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行業近期發展導向(全文)

    前 言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精神,《“十五”工業結構調整規劃綱要》提出了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總體發展目標。“十五”期間,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競爭力為目標,合理引導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向,調整社會投資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以推進工業行業結構調整,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這既是促進産業優化升級的要求,也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迫切需要。根據“十五”工業及行業規劃明確的産業發展方向,提出近期工業行業發展導向,以加強宏觀調控,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優化資源配置。

      近期工業行業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市場導向原則。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供給制約”轉變為“需求制約”。買方市場的形成,標誌著我國工業經濟開始進入一個全面競爭的環境,經濟發展過渡到新的階段。各工業行業必須加強市場環境的分析,預測國內、國際技術經濟發展趨勢,根據市場需求確定行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

      二、突出重點原則。加快發展市場需求增長快、對國民經濟發展全局有重大影響、目前國內生産不能滿足需要、産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産業和産品,並將其作為近期的發展重點。與此同時,要堅決制止不合理的重復建設,通過支援優勢企業上規模、上水準、上品質,推進産品結構調整,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健全優勝劣汰機制,加快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後生産能力。

      三、技術進步原則。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硬體改造與軟體改造並重,支援工業共性、關鍵、前瞻性技術的聯合開發。加強企業管理資訊化、行銷網路建設,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準。要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大對具有廣闊市場需求的傳統産業的改造力度,優化産品和技術結構,提高勞動生産率,發揮規模經濟優勢,提高工藝和技術裝備水準,增強企業快速反應能力。不搞填平補齊和以擴大産量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

      四、協調發展原則。注重發揮工業行業整體優勢,提高重大裝備自主化生産的比重,滿足其他製造業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技術水準的要求;能源工業、原材料工業的改組、改造必須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為下游産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條件;加大技術攻關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産業鏈中影響整體競爭力的“瓶頸”約束;切實加強地質勘探工作,搞好礦山建設,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為基礎原材料工業和能源工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引導東、中、西部工業協調發展,支援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地區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五、可持續發展原則。要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全面推進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技術,採用源頭控制策略,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和有毒物對環境的污染。

      按照上述原則,我們研究提出了機械、汽車、冶金、有色金屬、石油及石油化工、化工、醫藥、煤炭、建材、輕工、紡織行業的近期發展導向,以供各投資主體和金融、證券、社會諮詢部門參考。 

    機械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重大技術裝備

      (一)電力設備。

      1.潔凈煤發電設備産業化。

      重點發展60萬千瓦及以上超臨界機組、30萬千瓦迴圈流化床鍋爐和大型燃氣輪機産業化項目。重點改造60~100萬千瓦超臨界鍋爐及配套高壓加熱器和閥門、大型迴圈流化床鍋爐和蒸汽燃氣聯合迴圈餘熱鍋爐、燃氣輪機的生産工藝條件和工藝檢測設備。

      2.完善大型水電設備生産工藝條件。

      依託三峽工程,提高大型水電設備製造能力,年産達到380~400萬千瓦大型水電設備(含4台三峽工程70萬千瓦機組)。同時開展抽水蓄能機組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改造關鍵部件製造工藝,完善大件加工能力。

      3.超高壓直流輸電設備産業化。

      重點解決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和換流閥的國産化,提高大型産品的絕緣加工和潔凈裝配條件水準;加快直徑125毫米、8000伏、3000安大功率晶閘管元件批量生産並提高可靠性;完善直流系統數字化模擬設計手段,增添大型數字式適時模擬裝置;改善試驗條件,形成50萬伏換流閥高電壓試驗和運作試驗的能力。

      4.電力系統自動化和智慧型變電設備産業化。

      加快數字式保護系統和設備的軟、硬體産業化,儘快消除高壓直流換流站和閥系統控制、調節技術瓶頸;滿足電網改造對戶內外緊湊型和智慧化開關設備的需求;加快改造光纖複合架空地線生産線,大力發展光通信等新型電力系統通信設備;促進一、二次設備生産企業戰略重組,提高智慧化、系統化和成套設備的市場滿足度及服務能力。

