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上網淘書的  
康慨

    網際網路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今日世界的面貌,特別是人們獲知資訊的方式和交流的方式。對出版業而言,這種變革正在變得日益明顯。因其快捷、便利和經濟的特性,網路已經成為出版商獲知資訊、進行商務交流的重要途徑,如果還不是最重要的途徑的話。

    我早先做過電視節目的引進,那時的交流方式大抵如此:先是參加展會,背回來一大包節目目錄和名片,然後打昂貴的國際長話,發傳真,通過FedEX或UPS收寄樣帶合同什麼的。我想,大概那時的圖書版權買賣也是這樣做的。不過,在國外的電視和出版機構普遍上網和電子郵件盛行之前,好像誰也沒有覺得這樣做有多麼麻煩。

    現在的出版商是幸福的,不僅獲知資訊的途徑十分豐富,在通過展會、專業的出版期刊,以及代理商或出版商寄送的書目,甚至登門推銷這些傳統的方式之外,網路的快速發展也為出版資訊的獲得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大窗,同時使交流和談判的成本大大下降。

    從另一方面來説,現在的出版商也是不幸的,那麼多的渠道,使過去那些能夠獨享訊息資源的老牌出版商頗感力不從心,自己和剛入行的毛頭小子突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也因此變得更為激烈,誰能先“淘”到一本好書,誰能先進入實質性的版權談判,往往成了生意成敗的關鍵。

    現在我在《中華讀書報》所做的工作之一,是為一星期一次的“每週海外暢銷書”專欄撰稿,近一年來,也開始幫“科技視野”專刊的“原版書”介紹些國外的科普新書。我想,從編輯的目的而言,這兩個欄目都有幫助內地的出版機構多少了解一些國外新書的動態,並能從國內讀者的角度適時做出判斷的用意。這個目的是否達到,我不好説,但從編輯和作者收到的反饋來看,它們對出版者多少還是有些幫助的。

    但是,如今不僅資訊膨脹,出版也在膨脹,僅美國去年一年出版的新書便有13.5萬種之巨,僅憑我們這幾家為數不多的媒體的介紹,顯然難以滿足國內出版大發展對海外新書資訊的需要。有心之人,不妨試試自己去書海中“淘”書。如果讀者願意往下看,但願我通過網路尋書的經驗能多少給您一些幫助。

    在開始上網之前,您最好能粗通至少一門外語,英語是當然的首選,不要求流利的聽説讀寫,一定的閱讀能力足矣。

    上網之後,首先要看的,我想是國外的暢銷書排行榜,比如《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今日美國報》、《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榜,相關內容均可在其網站找到,(有些網站雖然要先行註冊,但瀏覽近期內容都是免費的)。

    不過,這些媒體發佈的書榜的分類,大多比較粗,一般只按硬皮和平裝,虛構類和非虛構類分類,(《紐約時報》只是兩年前,因為不堪忍受哈利波特系列長年佔據虛構類暢銷書榜前幾位的痛苦,才單設童書榜的)要找更細的分類,亞馬遜網上書店是個再好不過的去處。就拿科技書來説,亞馬遜便將其分作科學、科幻、電腦和網路、健康、思想與身體、戶外與自然等多個大類,“科學”一類中,又有“一般”(相當於我們的大眾科普)、化學、物理、數學、技術、行為科學、生物科學、醫藥、天文學、自然和生態學等18個子分類,甚至進化論和地球理論都有自己的類目。

    在亞馬遜的分類目錄中,每一類都有自己的暢銷書榜,這些排行榜全由該網站龐大的數據庫自動完成,不僅準確,更可達到半小時更新一次的程度。這些書除版權資訊之外,絕大多數都附有封面、簡介、作者介紹、媒體書評、讀者書評,甚至書摘。這些東西對於初步了解一本書的內容而言,已經足夠了。

    在亞馬遜的圖書介紹中,有兩個部分我覺得也不可忽視,一是其讀者書評,另一個便是它的相關連結。前者是讀者最直接的讀後感,往往更尖銳地指出某本著作的好壞。後者可令你在多達十幾種的同一主題的著作中做出比較。

    亞馬遜網上書店已開設有英國、德國、日本、法國4個分店,均可視為該國新版圖書的重要參考。

    有時,國外的暢銷書並不一定能在國內市場收到同樣的效果,本報已有多篇文章述及國外暢銷書在中國水土不服的現象。所以,在關注這些排行榜的同時,也應該重點看一下國外媒體推薦的重點圖書。《紐約時報》網站便單開一個“編輯薦書榜”,將有特色,有趣和有創意,但未能擠入商業銷售榜的新書做一番介紹。亞馬遜網站也在各大分類的首頁,設立名為“新書和值得關注的書”欄目,有些書,甚至在正式出版前一年便有介紹。當然,如果您有更好的外語水準,可以直接閱讀原文書評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像《紐約時報書評》這樣專業的書評雜誌,其當期內容均可在網上免費讀到。

    就科普書而言,專業雜誌的推薦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英國的《自然》、美國的《科學》、《科學美國人》和《發現》等名牌雜誌,都有書評欄目。這些雜誌的網站因此也是我常去的地方。

    另外,如果您有辦法看到台灣網站的話,關注一下那裏相關媒體的資訊也很有必要,這是因為,比起英美,台灣的讀者與內地的讀者在閱讀習慣和口味上,顯然更為接近,如果某本英文書的中文譯本在台灣成了暢銷書,那麼在內地的市場前景多半也錯不了。另一個原因是,台灣出版商與外界的接觸比內地更有經驗,在判斷力方面也更準確一些。

    台灣島內也像內地一樣,沒有一個綜合性的圖書銷量排行榜,由大書店統計出的如“金石堂暢銷書榜”算是其中最為知名的了。台灣的大報集團也都設有網路版,比如《中時電子報》“藝文”版每週日都會介紹大量新書。

    獲知了這些新書資訊之後,便可開始下一步的工作。通過搜索引擎,可迅速登錄相關出版社的網站,通常在其首頁,便會有可供聯絡的電子郵件地址,發信過去,不必擔心石沉大海,國外的出版商不像我們的某些出版社,半年甚至幾年都不更新一次自己的網頁,相信你很快便會收到禮數週全的回復,即便你寫信用的英文無比蹩腳。

    上述這些經驗可能只對入門者有些用處,我認得好幾個非常勤奮的出版人,他們不僅使用起網路來得心應手,而且訂了多種原版期刊,像倒騰電腦配件的小販一樣,專盯那些圖書分類廣告,果然成績斐然。

    《中華讀書報》2002年5月1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