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功 養雞種菜寫小説  

    最近,一本被媒體關注的“新文體”小説《暗示》即將出版,小説的作者韓少功既是海南文聯主席、“尋根”文學代表作家,也是在鄉下養雞種地的務農高手。數月前,韓少功被法國授予“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成了法國的文藝騎士,韓少功並沒有多少驚喜,用他的話説就是:“高興了十分鐘,十分鐘之後還是老樣子!” 韓少功正在外地閉門創作,記者通過網際網路採訪了他,希望他就新作《暗示》向讀者介紹一些情況。

    《暗示》本是理論書寫成了小説

    小説《暗示》寫了兩年,創作初衷為一本理論書,結果還是寫成了隨筆式的小説,或者説是小説化的隨筆。內容是表現幾個知青朋友在社會轉型期的不同命運,但全書還是伏下一個隱隱約約的理論框架,是從具象符號研究的角度出發,對某些社會和人生問題作出診斷的嘗試。

    “新文體”之説,韓少功並不這樣認為:“其實算不上什麼新文體,中國古代文史哲三位一體的寫作,是我們的一個好傳統,也是我直接的借鑒。而且我們老百姓的日常説話,都是這樣夾敘夾議的,有誰成天一開口就是朗誦詩歌或者推演理論呢?因此這本書其實是向日常語言靠攏,沒有什麼特別。”雖然打破了傳統小説的寫法,韓少功卻並非對傳統寫法不滿意而刻意求新求變,“就我個人而言,文體的選擇要根據題材表現的需要,要根據自由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需要。因此我在這本書裏不願意接受某種傳統的小説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我以後就不會採用其他的文體。”

    對於讀者能否接受這樣的寫法,韓少功明確表示缺乏信心。但這本書稿的最初兩個讀者,一個讀了兩天,一個從白天讀到淩晨五點,都自稱是一口氣讀完的,這使他稍稍放心。

    鄉間生活並非“隱士”

    韓少功一年中有六個月住在鄉下自己養雞,種菜,還把菜做成小包裝,貼上自製的標簽、條碼送給朋友。經證實確有此事。“在我看來,像古人説的那樣‘晴耕雨讀’,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是一種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很人性化的方式。躲避世事喧囂?也許是吧。大概我的年齡偏大,已經不喜歡成天熱熱鬧鬧了。”

    不少人都覺得韓少功是個“出世”之人,其實“晴耕雨讀”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還有近七成的人生活在鄉下,在鄉下哪兒是‘出世’呢?我到鄉下無非是想多接近一些文化圈之外的人,多得到一點清靜的時間,並不是當什麼隱士。”以前的趙樹理、周立波、柳青等作家都這樣做過,現在張承志也經常在西北鄉下跑。在韓少功眼裏,他們都無出世之念。恰恰相反,他們關切底層的人與生活,包括底層的社會問題,正是社會熱情的一種表現。難道只有成天在文人圈裏好吃好喝和高談闊論的人才是社會問題的關心者嗎?

    無論如何,鄉下的生活給了韓少功不少幫助,至少有一條,他覺得這種生活越來越使他感到愉快和滿意。“我並不是僅僅作為一個作家到鄉下去生活的。這就是説,即使我沒有寫出什麼好作品,再一次上山下鄉也是我人生的重要收穫。”李靜

    《北京娛樂信報》2002年9月19日


韓少功説這是我的立場
文字深處的寂寞和理想--看韓少功書引發的啟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