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與一部小説
——記作家王火
 
祖丁遠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榜首得主王火,本名王洪溥,原籍江蘇如東,1924年出生於上海。194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我與這位當代著名作家認識,先是讀了他的許多作品,然後通信,神交多年之後,才得以有這一次長時間的訪談,從中了解到他榮獲茅盾文學獎的這部163萬字巨著《戰爭和人》三部曲,寫作出版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艱辛。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天,王火正在上海市總工會三樓的文教部辦公室裏,與幾個同志一起聽開國大典的實況廣播。那時王火已憑他解放前後創作發表的作品,成為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即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的前身)的會員。他總是手癢得想不斷地寫點作品。例如親身經歷的八年抗戰中,王火具有獨特的生活體驗和感受,他決定利用業餘時間寫一部百萬字以上的長篇小説,以反映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這就是《戰爭和人》的前身。1953年春天,王火由上海總工會調到北京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先是在工人出版社當編輯組長,後在全總機關刊物《中國工人》任編委兼主編助理。王火利用了所有的節假日時間,堅持創作。可是在當時,搞寫作被認為是“追求個人成名成家”,是“攫取個人名利”的“個人主義”勾當。他只能在一種無奈的心態下,寫寫停停,停停寫寫,悄悄地繼續著這部長篇小説的創作。

    1961年的一天,王火正式聽到傳達:《中國工人》停刊。王火暫時留下負責善後工作,然後被決定下放到山東。處理了未了事宜,他就用等待下放的這段時間,日夜兼程總算把這部動筆至此寫作了十多年的小説突擊完成了,這部“抗日三部曲”初稿共120萬字。王火將厚重的書稿送到中國青年出版社審處,然後下放去了山東沂蒙山區支農。幾個月後,接到出版社通知,讓他到北京修改這部長篇小説。王火興高采烈地從北京抱回原稿,在臨沂花了幾個月時間修改了又寄往北京。誰知,這時各地出版社均已停止出版長篇小説。

    再後來,史無前例的“文革”來臨,王火這部五十年代初開始動筆寫成的長篇小説,竟成了“文藝黑線”的産物。王火被隔離批鬥,16年心血寫成的書稿被付之一炬。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不久,王火在山東突然收到了中國青年出版社的一封掛號信,熱情地要索取當年他的那部長篇小説。這時王火雖依然迷戀文學,但他覺得重寫這部長篇小説是力不從心了。

    不久,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于硯章,又來信詢問這部長篇小説並鼓勵王火重新把它寫出來。1979年初,55歲的王火,開始醞釀重寫這部小説。1983年完成了第一部《月落烏啼霜滿天》後,王火由山東調到四川成都工作。開始寫第二部《山在虛無縹緲間》時,又遇上意外;他當時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後是四川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當時出版社正在建造大樓,他上班路經大樓工地,見一個小女孩跌入工地上的一個深坑里正在呼救,王火奮不顧身跳下深坑,救出小女孩。但他自己在躍出時用力過猛,頭部撞上了一根鋼管,嚴重受傷,導致腦外傷、顱內血腫、左眼外傷型視網膜脫落,他因此失去了左眼。

    他決定用一隻右眼堅持寫作,一定要完成這部多難的“抗日三部曲”!

    終於《戰爭和人》三部曲第一部《月落烏啼霜滿天》在1987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第二部《山在虛無縹緲間》、第三部《楓葉荻花秋瑟瑟》分別在1989年、1992年出版。最後,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將這三部曲並以《戰爭和人》于1993年集結成套書出版、發行,深受讀者喜愛。

    讀過這部作品的人都説,“老作家王火的筆觸新銳,字裏行間隨處都體現著中國人民英勇不屈的頑強戰鬥性格和濃郁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閃爍著人道主義的光輝。”

    王火以後的情況是一帆風順的。《戰爭和人》三部曲先後囊括了四項大獎:炎黃杯1986———1994年人民文學獎:第二屆國家圖書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八五”期間優秀長篇小説獎。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回顧這部作品的創作、出版歷程,王火不無感慨:一部書綿延了差不多半個世紀。1997年10月,王火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歐,在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十四屆國際作家會議時,他結識了一位瑞典詩人約翰米洛斯。這位詩人比王火年輕得多,卻已出版過67部詩集。而王火雖然勤奮刻苦寫作,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説12部、中篇小説21部以及散文4部、電影劇本4個等共600多萬字,可説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了,但與國外同時代的作家、詩人相比,他認為寫得太少了。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9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