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機構改革靜悄悄平穩推進實打實

        全面推進機構改革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機構改革進展如何?有哪些特點?日前,人事部部長、中編辦主任宋德福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和人民日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機構改革涉及許多人的利益,為廣大群眾所關心。如何從整體上評價當前的機構改革?

    宋德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在中央編委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黨中央部門機構改革工作正在抓緊進行,國務院部門“三定”後深化改革的措施不斷完善,省級黨委和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實施,市縣鄉機構改革準備啟動。總體上看,機構改革正在積極有序地推進,發展比較順利。最突出的特點是:穩紮穩打,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和自然法則辦事,體現時代特徵,不搞一刀切,不追求形式,不虛張聲勢。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機構改革靜悄悄,平穩推進實打實。  

    記者:黨中央部門機構改革進展如何?  

    宋德福:黨中央19個部門中,除外辦不需要重新核定外,中央紀委機關、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等18個部門的機構改革方案已經批復;目前各部門正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抓緊組織實施“三定”工作。  

    黨中央部門的機構改革,本著有利於進一步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提高黨的執政水準,有利於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的指導思想,在保持各部門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一是理順了職能關係,重新界定並理順與相關政府部門、人民團體的職責分工,解決中央各部門之間、部門內設機構之間存在的職能交叉、管理重復的問題。二是精簡了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根據職能的調整變化,撤銷與當前工作任務不相適應的機構,清理合併分工過細、職能交叉重復的機構;人員編制平均精簡20%。三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根據一些部門重組的變化和垂直管理的特點,重新調整了派駐各部門的紀驗、監察機構的領導體制和編制。  

    記者:國務院部門機構改革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深化?  

    宋德福:國務院部門在1998年完成“三定”後,根據國務院領導關於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的指示精神,主要任務是推進國務院部門機構改革的深化工作。  

    在轉變職能方面,圍繞政企、政事分開,採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門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直屬企業的行政隸屬關係;對國有企業的監管方式和體制進行了調整,進行了國有重點企業稽察特派員制度的試點工作並向監事會制度過渡;為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農業部等部門的有關職能作了調整。  

    在理順關係方面,對部門之間遺留的職責不順問題進行了協調,明確了國家計委、建設部等部門在招標、投標行政執法監督的職責分工,國家計委、外經貿部等部門境外投資管理的職責分工,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在地下水和礦泉水管理的職責分工。  

    在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方面,適應形勢發展、情況變化、改革深化的需要,對一些機構進行了調整,調整最多的是財政部,使之更加符合財稅改革的需要,但是內設機構總數保持基本穩定;同時採取了嚴格措施,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嚴格控制領導職數,除個別部門根據工作需要,作了適當微調外,多數部門保持不變,兩年多時間過去了,編制總量基本沒有增加。  

    記者:省級黨政機構改革進展如何?  

    宋德福:關於省級黨政機構改革,各地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深入研究,反覆論證比較,及時上報方案。各地機構編制部門認真當好參謀和助手,克服困難,加班加點,為改革方案的審定和實施作出了積極貢獻。各地組織人事部門承擔著繁重復雜的人員定崗和分流工作,以對每一位公務員負責的精神,擬定政策,推進改革,具體組織了競爭上崗和雙向選擇等工作。目前,中央已經批復同步進行省級黨委機構改革的遼寧等22個省市方案,其中北京、福建等6省市的“三定”工作已經完成;河北的方案已報送中央審定;上海、甘肅、湖南、廣東、青海、西藏的方案已經報來;天津、安徽的方案正在擬定中。  

    31個省級政府的機構改革方案已于5月中旬全部批復。北京、河北、內蒙古等13個省區市的“三定”工作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山西、廣西等4省區已完成過半,天津等10個省區市正在進行,江蘇、貴州、陜西、新疆準備近期啟動。  

    記者:這次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有哪些主要特點和成效?  