      (二)重型冶金礦山設備。

      1.以大型冶金、有色金屬、石化、環保、煤炭、建材、汽車、造船等行業技術改造和水利、水電等建設項目為依託,儘快實現一批重大設備本土化生産。

      發展大型磨機、多繩提升機、井下鏟運機、水泥回轉窯、大型礦用自卸車等礦山機械並提高使用壽命;在進一步提高傳統冶金設備品質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自動化和節能降耗工藝技術裝備,提高短流程設備的成套能力;加快實現30萬輛轎車結構件衝壓生産線産業化;發展非金屬精深細加工設備、中密度纖維板和定向刨花板等新型人造板設備;提高500~1000噸級加氫反應器、大型起重機、高速鐵路機車車輪整體成型設備、固體垃圾處理設備的生産能力。

      2.大力提高大型鑄鍛件生産工藝水準。

      發展大型精煉鋼水真空澆注工藝;提高鍛造精度和電腦控制水準;提高電爐稱料和加料的自動化水準;鼓勵採用先進的熱處理技術工藝和設備。

      (三)石油化工設備。

      圍繞海陸石油天然氣開發、西氣東輸、大型石油化工、電力、冶金、大型水力工程、環保、新聞出版等工業部門的需求,發展一批耐高溫、高壓、高效和精密設備,提高成套能力。

      以沙漠海洋石油設備、天然氣管線集輸設備、加氫反應器等為重點,發展高效電驅動鑽機和頂部驅動鑽井系統;發展深井採油設備、井下油氣分離設備和油氣管道的集輸、成網設備,發展石油、天然氣長輸管線用閥、大口徑球閥、金屬密封碟閥等;發展千噸級加氫反應器、催化裂化關鍵設備及其他專用煉油設備。

      重點發展乙烯裂解爐、大型乙烯丙烯球罐等乙烯生産設備及氨合成塔、換熱器等化肥工藝設備;繼續發展重點工程配套的三大化工配套的工藝壓縮機,如新氫壓縮機、迴圈壓縮機、丁二烯螺桿壓縮機、二氧化碳壓縮機、氮氫氣壓縮機、煤氣壓縮機,同時發展石油及天然氣壓縮機。

      加快高效節能新産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提高各類泵、風機、壓縮機、閥門、製冷空調設備、空分設備、真空設備、換熱設備的使用效率。

      (四)成套環保機械。

      1.新型環保機械。

      大氣污染防治設備方面,支援發展大型火電機組除塵和燃煤煙氣脫硫設備。水污染防治設備方面,重點發展日處理2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設備,提高格柵、曝氣、刮泥吸泥、污泥濃縮脫水、污泥沼氣發電等設備製造水準;發展適合中小城鎮和小區需要的日處理10萬立方米以下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備,以及高濃度工業廢水處理成套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方面,重點發展生活垃圾焚燒、堆肥等成套設備,有毒有害廢物密閉式貯運、專用高溫氧化焚燒成套設備,工業廢物的收集、分選、清洗、破碎、打包、運輸、回收等單體設備或組合設備。

      2.國産化示範工程項目。

      支援城市污水處理、高濃度工業廢水處理、火電廠煙氣脫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等重點領域的國産化示範工程項目。解決防腐、自控、節能和成套等技術,提高單機和系統的可靠性。

      (五)大型工程施工機械。

      1.加快發展一批市場急需産品。

      根據“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城市地鐵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的需要,重點發展40~85噸液壓挖掘機、6~10噸輪式裝載機、320馬力以上履帶推土機等大型土石方工程機械;每小時100噸以上路用聯合碎石成套設備等高等級公路路面施工養護機械;25噸以上全路面起重機及越野起重機;5~10米直徑大型盾構機、160千瓦以上隧道掘進機等隧道開鑿機械。

      2.提高關鍵零部件可靠性。

      大力提高動力換檔變速箱、液力變矩器、濕式制動閉銷式驅動橋、制動磨擦片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及壽命;提高行星減速機、液壓元件控制儀錶的技術水準,提高駕駛室的舒適性;提高鬥齒、混凝土設備中的攪拌葉片、襯板、輸送槽、路面機械中的耐磨輸送器、鑿岩破碎機械中的釬桿、釬頭等耐磨材料的使用壽命。

      二、農業機械

      (一)重點發展一批市場潛力大、前景好的新産品。

      種植業機械設備領域,重點發展100馬力以上輪式拖拉機及為其配套的少耕、免耕、深松作業機,秸桿及根茬粉碎還田機,精量施肥播種聯合作業機,水稻、玉米、棉花、油料作物工廠化育秧及栽培成套設備,植物保護機械,聯合收割機,採棉機及設施農業成套設備等。

