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蓮白蓮》:帶著時代的體溫  

      剛剛結束的閱讀,對於我,是一種重溫。重溫歷史,重溫青春,重溫激情。

      趙江、朱榜明的長篇小説《紅蓮白蓮》用細膩、平實的手法,勾勒了珠江三角洲一個小鎮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擺脫貧困,走向工業化的歷史進程。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作家筆下的蓮花小鎮不過是彈丸之地,在神州涌動的改革開放大潮中,蓮花鎮的實踐只是滄海一粟。但當我閱讀了作者百萬字的鴻篇巨制之後,卻不能不感嘆,作者捧獻給讀者的是一幅中國改革開放壯麗畫卷的縮微袖珍之作,它猶如一滴水珠折射出這一時期的拍岸驚濤。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今天,不過20多年的時光,但中國卻實現了怎樣的歷史跨越?《紅蓮白蓮》讓我們得以重新回望這段崢嶸的歲月。港商宋奇偉回鄉辦“錦繡制傘廠”是蓮花鎮碰到的第一個外來加工項目,蓮花鎮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序幕由此揭開。作者由此起筆,舉重若輕娓娓道來,一個個招商引資項目談判的曲折艱難,一個個企業的成敗得失,一個個參與其中的人物的榮辱沉浮,如數家珍。不論是開篇伊始宋奇偉看到合資辦廠審批件上“粵寶縣人民政府”大紅印章的感覺:“親愛的!這分明是一輪噴薄而出的太陽,照得人心裏亮亮堂堂”,還是嶺東、南頭兩個管理區的農民為了土地動刀動棒、打得人仰馬翻,亦或投下鉅資,剛剛開工就遇上亞洲金融風暴,生産、經營形勢急轉直下,瀕臨倒閉的“奧絲威”的經歷,讀來都令人感到十分親切,因為那段剛剛過去的歷史,還帶著時代的體溫。在我們的記憶中依然鮮活。可以説,在這20多年中,跨越最大的不是城市,不是邊遠的農村,而正是作者筆下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諸如蓮花小鎮這樣的地方。這裡的實踐,充滿創造,這裡的體驗,對於我們的全體人民,都是嶄新的,獨具魅力。沒有親身實踐,沒有對這種實踐的深刻體驗和認識,作者展示在讀者面前的生活怎會這般富於生命,作品又怎能如此輕而易舉地調動起讀者的歷史體驗。

      如果説《紅蓮白蓮》展示的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小鎮的壯麗畫卷,那麼,繪製這畫卷的原料是青春和激情。通過作品,我們走近了蓮花鎮那洋溢著青春活力的群體,結識了馬馳騁、楊燕芳、王滔滔、王香蘭、李聯盟、汪小溪……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經歷迥異的年輕人。書中反映的年代,因有他們的青春相伴,變得更加絢麗,因用他們的激情抒寫,顯得更加壯烈。那20多年,雖沒有新中國的創建者們經歷的戰爭歲月那樣出生入死,硝煙瀰漫,但卻因創造、創新的的附加,同樣轟轟烈烈,驚心動魄。

      以馬馳騁為代表的這一代青年人,是用與他們的前輩完全不同的方式抒寫著歷史的。向貧窮宣戰,向舊體制宣戰,他們的武器是什麼?我以為是用青春、激情從實踐中換來的頭腦中的新觀念,手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書的開始尚是蓮花小鎮鎮長秘書的馬馳騁,在書的結尾時將自己肩上的鎮長、鎮黨委書記的擔子放到了更年輕的同志肩膀上,這時,他45歲。從23歲到45歲,他伴隨著蓮花鎮的改革開放進程度過了自己生命中寶貴的青春時光。這期間,蓮花鎮由沒有一條現代化道路的凋敝小鎮,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小城鎮;由外商因無處尋找一處乾淨之地棲身而逃之夭夭的小鎮,成為令各方賓朋樂不思蜀的旅遊勝地。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的農民有的不再只是臉朝黃土背朝天、土裏刨食的經歷,而是最先體驗了農民辦企業的辛苦與甘甜,最近距離地與現代化對接的中國農民中的一群。和馬馳騁同行的是一群與他一樣的青年。從知識青年成長為優秀基層幹部的楊燕芳,由打工仔成長為企業家的李聯盟,當過養鴨專業戶的女老闆王香蘭,打工妹中成長起來的車間管理人員汪小溪……儘管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這20年,正是他們的青春歲月,這20年,激情照亮了他們的人生旅程。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來不及想好了再幹,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馬馳騁和他的同志們一點點地思考,一次次地實踐,一步步地推進,跌倒了,爬起來,失敗了,總結了經驗教訓再開始,他們的心血和青春,就這樣點點滴滴融進了蓮花鎮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中。

      20世紀的最後20年,中國農民有了前所未有的嶄新經歷。而農村青年,始終是農民行列裏的先鋒。書中的青年們不論是土生土長在南粵這塊熱土上的青年,還是為生存所迫、背井離鄉到蓮花鎮來尋找生機的外來打工妹,經過改革開放實踐的洗禮,都成熟起來,他們的目光已經從生存的飯碗移開,投向了人生境界的攀升,事業的發展。感謝作者,真實、準確地記錄了他們的心路歷程,使我們能這樣真切地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這一代農村青年經歷的激情歲月。因為,生活因有了這些而更加豐富多彩,閱讀因有了它們而令人怦然心動。 (竹青)

    《中國青年報》2002年3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