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朋友和對手
——讀《歐洲史》
 

    我們離歐洲很遠嗎?

    當然,如果不算俄羅斯,我們離最近的歐洲國家也有萬里之遙;

    我們離歐洲很近嗎?

    當然,我們身邊充斥著源於歐洲的東西。小到手機、鋼筆、電池,大到電機、火車、輪船。

    如果我們再想想:交響樂、芭蕾舞、歌劇、話劇、電影、電視、報紙、廣播、油畫、奧運會、公司、股票、學校……如果我們再回味一下這些我們已經離不開的概念,我們會發現今天這些東西已經與我們血脈相連。

    歐洲跟我們國家關係密切嗎?

    當然,早些的,像八國聯軍進北京,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直接導致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國家;近些的,像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直接促成了新中國的誕生;再近些的,像法國等國家在西方國家集團中率先承認新中國,對我國國際地位的穩固産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不然,美國還不知要對我們下怎樣的黑手。歐洲自文藝復興到啟蒙主義的新思潮,是改變中國面貌的“五四”精神的重要源頭。

    歐洲與我們個人相干嗎?

    當然,你只要想想我們裏裏外外的衣服,我們的娛樂和運動方式,我們接受教育的方式,我們的就業與商業模式,我們離不開的現代禮儀與交際方式,等等,哪一領域沒有歐洲的影子?

    歐洲對世界重要嗎?

    當然,今天幾乎歐洲之外的所有發達國家,要麼直接派生於歐洲文化圈,要麼接受了歐洲文化的改造。前者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後者像日本、南韓。

    這樣的一個歐洲,我們不應該對它的來龍去脈有個大概的了解嗎?

    海南出版社最新版的《歐洲史》,給了我們走近歐洲的機會。這本書由歐洲不同國家的14位大師級專家聯合撰寫,追根溯源地介紹了歐洲文化的由來、生長、演變、分化和整合過程。從這個地區有人類居住開始,一直分析敘述到1996年——歐洲大踏步地走向聯合,稱得上是一部濃縮了的權威版“歐洲小百科”。

    我們對歐洲的了解可以在比較高的層次上進行,也可以在普及的角度上考慮。例如,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本土改良派和拿來西化派之間一直在進行爭論。這種爭論本身構成了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基本脈絡;而這場論爭的前提,就是歐洲文化強勢存在的事實。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你站在什麼立場上,你都必須首先對歐洲文化與文明有個基本的了解。(歐陽潔)

    《中國教育報》2002年4月22日

    


一眼望去的歐洲
——評《歐洲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