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尋訪大地之愛(品書錄)
——讀《靈息吹拂——香格里拉從虛擬到現實》

楊澤文

    西元1933年4月,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長篇小説《失去的地平線》剛出版,就立即在西方世界引起強烈轟動,此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即,籠罩在戰爭陰影中的人們都夢想著有一片寧靜安詳的樂土。這時,《失去的地平線》所虛構的中國藏區“香格里拉”故事,有如一抹恒久的亮色,適時讓那些困頓和失落的心靈有了某一種寄託。尤其是小説改編成電影后,“香格里拉”更是在西方風靡不止。此後,世界性的尋訪香格里拉熱成了永遠新鮮的話題,一個又一個“香格里拉”宣佈被找到,然後又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香格里拉”仿佛成了世界性的一個永不退色的藍色夢幻。而到小説問世70餘年後的1997年9月,當雲南省鄭重宣佈,經過近一年來數十位專家和學者的考察、踏勘及資料查證,證實“香格里拉”就在中國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時,世人為之震驚。隨之世界性的尋訪香格里拉目光又一齊投向中國的滇西北,並紛紛去解讀和去印證。其中,作家湯世傑則是最早對迪慶香格里拉進行較為全面的文化探訪者之一。

    與眾多對迪慶香格里拉探訪者不同的是,湯世傑所進行的文化探訪不是走馬觀花式的簡單印證和解讀。他關注的並不是“香格里拉是不是在迪慶”這樣一個常人所易於在意的問題,而是“迪慶的民族文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是否接近和符合香格里拉的原則”這樣一個更深刻更有意味的問題。因為他明白,一百個人心目中,很可能會有一百個“香格里拉”。因此,只通過小説中的大量場景來充分捕捉迪慶現存的所有“蛛絲馬跡”行為不僅不可取,甚至是機械而笨拙的。作者一開筆就明確坦言:“我是懷著一種結識一片土地,了解某種緣分,也重新認識整個大地的興奮,踏上我的懸念旅程的。畢竟生活在20世紀的人們對養育我們的大地母親已非常陌生。而大地,這個熟悉的字眼,包括山峰、江河、山崗、溪流、森林、草地,當然也包括在大地上生存的各種動物與生靈。大地是人類的母親,然而現在,母親正在變得衣衫襤褸,正在被掠奪,被踐踏,被玷污。當我們在城市周圍目睹了遍體鱗傷的大地之後,突然發現並繼而擁有了一片保持著原初狀態的土地,我們或許會滿臉羞愧,潸然淚下。”至此我們不難看出,作者之所以説對迪慶香格里拉的探訪是一個“懸念旅程”,是因為作者內心深處在極力地尋找真正的大地。一旦找到了具有大地內涵的所在,也就尋訪到了大地之愛。而只有在萬物共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地方,大地之愛才盡顯無遺。

    可以肯定地説,不論徜徉在迪慶香格里拉腹地還是匆匆跋涉于滄桑茶馬古道,不論流連忘返于梅裏雪山腳下,還是輾轉于魔幻藍色山谷,作家湯世傑的文化探訪始終保持著三重解讀:對《失去的地平線》這樣一部長篇小説的解讀;對雲南迪慶藏區文化的解讀;對迪慶香格里拉那片自然、人文景觀的解讀。正是這樣的解讀,使我們最終一覽無餘地看到了完全符合香格里拉精神和生活原則的一片神奇的土地。

    (《靈息吹拂———香格里拉從虛擬到現實》,作家出版社出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11月20日第七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