      新型節水灌溉設備領域,重點發展高效噴灌和滴灌成套設備,防沙治沙灌溉設備,乾旱、半乾旱地區集雨灌溉設備,井灌區群井環網遠端自動檢測控制系統,節水灌溉裝備關鍵部件和自控系統等。

      農副産品精深加工成套設備領域,重點發展高等級粉、專用粉及澱粉加工成套設備,長絨棉、機採棉加工成套設備,水果蔬菜清洗、分級、滅菌及保鮮、儲運成套設備,糧食清選、分級及烘乾成套設備,菜籽、棉籽餅粕脫毒成套設備等。

      集約化養殖及草原、草場建設成套設備領域,重點發展新型規模化豬場、奶牛場飼養與奶製品加工成套設備,大型養殖場糞污有機肥處理成套設備,青貯飼料收穫及儲運設備,牧草收割、打捆、堆垛、儲運成套設備,園林機械等。

      (二)加強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建設。

      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製造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提高80馬力以上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水稻育秧、栽培及收穫機械、玉米收割機、棉花收穫及機採棉加工設備等關鍵産品的技術水準。

      三、基礎機械

      (一)努力提高數控機床産品市場競爭力。

      重點發展普及型數控機床,以普及型數控機床急需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開放式數控系統為突破口,建立並完善我國開放式數控系統平臺及技術規範,為企業網路化、數控機床連線進網創造條件。進一步研究並聯加工技術、整合技術,建設具有批量規模的數控系統産業化基地,同時重點支援關鍵配套功能部件的發展,提高高速主軸、刀庫機械手、數控刀架、動力卡盤、高速滾珠絲杠、高速防護、數控刀具、數控系統及伺服等關鍵配套功能部件的性能和品質。

      (二)提高機械基礎件産品的品質和性能。

      軸承行業要重點發展汽車(摩托車)、鐵路、大功率農業機械和工程機械、精密設備等配用的高檔軸承和特種軸承,同時支援軸承毛坯精化加工、軸承滾動件等零部件産業化項目。液氣密行業重點建立液壓系統産品開發基地,發展伺服比例技術、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總線控制技術,提高液壓氣動裝置的設計製造水準。通用零部件行業重點支援少數重點企業完善檢測條件,提高産品品質,發展一批高速硬齒面齒輪、高強度、異型緊固件等産品。模具行業重點發展塑模、衝模、鍛模和建立完善模具開發體系。

      (三)大力振興儀器儀錶製造業。

      圍繞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項目,重點支援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技術産品以及提高産品精度和可靠性項目。工業自動化領域重點支援現場總線技術的主控裝置和智慧化儀錶、長壽命技術電能表、電網管控系統等産品。科學測試儀器領域重點發展過程測量分析儀器、自動測試系統以及衛星定位系統(GPS)等産品。文化辦公機械領域重點發展數位影印機、數位照相機以及與之配套的衝擴設備等産品。儀錶元件材料方面,重點支援新型感測器等儀錶元器件和新型複合材料的發展。同時推進研究開發體系的建立。

      (四)為機械、汽車産品更新換代提供動力保證。

      重點發展新型車用低排放、高性能發動機;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工程機械用高可靠性大中馬力柴油機、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車用柴油機、新一代農用運輸車用環保型柴油機及滿足新型柴油機用的油泵油嘴(如分配油泵、電控噴射系統、P型泵等)、摩擦副配件、排氣後處理等關鍵零部件。

    

      汽車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轎車

      重點發展符合國家安全、節能、排放法規及私人用車要求的經濟型轎車,提高經濟型轎車佔汽車總産量的比重。發展綠色環保出租用轎車。“十五”末期,汽油發動機必須達到歐洲第二階段排放控制水準,中高檔産品應達到歐洲第三階段排放控制水準。

    明年1月1日起,車用汽油品質全部達到國家新標準

      適度發展轎車柴油發動機、單燃料燃氣發動機及混合動力系統。集中支援優強企業,通過與國外合作,形成批量生産能力,産品水準達到歐洲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排放水準。

      鼓勵優勢企業通過擴大國際合作實施平臺戰略,在利用現有産品平臺的基礎上,以聯合開發與自主開發相結合的方式,開發經濟型轎車系列産品。利用數控設備、加工中心等柔性、高效製造技術,改造、建設經濟型轎車新型發動機生産線。

