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自考政策作出重大調整

    記者從日前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自學考試學術研討會上獲悉,今後國家在自考方面的政策既有大方向不會改變,但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做出新的調整。

    原教育部副部長、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王明達説,這些調整包括:

    首先是在專業設置、開考對象、考查重點上根據社會發展進行一些相應調整,著重培養第一線實踐型人才。

    第二,考試對象的重點面向農村,加強鄉一級自考服務站及其他助學機制的建立,加快培養農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人才。

    第三,在管理上和法規建設上不斷完善,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加強管理,如進行無紙化考試、評分等,杜絕舞弊。

    此外,王明達還強調,自學考試教育要擴大服務功能,由以前的純學歷教育轉向發展一些非學歷教育、證書教育。自學考試還將積極與國內外各種教育形式形成“立交”,加快彼此的銜接步伐,以達到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和品質的目的。

    自學考試呼喚“授粉人”

    記者從日前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自學考試學術研討會上獲悉,我國自學考試製度創建20年來,累計已有1億多人次曾參加學習和報考,但只有300萬人獲得了本、專科學歷。

    自考為何“花多果少”?專家認為,自考學習通過率偏低的關鍵在於,助學機構偏少,對考生的輔導手段滯後,廣大考生渴望更多的“授粉人”。

    教育部自考辦王建軍副主任介紹,我國的自學考試製度産生於1981年,今年正好是20週年。改革開放之初,人才奇缺,因此自學考試製度便作為正規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形式應運而生。自學式教育在世界各國都以不同形式存在,如美國的社區教育、澳大利亞的遠端教育等,但它們都是基於教學媒體的,而我國的自學考試製度則是以考試促學習,自主靈活並且費用低廉,具有中國特色。

    全國自學考試辦公室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自學考試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如參加自學考試的人數不斷增加,農村考生比重迅速增加,學習者年齡呈下降趨勢,考前學歷不斷提高,學習通過率略有上升。有關專家分析,這表明自學考試這種教育方式正在走向常規化、正規化,其在高等教育結構中的地位也在日益得到認可。

    但我國自考的學習通過率仍然偏低,一般在40%至50%左右徘徊。究其原因,除考生報考專業的盲目性、學習和考試方法不當等主觀原因外,更主要的在於教材難買以及各類輔導性社會助學力量的不足等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助學方面,小學教育專業和法醫學專業,由於助學機制健全,90%左右的考生都能參加輔導,其考試合格率相對較高,達到80%左右;而廣告和公共關係等新設專業,社會助學力量不足,考試合格率均只達到20%左右。

    對此,專家一致認為,應該進一步依託社會各種力量,完善助學機制。目前全國有3000多個社會助學組織,三成以上考生藉此獲得自考輔導,但其中大多為城市考生,而佔自考生總數四成以上的考生在縣一級以下,對他們的助學力量就比較薄弱。解決這一問題主要依靠發行有關課程講授的音像製品,另外,網路和電視教學等手段也可嘗試使用。

    新華社 2001年5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