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推行清潔生産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産促進法》,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環保總局、科技部、財政部、建設部、農業部、水利部、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稅務總局、質檢總局《關於加快推行清潔生産的意見》,對加快推行清潔生産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 提高認識,明確推行清潔生産的基本原則

清潔生産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根本變革,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推行清潔生産的重要意義。

推行清潔生産必須從國情出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指導推動,強化政策引導和激勵,逐步形成企業自覺實施清潔生産的機制。

二、統籌規劃,完善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環保總局等有關部門制定重點行業、重點流域清潔生産推行規劃。各地發展改革(經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清潔生産推行規劃。

各級財政、稅務等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積極落實國家對企業實施清潔生産的鼓勵政策,如有關節能、節水、綜合利用等方面稅收減免政策。同時,要進一步支援清潔生産的研究、示範、培訓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對符合《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的清潔生産項目,在排污費使用上優先給予安排。企業開展清潔生産審核和培訓等活動的費用允許列入經營成本或相關費用科目。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應安排適當數額支援中小企業實施清潔生産。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地方性清潔生産激勵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保總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産評價指標體系、清潔生産技術指南和審核指南,指導企業正確實施清潔生産。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的産品標誌認證,並制定相應的標準。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在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城市和重點企業實施清潔生産試點,組織開展企業清潔生産自願行動計劃和創建清潔生産先進企業活動。

三、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提高清潔生産的整體水準

繼續抓好冶金、化工、輕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結構調整工作。對國務院劃定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城市以及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地區,要加快淘汰落後生産能力的進程。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積極安排清潔生産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引導和鼓勵企業開發清潔生産技術和産品。各級投資管理部門在制定和實施國家重點投資計劃和地方投資計劃時,要把節能、節水、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預防工業污染等清潔生産項目列為重點領域。

四、加強企業制度建設,推進企業實施清潔生産

企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對清潔生産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明確清潔生産目標,並納入企業發展規劃。企業要依法開展清潔生産審核,落實清潔生産實施方案。要建立企業清潔生産管理制度,實行領導責任制和裝置運作達標管理,建立獎懲制度,推進清潔生産的實施。

五、完善法規體系,強化監督管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抓緊研究制定強制回收的産品和包裝物回收管理辦法,制定和公佈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産技術、工藝、設備(産品)導向目錄和限期淘汰的落後生産能力、工藝和産品目錄,並會同環保總局制定清潔生産審核辦法等配套法規。

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可行性研究時應優先選用清潔生産技術、工藝和設備,並在項目設計、施工和驗收等環節中加以落實。

各級環保部門要嚴格環境執法,嚴肅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堅決制止企業非法排污。對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要依法予以處罰,吊銷有關企業的排污許可證。省級環境保護部門可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定期公佈污染嚴重的企業名單,有關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公佈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六、加強對推行清潔生産工作的領導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推行清潔生産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各級發展改革(經貿)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組織、協調清潔生産促進工作的職責。各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農業、建設、水利和品質技術監督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形成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做好推行清潔生産工作。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清潔生産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鼓勵公眾購買和使用節能、節水、廢物再生利用等有利於環境與資源保護的産品。政府部門在進行採購時要帶頭倡導綠色消費。要加強對企業管理者、技術人員及員工的培訓,把清潔生産落實到産品開發、工藝技術、工程設計、裝備製造和生産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

積極組織和支援建立清潔生産資訊系統和技術諮詢服務體系,發揮行業協會等仲介機構和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作用,建立行業清潔生産中心和資訊系統,為企業開展清潔生産審核、技術開發與推廣、資訊諮詢、宣傳培訓等提供服務。

中國網  2004年1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