      二、大中型客車

      發展專用大中型客車底盤,加快開發低地板城市客車底盤,重點開發大中客車車橋和懸挂系統、液化石油氣(LPG)、壓縮天然氣(CNG)等氣體燃料發動機或複式動力裝置系統、大中客車自動變速系統等高新技術零部件。

      三、載貨汽車

      (一)大馬力重型載貨汽車及牽引車。

      集中支援重型汽車優強企業,利用現有基礎,通過合資、合作,調整産品結構,增加大馬力重型載貨汽車佔重型載貨汽車的比例,提高現有産品的性能、品質,促使我國重型汽車産品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十五”末期,重型車新産品必須安裝制動防抱死裝置(ABS),排放要達到歐洲第三階段排放標準。重點發展適應高速公路運輸條件、功率300馬力以上的高檔重型載貨汽車及牽引車,中高檔重型汽車系列化駕駛室、重型專用汽車底盤。推廣採用制動防抱死裝置(ABS)/防側滑裝置(ASR)、電子控制系統(EBS)、液力減速器等裝置,提高産品安全性、舒適性及可靠性。

      (二)重型汽車發動機。

      推廣高速直噴、多氣門、共軌、增壓中冷等技術,重點發展排量9升以上、輸出功率300馬力以上,達到歐洲第二階段、歐洲第三階段排放控制水準的新型發動機系列産品,加快形成批量生産能力。拓展産品系列,適度發展電噴單燃料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石油氣(LPG)發動機。

      四、專用汽車

      提高專用汽車佔載貨汽車産量的比重以及重型專用汽車在專用汽車中的比重,重點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産品,主要有:適於高速公路運輸的重型半挂牽引車和專用半挂車;城市環衛車類,如道路清掃車、垃圾運輸車、下水道疏通車、吸污泥車等;施工工程車類,如散裝水泥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混凝土泵車、重型起重汽車及各種工程車等;城市服務車類,如雲梯消防車、救護車等;機場專用車類,如重型飛機加油車、機場掃雪車、除冰車等;油田、沙漠專用汽車;多功能道路養護車,搶險救護車等高等級公路管理用車;滿足國防現代化要求的各種高水準、高品質的國防專用汽車等。同時,以發展專用底盤和專用裝置為突破口,重點發展高性能、高可靠性、系列化的能適合高速公路使用條件的專用汽車底盤。發展應用電子資訊技術、傳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機電液一體化技術和智慧化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專用裝置。

      五、汽車零部件

      提高汽車零部件産品開發、系統配套和模組化供貨能力,關鍵産品性能爭取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增加出口創匯,提高為國際汽車市場配套的比例。提高汽車産品配套本土化率,實現與主機同步發展。支援和鼓勵一批優強企業加強國際合作,利用高新技術提高産品水準與製造水準,進入國際配套體系,重點發展以下三類産品:

      第一類,國內剛剛起步或尚屬空白,代表汽車工業技術發展趨勢的汽車關鍵零部件,如制動防抱死裝置、安全氣囊、電控燃油噴射裝置、排氣凈化裝置、自動變速器等。

      第二類,我國已有較大投資,形成了較好的基礎,通過努力有可能形成比較優勢的汽車關鍵零部件,如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變速器、離合器、組合儀錶、汽車電機等。

      第三類,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主要是材料密集型、勞動密集型、不便於長距離運輸及其他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汽車零部件,如汽車輪轂、電線束、座椅、成型地毯、蓄電池等。

      六、摩托車

      重點發展以高可靠性、耐久性、低排放、低油耗為目標,滿足大中城市達到綠色環保要求的更新換代摩托車(如帶催化轉換器的電噴車、雙燃料車、電動車等)及新型發動機。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優勢産品,擴大出口。

      七、農用運輸車

      重點提高農用運輸車的安全和環保性能,“十五”末期達到歐洲第一階段排放控制水準,儘快開發研製符合國家環保標準要求的低排放、低噪聲的新型單缸和小缸徑多缸柴油機,滿足農用運輸車配套生産需要,同時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三輪農用運輸車傳動系統,促進産品升級換代。

