內最有影響的科幻作家金濤、王晉康、吳岩、韓松、星河、楊鵬等,以及相關的專家田松、夏菡等。

    會上,星河遺憾地坦言,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想像力也衰竭了。楊鵬説他寫作時,就回到了14歲以前。目前在北京大學做博士後的田松和科幻作家王晉康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其實未受到現實影響的孩子最有想像力。能像童年那樣“胡思亂想”的,似乎是科幻作家的專利?

    中國科幻作家想像力缺失,是中國科幻文學作品沒有影響力的原因所在,也即想像力成為中國科幻作家能否寫出好作品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對於這一命題,以寫《想像力宣言》而名聲大振的韓松和吳岩持不同的觀點。

    韓松認為,科幻文學與想像力沒有關係,他奇怪為什麼科幻談想像力談的最多,實際上最有想像力的不是搞科幻的人。畫家、詩人、音樂家比搞科幻的人的想像力大得多。相比較而言,搞科幻的人還是太理智。

    吳岩的觀點完全相反:科幻文學應該是富於想像力的一個文本,富於創造力的一個文本——這同時又是針對“科幻是科普”及“科幻要從現實起飛”這樣的觀點。吳岩還認為,科幻文學的停滯是科幻本身出的問題。科幻文學從1818年以後,上百年的時間裏,科幻所能做到的只是在發現了的四個世界裏想像,即凡爾納的空間世界、威爾斯的時間世界和70年代發現的心靈世界、80年代的電腦世界。科幻本身的限制,想像力的缺失也就在情理之中,它和整個社會生活和這個社會生活的輿論有關。

    星河不否認科幻文學需要想像力,感到自己想像力不如從前,現在通過創作技藝和科技知識來彌補,在創作上反倒更成熟了。因為人總歸要長大,就像發展的人類,雖然當代人不可能再寫出希臘羅馬這樣的神話了,但不能由此説當代人的想像力不如幾千年前的祖先,長大了的個人也就有了與沒有知識的童年時代不同的想像。

    《哈利波特》有想像力嗎?

    “《哈利波特》獲得‘星雲獎’時,我也大吃一驚!” 美國著名科幻文學作家、並被孩子們稱為“火星叔叔”的蘭德斯先生在研討會上提出的這一説法,和現場的中國科幻作家們的觀點不謀而合。蘭迪斯還説他也是當年的評委之一,不過沒有投《哈利波特》的票。

    這部在2000年世紀之交“橫空出世”的圖書,雖然帶動了一大批幻想文學作品的創作及熱賣,還為電影等産業帶來了豐厚利潤,卻在這個會上成為“眾矢之的”,另外兩部——《星球大戰》和《魔戒》自然也不能倖免。

    在美國和在中國一樣,三部作品都大受歡迎。而兩位美國科幻作家蘭德斯夫婦介紹説,三部作品在美國都不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品,《星球大戰》也不能算,“星球大戰的小説並不是真正的科幻,因為它的科技其實都挺虛的,它還是應當歸在幻想小説之列”。

    也許正如清華大學教授劉兵在另一個場合所説的,任何概念都不要作繭自縛,科幻也不要,所以至於《哈利波特》是或不是科幻都不是特別重要的事。

    重要的是這些被命名為“幻想文學”的作品是否有豐富的、劃時代的想像力?塔姿籮女士的觀點是,這幾部作品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國內科幻作家也不否認這點。但從幻想文學發展歷史來看,國內年輕的科幻作家楊鵬、星河卻認為《哈利波特》、《魔戒》所涉及的素材幾乎沒有超越之前的幻想作品,或者説這兩部作品均是沒有想像力的作品。

    楊鵬在回顧科幻文學歷史時説,很奇怪,像1800年、1900年及2000這樣的世紀之交都有一部幻想文學作品流行,《哈利波特》裏面的素材和流行于一百年前的《綠野仙蹤》的素材非常相近,但從想像力這點來看,前者不如後者。他認為目前看到最好的是日本漫畫家宮崎峻的《千與千尋》,非常好,把孩童時期想像力都發揮出來了。如果比較兩部作品,用搭積木來作比,有一堆各色的積木,《哈利波特》很好地用了這些積木,搭了一座非常好的建築物,而《千與千尋》則創造了另一套積木。

    《科學時報》2002年9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