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賦: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是必然趨勢

    農業部常務副部長韓長賦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説,十六大報告提出“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符合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更符合我國國情。農村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韓長賦解釋説,現代化的過程就是非農産業逐步增加、農村人口逐步減少的過程,也即城鎮化的過程。城鎮化滯後、農村富餘勞動力多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大的結構性問題。根據國際經驗,發達國家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000美元以後才出現買方市場,而我國每人平均才900美元就出現了工農業産品低水準過剩。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農村人口過多,農民收入上不去,巨大的農村市場沒有活躍起來。

    “農村不富,工業發展的空間也受到限制,整個國民經濟難以形成良性迴圈。”韓長賦説。資料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準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達到36%,但比同等經濟發展水準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比同等工業化水準國家低約20個百分點。他認為,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報率很高,收入總量也不會很大。這種資源分配格局不改變,農民富不了。

    韓長賦説,我國農産品供求關係已發生了根本變化,為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提供了商品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和要素流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為打開城鄉壁壘提供了體制性保障。二、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達到85%以上,也為農業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和城鎮轉移提供了條件。因此,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城鎮化戰略,不斷提高城鎮化水準,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良性互動。

    “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這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基本規律,也是當前我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迴圈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他説。

     新華社 2002-11-2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