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的著名報人  

    開創諸多第一的邵飄萍

    1918年7月,在北平出現了我國第一家通訊社——新聞編譯社。這家通訊社的創辦人就是曾任《申報》、《時報》主筆,對袁世凱進行過猛烈抨擊的邵飄萍。當年10月,邵飄萍又創辦了在京城名噪一時的《京報》。《京報》日出對開四版,邵飄萍親筆題寫報名,其創辦宗旨是要讓當局“聽命于正當民意”,也就是為民請命。為了激勵報社同人,邵飄萍還揮筆大書“鐵肩辣手”四字,懸于報社辦公室內。此詞取自明代義士楊椒山的著名詩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但他將“妙”字改為“辣”,那意思十分明白:《京報》就是要突出它“辛辣”的特色。國民黨著名將領馮玉祥曾經這樣讚譽邵飄萍:“主持《京報》,握一支毛錐,與擁有幾十萬槍支之軍閥搏鬥,卓越英勇,只知有真理,有是非,而不知其他,不屈于最兇殘的軍閥之刀劍槍炮,其大無畏之精神,安得不令全社會人士敬服!”

    邵飄萍于1886年10月11日出生於浙江東陽紫溪村,原名邵新成。由於父親是教書匠,邵飄萍5歲起進私塾讀書,14歲便中了秀才。之後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學堂,並開始為《申報》寫稿。辛亥革命成功後,他在杭州參與主辦《漢民日報》,先後任編輯、主編。在舉國上下都對袁世凱抱有很大幻想的時候,他卻能一眼看透這個竊國大盜的本來面目。在南北議和正在進行的過程中,邵飄萍便在報上大聲疾呼:“嗚呼!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袁賊不死,大亂不止。”他義正詞嚴地指出:“總統非皇帝。孫總統有辭去總統之權,無以總統讓與他人之權。”

    邵飄萍如此公開反對袁世凱及其爪牙,必然惹禍上身。1914年袁世凱下令封閉《漢民日報》,邵飄萍被捕三次,後經營救出獄,流亡日本,入法政大學讀書。在那裏,他與幾位朋友發起組織了東京通訊社,為國內報紙撰寫新聞報道。1915年外國報紙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是邵飄萍最早向國內及時提供報道,予以揭露。當年12月,袁世凱登極稱帝,上海新聞界電邀邵飄萍回國,加入倒袁鬥爭。他回國後,擔任《申報》、《時報》主筆,僅1916年的前五個月,他便以“阿平”署名,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36篇社論、134篇時評,對袁世凱進行猛烈的抨擊。袁世凱暴病身亡後,邵飄萍應上海《申報》之邀,擔任《申報》駐北平特派員,在《申報》的“北平特別通訊”欄內大膽揭露北洋軍閥的醜行。由報社特派固定的駐外地記者,在中國還從無先例。邵飄萍又多了一個“中國第一”。

    1917年元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邵飄萍在蔡元培的支援下,在北大成立新聞學研究會,並開講新聞採訪課。同時,他在北京平民大學、北京政法大學講授新聞學課程。他還撰寫了中國最早的新聞學著作《實際應用新聞學》和《新聞學總論》等。當時在北大聆聽邵飄萍講課的學生中,有許多後來成為十分著名的人物,如高君宇、羅章龍、譚平山、陳公博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那時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工作,他曾回憶道:“……邵飄萍對我幫助很大。他是新聞學會講師,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毛澤東曾多次登門拜訪,向邵飄萍請教。正是在新聞學研究會的學習,促使毛澤東在回到湖南後創辦了《湘江評論》。

