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陳群 苗長髮 孫業禮

    ———學習江澤民同志《論黨的建設》的體會

    中國共産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我們黨。江澤民同志歷來十分重視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他根據黨所處的國內外環境的重大變化和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提出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圍繞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能力、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正確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學説。

    《論黨的建設》這部專題文集,收入了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文稿,集中反映了江澤民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探索和解決新時期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中所進行的深刻思考和提出的重要思想。這對於我們黨在新的世紀全面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按照“三個代表”要求,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的建設,是同黨的歷史任務,同黨為實現這些任務而確立的理論和路線緊密聯繫在一起的。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根據當時的形勢、任務和黨的狀況,在《〈共産黨人〉發刊詞》中提出,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需要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産黨。把我們黨建設好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圍繞黨的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創造性地解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建立無産階級政黨的一系列複雜問題,建設了一支領導全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工人階級先鋒隊。

    面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任務,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黨在執政條件下如何加強自身建設進行了探索,強調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努力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堅強核心。

    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鄧小平同志關於“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的意見,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聚精會神、堅持不懈地抓黨的建設。在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力量。形勢和任務不斷變化,但是黨的性質不能變,共産主義的最高目標不能變。同年12月,江澤民同志在黨建理論研究班上發表了為把黨建設成更加堅強的工人階級先鋒隊而鬥爭的長篇講話,全面系統地闡明瞭黨的建設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

    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是新時期召開的一次專門研究黨的建設的中央全會。江澤民同志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全會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提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這就是:“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以後,經過黨的十五大,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江澤民同志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對黨的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時指出: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5月,在江蘇、浙江、上海黨建工作座談會上,江澤民同志進一步指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抓黨的建設,同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總要求是一致的。推進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都應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要“抓住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這個根本,圍繞不斷提高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建工作”。

    2001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同志再次強調,“必須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江澤民同志關於黨的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形勢下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瞭方向。

    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理論思維的成熟是黨的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理論上取得的最大收穫,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中,鄧小平同志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光輝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992年10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要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並強調這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項根本性工作,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此後,在講到黨的建設問題時,江澤民同志總是把這一任務擺在首位。他認為,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1997年9月,在黨的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提出,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無論什麼樣的困難和風險,都不能動搖我們對鄧小平理論的堅定信念。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

    學習鄧小平理論,既要堅持它的基本觀點,又要通過實踐使它不斷豐富和發展。理論是對實踐的總結。一切科學的理論,總是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自己。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這樣,毛澤東思想是這樣,鄧小平理論也是這樣。

    江澤民同志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偉大事業。鄧小平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奠定了發展的基礎,但是今後的路具體怎麼走,要靠我們自己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開拓,總結新的經驗,形成新的認識。他要求全黨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去觀察當今世界、觀察當代中國,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不斷開拓前進。

    抓黨的建設,首先要抓好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因為解決思想政治問題是做好其他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江澤民同志指出,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無産階級的思想不去佔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非無産階級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佔領。能否掌握思想政治領域的領導權和主動權,首先要看黨委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準及其運用能力。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統一

    江澤民同志認為,全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江澤民同志早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就曾説過十分明確的兩句話:一句是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一句是全面執行,一以貫之。

    在黨的十五大上,江澤民同志根據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進一步闡述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問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新的總結。

    一個政黨的綱領就是一面旗幟。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中,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鬥目標的最高綱領。江澤民同志要求全黨同志做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他強調指出:“我們現在的努力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産主義的最高綱領前進的,忘記遠大目標,不是合格的共産黨員;不為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綱領努力奮鬥,同樣不是合格的共産黨員。”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同志進一步指出:全黨同志既要樹立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扎紮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

    堅持民主集中制,保證黨的團結和統一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黨內生活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是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證。這種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辯證統一的制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黨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上的體現,也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在組織制度建設上的創造性運用。

    我們這樣一個有六千多萬黨員的大黨,靠什麼組織起來並具有強大力量呢?江澤民同志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靠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他多次強調指出:我們面臨複雜的情況,要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單憑個人的智慧和才能是很不夠的,要靠集體智慧、集體領導,靠全黨同志群策群力。

    江澤民同志認為,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這四句話,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他要求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發揮好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健全黨委常委會的決策程式,進一步完善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提高工作效率。

    黨的團結是黨的生命。江澤民同志指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出戰鬥力,出新的生産力,革命時期是這樣,建設時期也是這樣。”他還強調,加強團結,最根本的,是要維護黨中央的權威,自覺地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

    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基礎穩固才能保證黨的整體有強大的戰鬥力,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的考驗。江澤民同志早就提出要防止出現“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現象。他希望黨的基層組織都要從各自的特點出發,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職責,努力成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和帶領群眾完成本單位任務的堅強戰鬥堡壘。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他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圍繞黨的基本路線,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改進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和活動方式;認真做好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增強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

    對於如何加強新形勢下農村、國有企業等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江澤民同志有著許多重要論述。與此同時,他還敏銳地注意到了隨著我國社會生活發生廣泛、深刻的變化而出現的一些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活動領域。

