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年重讀《長恨歌》

楊葵

    小時候聽過一句名言:“《紅樓夢》,不讀三遍,沒有發言權”。因為年少氣盛,老想説話,就狠狠讀了三遍。結果如何呢?事到如今,忘得差不多了。究其原因,實在年紀太小,光顧琢磨字面上的意思了,字面後邊説些什麼?沒懂。想想也是悲哀。人活一輩子,能將幾本小説從頭到尾讀上兩遍以上呢?

    我讀王安憶的長篇小説《長恨歌》,粗略算算,也有四遍了吧。

    最早讀《長恨歌》,二十五六歲,滿腦袋的文藝,還有滿胸腔的激情,讀來讀去,讀出了一個“痛”字。王琦瑤是女人中的精靈,她把女人做到了頂峰,做到了極致,到頭來還是死於非命。王琦瑤還是上海這個城市的精靈,她像上海的弄堂,是無數細碎集合而成的壯觀;又像上海的流言,沒有大志氣卻用盡了實力。王琦瑤還是王琦瑤自己,像城市上空盤旋的鴿子,有點傲慢,但又並非不近人情,否則怎麼會再是路遠迢迢,也要泣血而回!王琦瑤啊,讓人想都不敢多想,正如王琦瑤之於上海,“上海真是不能想,想起就是心痛。”

    時至今日,已是中年,再讀《長恨歌》,掩卷竟是茫然,繼而有大悲痛襲來。

    還是一個“痛”字,但已今非昔比。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悲痛是痛定思痛,是即便要説也不想再説的痛,是一絲一絲正在經歷的痛。

    王琦瑤曾經如此回想上海:“什麼都是應該,合情合理,這恩怨苦樂都是洗禮。”這實在道出了人生真實的情境。洗禮是什麼?是一種儀式,王琦瑤不過是這個宏大儀式上的犧牲品。這儀式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它本身即是一種悲痛,你能怎樣?

    悲痛之後,是虛空一片。已經虛空了,逃避當然不算上策,那就臨著虛空之深淵,緊緊用手、用身子去貼住生活中具有美感的細節。即便死亡是40年前就演練好的宿命,即便舊上海一切的璀璨光華註定要墮入黑白膠片的滑動中,墮入永不醒來的死亡中。

    白居易的《長恨歌》最後説:“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是對人生真相的一種勇敢直面。而這部小説起名《長恨歌》,也正因此吧。

    北京青年報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