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家長走來的卡爾威特  

    ●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他的學習是允許失敗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評”的。

    ●他的教育對孩子“開發”有餘而“捍衛”不足,這就有了“催熟”的嫌疑。

    ●早期教育絕不是像某些家長所認為的那樣等於早期智力開發。 

    近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國外家庭教育著作很受國內家長歡迎。該書作者是19世紀德國牧師老卡爾威特,他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把兒子培養成了一個公認的天才,一個全面發展、幸福的人,而這孩子曾經被周圍人認為有些癡呆。《卡爾威特的教育》記錄了小卡爾威特0—14歲教育的過程和方法,詳細闡述了老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特別是他的早期教育思想。

    老卡爾威特斷言:“我相信,不管誰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沒有這麼樂觀,但這本書的確是“開卷有益”的,它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寶庫。

    然而,我擔心許多家長有可能誤讀這本好書。因為,不少中國家長在讀這類家庭教育著作時,缺乏主體性,他們面對“範本”,不是探究、思考,而是習慣了“接受”。他們把作者當“救星”,把書本當“操作手冊”,把書上的結論當“標準答案”,把自己當作一個“簡單執行者”。他們不是領會書本的精神和原則,然後分析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加以運用,而是“帶著問題學,急用先學”,務求“立竿見影”。在如此被動、浮躁的心態下,一旦不能如願,他們會覺得自己受了作者的騙,或者大罵孩子不爭氣。他們不懂得讀書是一種再創造,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

    其實卡爾威特成功的經驗從根本上是兩條。一,家長素質高,家庭氛圍好;二,教育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素質,而不是為了應試。

    老卡爾威特品德高尚、知識淵博,本身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的家庭氣氛也快樂而安寧。作為牧師,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把教育孩子當作一項課題來研究,為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明瞭很多具體的遊戲式教育方法。老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為學校“只是給你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創造性”,“對於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這些話雖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為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還是非常可貴的。事實上,那些依賴學校、給老師當“尾巴”或甘當“助教”的家長,確實常常把孩子的教育弄糟。

    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裏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不必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爾威特的學習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體系為本的,他的學習是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師的指標,他的學習是網路性的而不是線性的,他的學習是允許失敗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評”的,他的學習是沒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麼教學大綱的範圍之內的。這是最高效率的學習。

    然而,卡爾威特畢竟是19世紀的人,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成年人對兒童有兩個任務,一個是“捍衛童年”,一個是“開發童年”。我認為,老卡爾威特對孩子是“開發”有餘而“捍衛”不足,所以我們看到他干涉和控制孩子還是多了一些。教育既要使孩子社會化,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他的個性,好的教育就是要使二者盡可能協調。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向社會化方向過分傾斜了,這就有了“催熟”的嫌疑。此外,他只相信成人對孩子的教育,否定孩子之間互相教育,這很不妥。同時,他對遺傳的作用恐怕是估計得偏低了。

    老卡爾威特最大的貢獻是使我們認識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對其作用估計得偏高了。其實人一生都在發展變化,童年失去的東西,許多都是可以後來補償的,不是還有“大器晚成”的説法嗎?“贏在起點”並不等於一定能“勝在終點”。我很贊成早期教育,我承認放棄早期開發是嚴重的浪費。但是我同時也有憂慮,因為早期教育絕不是像某些家長所認為的那樣等於早期智力開發。歷史上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等人好像都不是如此“開發”出來的。不僅如此,一味堅持所謂“早期智力開發”對孩子的傷害是終生難以消除的,還不如聽其自然,不做什麼“開發”為好。(王曉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研所高級教師)

    《光明日報》2002年8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