    他要求各級黨委特別是主要領導同志的思想認識要跟上客觀形勢的發展,抓緊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開展黨的工作,加強黨的建設。認為,這是我們黨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強黨同在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的廣大職工群眾的聯繫,鞏固黨在新形勢下執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的需要。他要求,“凡是已具備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都應建立黨組織,都要在企業職工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社區黨的建設也是一個新課題。江澤民同志認為,搞好社區黨的建設,實質就是打牢黨在城市工作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他要求,社區黨建工作要做到:凡是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工作,就有黨員在發揮作用。要從城市社區的特點出發,圍繞精神文明建設、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區服務、密切黨同群眾的聯繫,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等來積極開展黨建工作。

    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同時,黨的領導要切實有效地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就必鬚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仲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江澤民同志指出:“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和其他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們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在一起,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江澤民同志強調指出,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自覺地為實現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是否符合黨員條件,是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來自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幹部的黨員是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幹力量,同時也應該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並通過黨這個大熔爐不斷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從而不斷增強我們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人才的數量和品質,尤其是領導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江澤民同志認為,培養講政治、懂全局、善於治黨治國的領導人才極為重要。“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能不能鞏固和發展下去,中國能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強盛不衰,關鍵看我們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領導人才。”

    在新的歷史時期,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應該提出哪些方面的基本要求呢?江澤民同志認為,我們要建設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應當是一支包括黨政幹部、企業經營管理幹部、科學技術幹部和其他戰線幹部組成的宏大隊伍。這支幹部隊伍,由於分工和職責不同,對他們應當有適應本職工作特點的不同的具體要求。但是,不論做什麼工作,作為黨的幹部首先是領導幹部,都要具備基本的政治業務素質: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努力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善於開拓前進,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自覺拒腐防變,刻苦學習,勤奮敬業,具備做好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江澤民同志還特別強調,黨的高級幹部,不僅要努力成為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的內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為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他指出,思想理論素質是領導素質的靈魂和基礎。提高幹部隊伍素質,關鍵是要提高馬克思主義政治素質。要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善於從政治上認識問題、處理問題,在事關方向、事關原則的問題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

    為此,江澤民同志提出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並由此進一步提出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要求。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三者是緊密相連和相互統一的,核心是講政治,講政治必須堅持講學習,講政治必須體現在講正氣上。從1998年底開始,按照江澤民同志的要求,全國縣以上領導幹部深入進行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以整風的精神深入開展“三講”教育,解決好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我們黨為加強自身建設而進行的一個新的創造性的探索。

    江澤民同志高度重視年輕幹部的選拔和培養。他提出,要大力加強中青年領導幹部的黨性修養,拓寬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戰略思維能力,特別要注意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他還提出了選拔培養中青年領導幹部的三條原則:一要不拘一格,二要加強磨練,三要人才輩出。

    堅持不懈地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我們黨取得執政地位以後,獲得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甚至腐敗變質的危險。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這種危險會更大,如果放鬆警惕,帶來的後果也會更嚴重。

    江澤民同志指出:反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我們黨是任何敵人都壓不倒、摧不垮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絕不能自己毀掉自己。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援。

    十四大以後,黨中央加大了反腐敗鬥爭的力度。在1993年的中紀委二次全會上,江澤民同志發表重要講話,正確分析了腐敗現象産生的社會歷史原因,明確了反腐敗鬥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他指出:反腐敗是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的重要保證。此後,每年的中紀委全會江澤民同志都要到會發表重要講話,總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經驗,指導這場鬥爭的深入開展。

    江澤民同志特別強調要正確認識黨的執政地位及其帶來的相關問題,指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必須高度關注黨與群眾的關係問題、人心向背問題。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性因素。政風廉潔,從來是贏得民心,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繁榮的重要一環。這是對興亡規律的一個重要經驗總結。”

    腐敗現象的産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這就決定了反腐敗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江澤民同志提出,要把反腐敗鬥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堅持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要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治標和治本,是反腐敗鬥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治標,嚴懲各種腐敗行為,把腐敗分子的猖獗活動遏制下去,才能為反腐敗治本創造前提條件。治本,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現象,才能鞏固和發展反腐敗已經取得的成果,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前些年,由於腐敗現象呈現蔓延趨勢,我們在抓治本的同時,採取治標方面的措施更多一些。這是完全必要的。江澤民同志認為,當前,反腐敗鬥爭應該逐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現象。他強調指出,要通過體制創新逐步剷除腐敗現象産生的土壤和條件。要著重抓住那些容易産生腐敗現象的環節來推進體制創新工作,特別要搞好人事、財政、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

    改進黨的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是黨的創造力、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內容。江澤民同志認為,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命。抓住作風建設,就抓住了新形勢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抓住了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切入點。他提出要全面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建設。要結合新的實際,努力發揚黨的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同時要總結新的實踐經驗,努力培育新的作風。

    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江澤民同志認為,黨的領導、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創造,接受人民的監督。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

    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指出,我們黨所以有力量,就是因為我們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始終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個根本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越是改革攻堅,越是面臨困難,越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同群眾商量著辦事,做到群策群力。這是做好包括經濟工作在內的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寶。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要把做群眾思想工作與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群眾最反感的是不説實話,不辦實事。因此,最根本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利益。江澤民同志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共同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切實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

    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第一位的。江澤民同志認為,能不能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能不能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是一個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興旺發達的大問題。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必須不斷前進,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思想解放、理論創新,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進行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二是一定要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於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江澤民同志要求全黨必須與時俱進,繼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出:如果因循守舊,停滯不前,我們就會落伍,我們黨就有喪失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實踐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後人也必然要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基本規律。”

    《人民日報》 2001年11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