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搞笑諾貝爾獎”面面觀》中文版出版

    很多人並不完全清楚的是,每年秋季,緊隨瑞典“諾貝爾獎”之後,一個名為“另類諾貝爾獎”的評選與頒發至今已有十餘年歷史。這個獎項的創辦者為了宣揚其怪異的評判標準及其對於弱智、昏昧不可磨滅的痛恨,還專門創辦了一本雜誌——《泡沫》。前不久,《泡沫》雜誌精華本出版中文版,

    此地蔚為大觀的“搞笑”愛好者們終於有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搞笑參考書”。

    在這本參考書中,“另類諾貝爾獎”被漢化,變成“搞笑諾貝爾獎”。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稱謂,叫“可以忽略的諾貝爾獎”,它由美國麻省“不可思議研究年鑒”(即《泡沫》雙月刊)與哈佛大學幾個學生組織聯合舉辦,評委15人,每年評選一次,與瑞典諾貝爾獎同時頒發。

    毫無疑問,“表彰”只是這個獎項的幌子——它的內核,其實是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將刻薄、揶揄的匕首投向科學研究領域中種種愚蠢或昏昧——比如,某年,該獎將年度“統計獎”頒發給了加拿大統計學家貝恩、西米諾斯基二人。理由有二,一是二位當年發表的“關於腳掌與男性生殖器長短比例研究”一文主題令人瞠目結舌;一是該項論文結論其實婦孺皆知:二者基本沒關係……

    由此可見,“搞笑諾貝爾獎”矛頭所向,正是那種以科學為面具的“迂腐”或以執著為姿態的“荒誕”。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程式基本照搬瑞典諾貝爾獎。與此地“十大醜星”評比可以鬧出沸反盈天的官司、而且這樣的官司還一定穩操勝券相反,“搞笑諾貝爾獎”幾乎所有獲獎者一概激動異常神采奕奕華衣鮮服出席頒獎儀式並即席發表獲獎感言……

    這樣,如此儀式本身,也同時成為評選者、被評選者、廣大觀眾共同參與的一個以搞笑為主題的饕餮盛宴——可以想像,當揶揄者與被揶揄者、矛與盾、子彈與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後,那種比比皆是的一本正經的“荒謬”、煞有介事的“荒唐”,也就自然原形畢露: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位科學家因為研製並親自實驗出一種抵禦灰熊的防護服而榮獲1998年搞笑諾貝爾“安全工程獎”;日本一家公司的工程師因為發明瞭使無數人將大量業餘時間用於虛擬寵物飼養的偉大事業而榮獲1997年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馬薩諸塞大學的施密特因為找到了浴室挂簾內翻

    的原因而榮獲2001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某研究者因為撰寫了一項長達6頁的關於正確泡茶的説明書而榮獲1999年搞笑諾貝爾“文學獎”……從這些獲獎項目中不難看出,這樣的“搞笑”確實可笑而外,更是對人乃萬物之靈之類穩定自信乃至人類理性的一種提醒。與通常的學術批判不同的是,面向昏昧、弱智,如此“搞笑”全無炮火硝煙,反是伴隨笑語喧嘩……

    它是鋒芒畢露,但它更是一種心智的休憩,一聲睿智的冷笑。它不僅拓展了周星馳版“搞笑”的單一內涵,還以“搞笑”作結,將數學、化學、醫學、教育學、天文學、物理學、食品學、生物學等眾多科學拴成了一個可能一併提審的視角:執著是不是也是一種更大的虛妄?科學是不是也是一種偽

    善的迷狂?並且,團結在以“搞笑”為核心的刻薄一族四週,“圈子”的界限自然消弭——不僅全世界的智者被圈在了同一個“劇組”,而且,全世界的“搞笑”也被相似的智慧一併磨礪成尖銳小刀:那一聲聲的浪笑是子彈,並且,這子彈從不在槍膛裏沉默。■文/黃集偉

    《泡沫——“搞笑諾貝爾獎”面面觀》/馬克 亞伯拉罕斯編/徐俊培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北京青年報》2002年1月28日


科學界製造快樂泡沫
2001年“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舉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