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絢麗而悲愴的叢林之夢:泰山的熱愛

錦襄

    當我告訴畢君曾在十歲上讀過商務印書館版的十卷本《人猿泰山》時,他很驚訝我們竟會在相差無幾的年齡都是一樣的泰山迷。這本書給我們那一代青少年深刻的印象當可想見,所以原作者,在國外對此書一續再續,一直到他去世前三年,已經完成了二十四本之多,並被很快譯成三十二種文字在世界發行。甚至到作者埃德加裏斯布魯斯去世後還有人根據他的提綱完成了最後一本名為《泰山的最後冒險》(The Last A dventure of Tarzan),以對所有仍在企盼的讀者群有個交待。

    我幼年時熱愛泰山,當然首先是他的超智大勇,不同凡響的形象。可是我並沒有覺得他太渺茫,甚至認為,只要我們也生長在他的那個可愛的環境裏,也會有與他相近的勇武和健壯。所以,他一度成為我心中的艱苦努力的現實榜樣。

    對我來説,他是人。我從來都把他看成是個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叢林大俠。我説到“俠”,古人似乎早有定論。法家韓非貶之曰“俠以武犯禁”;而司馬遷則褒之曰“救人于厄,躬行仁義”。至於中外説部中的俠客,那就更是不勝枚舉。上則有紅線、聶隱之流;下則有魯智深、展昭之輩。國外的有羅賓漢、達達尼安、佐羅等人。至於近代更有風靡一時的金庸筆下的武林世界,其實這都是現實生活的另一種寫照。即以金庸的武林來説,那雖貌似超然物外的另“一方水土”,其人物全部生活在武林的歷史恩仇之中,而視世事如塵土,但仍是需食人間煙火的另一個群體而已。金庸筆下那些半人半神的練功術士,我以為與我們稱之為“凡仗義而扶弱抑強謂之俠”的人物並不相同。我關心的是真正生活在人間,為人間正義打抱不平的俠客。但這往往不盡如理想。因為有似韓非所言,現在雖然鼓勵“見義勇為”者,但一個“防衛過當”便有麻煩上身。所以,“以武犯禁”不免消磨了不少義士俠客的鋒芒和氣節,但這畢竟是近代法治文明的現實!

    於是布魯斯就到原始叢林裏去創造他的故事人物,構思一個適合於展開這樣故事情節主線的環境。泰山生於原始蠻荒叢林之間,他相處的野獸和蠻人,是按著自然規則生活的。當然,這天地間仍然有欺淩孤弱、消滅異類的不義之舉,泰山就代表自己來主持這原始蠻荒世界的正義。他所依仗的只是自己的超智神勇,那一身驅獅伏豹、騰跳飛越的絕技,不但沒有007所有的種種科學武器,就是一支老掉牙的前膛槍也盡付闕如。他那些荒漠拯獅,祭壇劫美,深穴探寶等等俠行義膽都沒有對社會或群體的責任承諾,也不考慮社會或群體的道義評價。既不為社會約束,也不向社會挑戰,他的行為是自然界最無私最無功利目的直覺行動。他甚至沒有在這種行為中考量自己的價值。仰天長嘯,意氣自如,真稱得上《史記》中游俠的“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俠客風度!

    這就是我年輕時對泰山的認識。但是到了今天,當我已經曆盡生活的顛沛,世事的五味,年屆古稀,滿頭銀絲,再來重溫這部我童年愛重的長篇故事時,我卻又增加了一種另外的感覺。我在對泰山的欣賞與舊友重途的喜悅中,似乎又感受到作者,或者説是這故事的主人公,更多了一種莫名的悲涼與失落。

    這是充滿了作者矛盾的認識與感情的書。它雖寫于20世紀早期,還帶有濃重的19世紀意識。雖然是很唯物的,而且充滿了對自然的歌頌,對文明的厭倦,有回歸自然的熱烈嚮往。這也就是卡通片《人猿泰山》結尾的安排。我們的叢林大俠攜著他的愛妻琴恩回歸叢林的大自然去了。但這並不是這部故事的全部,它甚至可以説只是主人公一種最理想的浪漫主義的歸宿,是卡通片作者為泰山安排的一個虛幻的夢想。實際上書中還要寫下去,所以這裡就仍不可否認地要流露出他當時英國人的種族主義、殖民主義等思想影響。

    這個成為森林中的神或俠的白人泰山,他生長在大自然中,得天獨厚地成為蓋世無雙的人物。但當他回到他祖先和家族生長繁衍的、幾千年來積累著人類智慧的文明世界時,他卻不像回歸的人那樣如魚得水地更加聰明起來。相反,失去了他生存已久的叢林,一個有著絕世智勇的叢林人就因為了無機心而顯得頭腦簡單,也因為沒有共同話語而顯得冷漠孤寂。在這裡,無法施展他的智慧和體能。作為一個出身世家,位膺爵士的貴族,如果他不去參與那些總是計算著經濟盤剝或政權攫取等陰謀活動,他就只能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寄生蟲了。作者在這裡充分流露了他對文明世界的厭倦和憎惡。可是,作為一個雄霸全球的殖民主義國家的公民,他無法在這蒙昧的蠻荒與巍峨的白金漢宮之間作出真正的選擇。無法為他的了不起的人物找到上演的舞臺和暮年歸宿兩者的最好統一。

    當時的英國,正是個懷著掠奪和統治的惡意覬覦非洲蠻荒叢林的國家。因此,作為一個來自叢林蠻荒的泰山,他的敵人正是他自己的種族。一切使他付出艱辛代價的,迫他處於在困厄的種種災難陷阱,往往是在倫敦醞釀的。而這些正是對他在叢林中打擊殘暴和掠奪欺詐,保護那方土地上的生存者的正義行為的“回報”。當他一想到那綿亙無際的荒漠,那茂密蔥郁的叢林,那裏創造著平衡生態的居民,他眼前這些文明種子,他的同胞,又顯得多麼卑劣姦險!他們的心就適合這湫狹、骯髒和陰暗的倫敦街道!這時,美麗的莊園,堂皇的邸宅對泰山又能意味著什麼呢?

    回到叢林蠻荒,雖然風光依舊,但泰山心底,已經明白他不能再具有和當地生存者一樣的心態了。不論如何回顧眷戀,這個約翰克萊頓爵士總是要回文明世界去的。——因為他已經看到而且認識當前這個世界原來是由不可擺脫的文明控制的。而這並不為他所愛的文明,卻硬給他一個社會;他有了社會身份,被賦予了社會責任,他也就永遠失去了叢林中的心。

    五十多年後,我仍然懷著同樣的熱切來重讀這部多卷的巨著,回顧著它給我們那個時代的人,懂得艱苦奮鬥、堅持良心與正義的影響。但不管哪一冊,掩卷之後,我總似看見一片籠罩著輝煌的落日余光的蒼茫原野,那裏矗立著偉岸無雙的泰山身影,——他不知歸向何處?他是悲哀的。因為他的叢林之夢,必將失落到現代的文明裏去。然而,人猿泰山卻永遠留給我們一個天真爛漫,返樸歸真,主持正義,衛護公平,熱愛自由與自然的不朽文學形象!

    

    光明日報12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