      八、科研開發能力

      重點投資建立並完善國家級汽車、零部件、摩托車産品技術開發中心。鼓勵優強企業通過聯合開發、引進技術、與國外合作、購買國外專業開發機構等多種方式提高産品開發能力。在車身開發基礎上,重點加強底盤匹配技術的研究開發,引導零部件向系統開發的方向發展。

      推廣普及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電腦輔助工程(CAE)/電腦輔助試驗(CAT)等技術,加快建立完善數據庫,形成網路平臺,鼓勵國內合資企業加入國際大公司的開發網路,縮短開發週期。鼓勵和支援優強企業積極開發汽車産品急需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

      九、採購與銷售服務體系

      支援和引導優強企業應用網際網路技術,優化採購體系及銷售服務體系,逐步與客戶、經銷商、供應商等建立新型業務關係,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儘快建立基本與國際接軌的行銷體系與採購網路。重點支援優強企業利用社會資源、投資建立具備新車銷售、舊車回收、維修服務、零配件供應及資訊反饋職能的汽車品牌店;集採購、行銷、服務、資訊等為一體的用於全行業和骨幹企業的電子商務網站;具備轉机、運輸、管理職能的銷售服務體系。      

      冶金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産品結構調整

      重點發展冷軋薄板、涂鍍層板、冷軋不銹鋼薄板、冷軋硅鋼片等目前仍大量進口的高附加值産品,對涉及到這些産品的重大國債技術改造項目,積極創造條件按期建成投産。

      支援具備條件的中厚板企業進行系統改造,打通一批專業化中(厚)板生産線,淘汰一批落後的中板軋機,形成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産。

      結合特殊鋼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對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模具鋼、不銹鋼長材等産品按專業化分工的原則,瞄準國際名牌産品的實物品質水準,進行工藝技術和裝備的配套完善。

      支援炭素製品企業對大直徑超高功率電極及接頭技術改造,壓縮普通功率電極産量,增加超高功率電極和特種石墨、微孔炭磚、炭纖維的産量。

      發展我國富有資源的鐵合金品種及各種合金粉劑、複合鐵合金等,增加鉻係、錳係鐵合金的低碳、低硫、低磷等精煉産品,壓縮普通鐵合金産量。

      發展冶金、有色金屬、化工、建材、輕工等行業所需的優質、節能、長壽、綠色型耐火材料。

      目前煉鐵、煉鋼生産能力已大於需求,普通大、中、小型材,普通線材,熱軋窄帶鋼,普通焊管及普通無縫鋼管的生産能力也大於需求。對上述新建或擴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項目必須嚴格按程式審批,金融機構要按産業政策要求發放貸款。

      二、清潔生産

      近期重點搞好清潔生産示範試點企業的系統改造工程。進一步推廣普及40項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厚料層燒結、小球燒結、球團燒結、幹熄焦、高爐頂壓壓差發電、高爐長壽、燒結餘熱回收、焦爐煤氣脫硫脫氰、高爐富氧噴煤、濺渣護爐、轉爐煤氣回收、高效連鑄、連鑄坯熱裝熱送、一火成材、加熱爐蓄熱式燃燒、電爐綜合節能、冶金過程自動化控制,以及總排水處理、鋼鐵渣綜合利用、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治理等。重視投資不大、效益明顯的技術革新,如鋼包烘包器、切分軋製技術等。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清潔生産。

      三、資訊化建設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強化現有流程過程式控制制,新生産線要形成電腦統一的二級或二級半過程式控制制的生産線管理方式。研製和建立鋼材性能預報系統,為新産品開發積累數據,減少常規全面檢測率,縮短産品開發週期。建立企業資訊主幹網、局域網和工作站,搭建與國際相接軌的電子商務資訊平臺。   

    

      有色金屬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銅工業

      支援銅冶煉企業以環境治理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大力推行清潔生産。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銅加工産品,如電子工業用銅材、厚度18微米以下及寬度1.2米以上的電解銅箔、變壓器用銅帶、內螺紋銅管、銅水管等。積極創造條件,開發國內新礦山。鼓勵企業通過簽訂長期購買協議、海外投資辦礦等多種方式建立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對污染嚴重、金屬回收率低的小型銅熔煉廠按國家有關政策、法規予以淘汰。做好銅廢雜原料的再生利用工作。

