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興:城市發展要防止新的“城市病”

仇保興:城市發展要防止新的“城市病”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説,今後20年,我國將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每年進城的人達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一。在城市化進程中要綜合考慮城市與農村以及經濟、社會環境問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防止新的“城市病”。

正在威海市參加可持續發展城市化戰略國際會議的仇保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國城市化發展目前面臨幾大問題,一是水資源、土地資源的短缺。中國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和耕地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東南沿海地區,每人平均佔有耕地只有六七分,還要不斷大量涌入人口,人口多資源少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矛盾。

二是一些城市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修建大廣場、政府大樓等,但是城市基礎設施跟不上,供熱、供水、排水、排污設施都很差。如某個城市70%的道路沒有排水管,由於雨水無法排出,新修的柏油路兩年就變得坑坑洼洼,根本達不到15年的正常使用壽命。

三是城市缺乏特色,千城一面,在城市建設中對歷史建築破壞嚴重。一些地方領導一上任就對城市進行大拆大建,有的只有10年曆史的建築就被拆掉重建。城市發展要人性化,要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要有清晰的文脈。城市規劃要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傳統。

四是一些大城市的規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嚴重等城市病已經出現,空間佈局不能得到有機的疏散,造成城市“攤大餅”,不堪重負,而中小城市又得不到發展。

仇保興:我國將建立新的城市發展評價體系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説,我國將加強對城市規劃的調控,完善和建立城市建設引導體系和評價體系。

正在威海市參加可持續發展城市化戰略國際會議的仇保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目前我國城鎮化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發展速度從年均增長0.1%提高到年均增長1%,與此相比,城鄉規劃調控體系非常弱,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準。在城鎮化進程中,要加強對城鄉規劃的調控,同時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對稀缺性資源進行強制性的保護。

仇保興談到,對於城市的建設要建立新的引導體系。目前已經有綠化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獎等五六個層次,城市發展應該引導進入這一個體系中,而不是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那樣簡單。

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對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供水安全、節水水準、煤氣化水準及城市的排水體系等,都要建立一個新的評價體系。這些地下設施與城市的發展緊密相聯,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應該成為評價城市發展的指標。

仇保興: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面臨諸多問題

建設部調查顯示,中國已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聯合國人居署官員表示,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將面臨能源問題、固體廢棄物處理、城市發展監測系統和資訊交流等四方面的挑戰。

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司司長拉斯·路特斯沃德11月3日于山東省威海市召開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化戰略國際研討會上説,中國主要用煤發電,對環境影響很大;對固體廢棄物作填埋處理也不如迴圈使用更環保;中國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應該建立監測體系,監測環境的變化;資訊交流渠道的缺乏既影響中國了解外部環保資訊,也給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學習中國的經驗教訓造成困難。

中國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説,中國近十多年城市化率達到每年1%,是改革開放前的十倍。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尚面臨城市化與土地資源、水資源的突出矛盾,以及城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氾濫,環保基礎設施缺乏,城市缺乏特色和大城市規模難以控制等問題。

仇保興説,中國現在的城市化率是30%,城市化發展已踏上了市場化、工業化和全球化軌道,今後將達到75%的城市化水準。中國將通過加強立法和採取引導措施等方式加強城鄉規劃調控,合理分配使用土地、水等稀缺資源。

他表示,中國還將制定標準,對城市排水、污水處理、煤氣管道的建設等進行評估,讓百姓切實體驗到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好處。

仇保興説,中國將力爭在2到3年內完成供暖體制改革以節約能源,改善環境。供暖改革還能推動建築節能等有關技術。(記者孫玉波 廖雷)

新華網 2003年11月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