    邵飄萍還積極參加1919年的“五四”運動。5月3日晚上,北大學生在法科大禮堂召開大會,是邵飄萍首先發言,介紹了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遭到挫折的原因與經過,號召愛國學生救亡圖存,奮起抗爭。當天夜裏,他趕回報館,連夜撰寫新聞與評論,于5月4日當天在《京報》發表。此後,他又在《京報》上設置大塊專欄,揭露當局的賣國罪行。他的舉動觸怒了段祺瑞政府,報紙因而被封。邵飄萍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臺,邵飄萍回到北京,恢復《京報》。復刊後《京報》上,出過“列寧專刊”和“馬克思紀念特刊”,介紹了社會主義理論。

    《京報》堪稱當時的京城名報,它的副刊之多,也是與眾不同。除了《小京報》、《京報副刊》等,從週一至週六,每天都有不同的週刊,如週一的《戲劇週刊》,週二的《民族文藝週刊》,週三的《婦女週刊》等等。其中由孫伏園主編的《京報副刊》是舊中國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而由魯迅主編的副刊《莽原》,更為《京報》增色不少。1925年春,邵飄萍由李大釗、羅章龍兩人介紹,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4月,軍閥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的軍隊三面夾攻馮玉祥的國民軍,並派飛機轟炸北京。正在赴蘇聯途中的馮玉祥被迫下令國民軍撤出京城。在此之前,邵飄萍曾堅決支援馮玉祥的國民軍反抗奉系軍閥的行動。為封住邵飄萍的口,張作霖曾匯款30萬元,企圖收買他;邵飄萍當即退回。為此馮玉祥十分擔心他的安全,在國民軍撤出京城前夕,三次派人到他家中,勸他隨軍撤退。但邵飄萍不願離開自己的陣地。4月18日奉軍開進京城,邵飄萍被軍警拘捕,報館遭查封。4月26日淩晨,邵飄萍被押赴天橋刑場,一代報人就此殉難。

    1928年北洋政府垮臺。當年6月,在邵飄萍的夫人湯修慧女士主持下,《京報》再次恢復出版。湯修慧親自撰寫了《京報二次復活宣言》,表達了繼承夫志,前仆後繼的決心。湯修慧不愧為一位性格剛毅的女記者,她擔任《京報》社長後,自己經常撰寫文章,以至《京報》被人稱為“夫婦之報”。不久她被選為北平記者聯合會執行委員。1937年“七七事變”後,湯修慧關閉報館離開北平,《京報》從此停刊。湯修慧于1986年病逝,終年95歲。

    筆鋒犀利的林白水

    20世紀60年代,《北京晚報》開闢過一個很有名氣的副刊叫“燕山夜話”,作家鄧拓在這個專欄寫過一篇介紹林白水的文章,認為在編寫中國近代報刊史的時候,須對林白水予以應有的評價。

    林白水本名林獬,字少泉,1874年1月17日出生於福州一個“書香門第”。他使用過的筆名很多,有“白話道人”、“退室學者”等。40歲時,他將“少泉”中的泉字身首分割,便成了“白水”二字,這裡就有“願以身殉所辦之報”的含義。誰曾想,此意後來終成現實!

    林白水19歲時,文才已很出眾,但他堅決不去參加科舉考試,卻應聘去當私塾老師。那家人家也姓林,幾個受教的子侄林長民、林肇民、林尹民、林覺民,後來大都是很有名的人物。而與林白水同在那裏教書的另一位私塾先生,則是頗有名氣的林琴南。

    林白水的叔叔林少谷在北洋海軍任右營參將。甲午海戰中,林少谷英勇殉國。他遺下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全靠20歲的林白水撫養。這使林白水更加認識到教育是救國的第一要義,因此他主持創辦了福州第一所正式學校——福州蒙學堂。在他的學生中間,後來有十幾個人成為黃花崗起義的烈士。1901年6月,他又成為剛剛創辦的《杭州白話報》主筆,該報的發刊詞《論看報的好處》就是由他寫的。從這個標題就可以看出,他有意採用了面向大眾的白話文,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後來他到上海,與蔡元培等人創辦“愛國女學校”,創建“中國教育會”,積極鼓動革命。1903年,林白水與妹妹林宗素赴日本求學。回到上海後,與蔡元培等人創辦《俄事警聞》(後改為《警鐘日報》),並成立“對俄同志會”。