      二、鋁工業

      加快鋁電解預焙化改造,新建和改造大型預焙鋁電解槽必須與淘汰自焙電解槽相結合,爭取在2003年淘汰自焙鋁電解槽。加快高水準的熱連軋鋁板帶生産線的建設,發展高精度鋁板帶、電子鋁箔、大型工業型材等品種。制止電解鋁重復建設,新建電解鋁項目一律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重視鋁廢雜原料的回收利用工作。

      三、鉛鋅工業

      支援鉛鋅冶煉企業圍繞節能降耗、污染治理,採用國內外先進的冶煉工藝和低濃度二氧化硫制酸工藝進行技術改造。鼓勵冶煉企業投資礦山企業,培育一批採選冶一體化的鉛鋅工業優勢企業。支援鉛鋅再生利用企業做優做強。嚴格控制鉛鋅冶煉能力的擴大,加快淘汰落後的鉛鋅冶煉工藝和設備。

      四、其他有色金屬

      鼓勵發展鎢、錫、銻、鎳、鎂、銦、鉭、鈦、稀土等我國具有資源優勢、可批量出口的深加工産品,重點發展粉體材料、合金材料、深加工製品、高純金屬等。繼續貫徹鎢、錫、銻、離子型稀土的保護性開採政策。控制稀土開發總量,加大稀土深加工産品和新材料的開發力度。

      五、西部有色金屬資源開發

      開發廣西、貴州的鋁土礦,擴大氧化鋁生産能力;開發建設新疆、青海、西藏、雲南、四川等地的大型銅礦,增加有效供給;加快雲南、甘肅、四川和內蒙古等地區已探明儲量的大型鉛、鋅礦山的建設;加強金川銅、鎳、鈷和鉑族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支援青海、西藏鹽湖鋰、鎂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和産業化進程。  

    

      石油、石化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石油行業

      加強國內石油勘探,增加後備儲量,實現東部穩産、西部和海域有較快發展,堅持油氣並舉,擴大對外合作,努力拓展海外油氣勘探開發業務。

      (一)原油勘探。

      以尋找優質可動用儲量為目標,突出鄂爾多斯、準噶爾、松遼、塔裏木和酒泉盆地實現增儲上産,加強渤海灣和吐哈盆地滾動勘探實現增儲穩産,積極準備柴達木盆地實現新突破。通過完善注採井網,加強三次採油等措施,保持老油田穩産或減緩産量遞減速度,同時搞好制約油氣産能發揮、工藝技術落後、能耗高、有重大安全隱患的地面集輸系統的改造。積極貫徹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外開展風險勘探和合作開發。

      (二)天然氣勘探。

      以滿足西氣東輸工程最低資源需求為前提,以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柴達木盆地三湖地區、塔裏木盆地庫車地區、四川盆地川東和川西地區以及東海西湖凹陷為重點,深入評價四川盆地儲量規模以滿足兩湖地區市場需求,擴展預探範圍,以尋找規模控制儲量,力爭有新的重大發現。

      (三)原油生産。

      實施原油産量與構成的戰略調整,進一步做好東部油田調整挖潛工作,努力減緩産量遞減;加快西部和海上油田增儲上産,努力彌補老油田産量遞減。

      (四)天然氣生産。

      根據下游市場情況和管道建設進程,大力強化氣田開發前期評價工作,科學安排産能建設計劃,避免産能積壓和資金佔用,提高天然氣開發整體效益。

      (五)原油和天然氣管道、加氣站的建設。

      加快原油管道建設,調整運輸佈局和運輸方式,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原油運輸成本;重點確保西氣東輸和忠縣武漢的天然氣管道按期開工建設、建成和運營,同時對老管道進行安全性改造,解決管輸瓶頸,確保油氣田正常生産;改造建設加氣站、民用管網等,實現天然氣“二次增值”。

      (六)技術發展重點。

      1.油氣勘探:建立油氣勘探快速評價決策系統,以含油氣系統動態模擬技術為主線的海相碳酸鹽岩成烴機理、深部油氣成藏機理的研究和評價系統;研製開發適用於複雜地質條件的複雜結構井、多分枝水準井、大位移井鑽井技術;研究成像測井、核磁共振測井技術。