    宋德福: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第一,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貫穿始終,因地制宜得到充分體現。這次改革,在職能轉變方面,只確定基本原則,具體措施和做法由地方提出和實施;在機構設置方面,只規定限額,具體的機構設置由地方根據與國務院機構框架大體協調的要求確定;在編制精簡方面,只對省一級提出了具體的精簡要求,市縣鄉的具體精簡比例由省區市研究提出;在人員分流方面,只提出基本要求,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探索人員分流的具體途徑和辦法;在改革的方法和步驟上,省市縣鄉機構改革的先後安排、具體做法,由各地按照總的精神,結合實際情況自行確定。總之,這次機構改革,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既強調統一和規範,也尊重特殊和個性,做到了二者的有機結合,保證了省級政府機構改革的順利進行。  

    第二,政企分開有了突破,政事、政社分開取得進展。政企分開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不再保留工業、商業等專業經濟管理部門,其行政管理職能交給綜合經濟部門。除河南、山西、遼寧三省因情況特殊,作為過渡各保留一個工業專業部門外,其他各省全都撤銷了工業專業管理部門,而且是一步到位。二是政府部門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管理的直屬企業在人財物方面徹底脫鉤,政府部門不再直接管理企業,不再干預企業的生産經營和投資決策,主要管規劃、市場、品質、監督、查賬。三是行政性公司改為經濟實體,其行政管理交給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與此同時,深化事業單位機構、人事制度改革,強化分類管理,推進政事分開,將輔助性、服務性工作從政府職能中分離出來,交給事業單位或社會仲介組織。另外,強調了政社分開,即社會可以自我調節與管理的職能交給社會仲介組織,政府機關不再大包大攬,如會計、審計、律師事務所等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保證其公正性,就是在政社分開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第三,抓住了轉變職能的新切入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實效。除了上面提到的通過政企、政事、政社分開轉變政府職能外,這次改革許多地方都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新切入點,在全面清理的基礎上,大力減少審批事項。清理減少審批事項,抓住必須審批的,轉變職能才會到位,人員也能切實減少。  

    第四,機構編制精簡力度大,機構設置有創新。這次省級政府內設工作機構由平均55個減少為40個,平均精簡20%左右,人員編制平均精簡47%。全國省級政府減編7.4萬(不包括政法部門),是歷次機構改革精簡力度最大的一次。在機構調整上,進行了創新和試驗,為今後機構設置進行探索和實踐。比如海南省將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機構合併,上海將文化、廣播電視、文物管理機構合併,實行“大文化”管理體制,從源頭上解決了職能交叉而導致的扯皮現象,這些改革試驗我們認為都是符合改革方向的,但是又不能操之過急。這些有創新的機構,在一些條件具備的地方,是可以進行試驗,進行實踐的。再有貴州、甘肅省將內外貿機構合併,具有前瞻性。上述做法,有些在省以下政府機構改革中也可以借鑒。另外,一些地方鋻於執法監督不力、假冒偽劣産品給生産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危害和損失,結合管理體制調整,加強了執法監管部門。  

    第五,規範了省級政府工作機構的結構,客觀上明晰了人大常委會決定人員的範圍。以往省級政府機構的構成單一,給機構核定工作帶來了不便,而且哪些機構的負責人經人大常委會決定也不清晰。這次,利用機構改革的時機,為省級黨委、人大、政府解決了廳局長經人大常委會決定的範圍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明確規定:“省級政府工作部門分為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目前,各省區市基本上採取組成部門的正職報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的辦法。  

    記者:事業單位機構改革都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宋德福:國務院在行政機關改革的同時,分類推進了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取得了明顯進展。一是採取上管、共建、下放的方式,調整高等院校的結構,逐步建立中央與省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二是推動科研院所轉制,一部分改為科研企業,一部分進入企業,成為企業技術創新中心,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促進研究和生産相結合。三是推進地質勘探單位屬地化,走向社會,進入市場;推進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改企轉制,參與市場競爭。四是推進各部門報刊單位的改制,組建報業集團。五是完成了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部分單位的“三定”工作。經過上述調整,國務院事業單位人員減少了100萬,其中有60多萬人改制進入了企業。  

    總之,機構改革的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就是要積極推進市縣鄉的機構改革,轉變職能,優化人員結構,減輕財政負擔和農民負擔,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品質。要深入調查研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應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正確處理繼承、借鑒、創新的關係;堅持積極穩妥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加強機構編制的宏觀管理,嚴肅紀律,嚴禁部門干預;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亂、人員妥善安排、工作正常運轉,確保市縣鄉的機構改革和人員定崗分流工作順利完成。    

    

    中國青年報 2000.08.18

相關新聞

人事部部長談機構改革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