    就在《俄事警聞》出版的同時,林白水又獨自創辦了《中國白話報》。這是一份形式和內容都十分獨特的報紙,半月一期。報紙的所有文章幾乎都是林白水自己寫的。他的文筆與眾不同,通俗易懂。在慈禧太后70歲生日的時候,林白水發表了一副對聯:“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灣,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里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此對聯字字辛辣,把慈禧太后的嘴臉刻畫得入骨三分,一時廣為傳誦。

    就在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刺殺原廣西巡撫王之春的大事。據説按照原計劃,在打死王之春後,將由林白水跳上桌子,向在場的人宣佈:這就是賣國賊的下場!不料由於槍支發生故障,不僅沒打死王之春,槍手萬福華反被拘捕,林白水和另一個夥伴只得悄悄逃走。第二天,章士釗冒失地前去探監,被捕後,又導致了更多的人入獄。林白水與蔡元培僥倖逃脫,設法籌款請一位外國律師到法庭上辯護,結果還算好,萬福華只判了10年徒刑,其他人多被釋放。

    此事發生後不久,林白水再次東渡日本,參加了同盟會。辛亥革命成功後,他曾進入政界,擔任福建省法制局局長。1913他來到北京,到袁世凱的總統府當秘書,後來還在段祺瑞政府擔任過眾議院議員。官場的黑暗腐敗使他難以接受,他終於辭去官職,重新投身報業,于1916年創辦《公言報》。後來又去上海辦《平和日報》,不久再回北京接辦《公言報》。1921年又創辦《新社會報》。

    林白水生平最自豪的,是自己犀利的筆鋒;最覺“氣短”的,是生計的窘迫。他以個人精力及資金辦報,常捉襟見肘。但他天性豪爽,有時竟“借”妻子的金首飾典當一些現款招待來訪的朋友。他生平一大愛好是收集硯臺,曾耗資千金購得一塊名為“生春紅”的端硯,由於喜愛之至,竟把《社會日報》的副刊也命名為“生春紅”。那是當時全國知名的副刊。這塊寶硯後來由林白水的兒女捐給了台灣歷史博物館。

    1922年春,《新社會報》

    因攻擊吳佩孚遭封閉。林白水索性把報名改為《社會日報》,併發表社論説:“自今伊始,斬去‘新社會報’之‘新’字,如斬首然,所以自刑也。”由於他的筆鋒實在尖刻辛辣,令當局十分畏懼,有時竟會想出十分卑鄙可笑的花招來對付他。比如曹錕賄選總統的時候,林白水把那些受賄的議員斥為“豬仔”,在報上痛罵不已。曹錕無奈,派人將報館封閉,把林白水“請”到偵緝隊軟禁了三個多月,直到自己當上總統後才放人。

    1926年4月,奉系軍隊開進北京,著名報人邵飄萍被殺害。林白水依然保持著“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斥罵奉軍為“洪水猛獸”。8月5日,林白水在《社會日報》發表《官僚之運氣》一文,抨擊吳佩孚“性頗執拗,頭腦簡單,不諳政治,思想陳腐,意見執滯。”説“中央政治,若長在吳大帥指揮之下,恐終須弄得一團糟。”他譏諷依附於軍閥張宗昌幕下號稱“智囊”的潘復為“腎囊”,“終日懸挂于腿間”。8月6日淩晨一時許,林白水被憲兵抓走。楊度、葉恭綽等知名人士找張宗昌求情,不料張宗昌當天就將他殺害了,罪名是“通敵有據”。所謂“敵”,指的是不久前撤出北京的馮玉祥。1930年,他的遺體被親友送回福建原籍安葬。(賀春摘編)

    摘自《風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3)》陳光中著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文匯報》2002年7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