      2.油氣田開發:優先發展注水油田高含水後期油藏描述、剩餘油監測、穩油控水配套技術,聚合物驅工業化應用技術,低滲透油藏、稠油油藏、凝析氣藏提高采收率技術。

      3.油氣儲運:開展寒冷地區油氣集輸技術、天然氣高效除砂設備研究,管道風險管理和管道系統可靠性技術研究,地下儲氣庫設計建造技術研究。

      4.完善和提高一批已具備先進水準的技術:完善和提高以山地、黃土垣及深層地震勘探為主線的高精度地球物理方法技術系列;全三維地震和四維地震技術以及油藏動態經濟評價技術;海上平臺設計技術;海底管線結構設計、鋪設及洩露監測技術;水下自動生産技術;海洋環境調查及預報技術;高含水油田節能降耗系統配套技術;三次採油油氣水處理工藝配套技術;複雜油田地面工程簡化工藝配套技術。

      二、石化行業

      (一)石油煉製與銷售。

      按照國家新的汽、柴油品質標準,突出産品結構調整,優先安排提高汽、柴油品質的二次加工裝置和煉油配套設施建設,包括以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汽油中烯烴和硫含量為目的的重整裝置、烷基化裝置、甲基叔丁基醚裝置和加氫裝置的改造和建設;以提高柴油十六烷值和氧化安定性、降低硫含量、提高柴汽比為目的的加氫精製、加氫裂化及延遲焦化裝置的改造和建設。加快進口含硫原油加工裝置以及千萬噸級煉油基地的改造和建設。重點建成鎮海、茂名、廣州、福建、金山、高橋、金陵、大連、蘭州等大型煉油基地。發展成品油管道運輸,降低運輸成本,增強油品配送零售能力。在國家統一規劃下,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

      2003年1月1日,車用汽油品質全部達到國家新標準(GBl7930_1999),硫含量不大於0.08%,烯烴不大於35%。

      輕柴油品質全部達到國家新標準(GB252-2000),硫含量不大於0.2%,氧化安定性、總不溶物不大於2.5毫克/100毫升,十六烷值不小于45。

      (二)乙烯及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纖原料。

      加快現有乙烯的改造和合資乙烯的建設,配套改造聚烯烴裝置,調整産品結構,提高合成樹脂專用料的比例,提高苯乙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自給率;發展為合纖配套的原料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和聚酯等。繼續完成現有乙烯裝置技術改造。結合乙烯改造和合資乙烯項目的建設,改造和新建大型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纖原料生産裝置。

      (三)技術發展重點。

      1.煉油技術。

      清潔燃料生産技術:開發降低催化汽油烯烴含量的催化劑和催化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催化輕汽油醚化、固體酸烷基化技術;生産低硫、低芳烴、高十六烷值柴油的催化劑,汽油清凈劑及柴油添加劑等。

      含硫原油加工和增産柴油技術:開發含硫原油常減壓蒸餾裝置大型化、餾分油加氫精製及單段加氫裂化、中壓加氫裂化、含硫渣油加氫、大型硫磺回收等技術。

      重油深度加工技術:開發劣質催化原料加氫處理、超短接觸催化裂化、延遲焦化新技術以及新一代重油催化裂化和重油加氫催化劑、渣油加工組合工藝等。

      生産過程優化技術:在未來2-3年內建成完善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框架,逐步形成支援決策層、利潤層和生産成本控制層的資訊整合系統,自動處理整個企業有關財務、原料及設備管理、生産計劃、銷售和分銷活動等資訊,並提供電子商務平臺。

      高檔潤滑油和高等級瀝青生産技術,以及與煉油配套的催化劑、添加劑和助劑的生産技術。

      2.乙烯及合成樹脂技術。

      先進的分離技術,如高效節能的分凝分離技術、催化精餾加氫技術、混合冷劑製冷技術;超冷凝氣相聚乙烯、環管本體法聚丙烯國産化成套技術;共聚單體、催化劑等配套技術;塑膠回收、再利用技術;合成樹脂新産品,能力大、選擇性高、熱效率高、操作週期長的裂解爐。

       

      化工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農用化學品

      (一)氮肥工業。

      繼續抓好以油為原料的大中型氮肥裝置採用廉價煤和先進氣化技術進行原料路線改造,加快解決以無煙塊煤為原料的中小氮肥的原料本地化問題。採用粉煤氣化技術對現有以無煙塊煤為原料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繼續搞好引進的粉煤氣化技術消化吸收國産化的同時,重點抓好適合我國中小氮肥改造的國産化技術如恩德粉煤氣化、灰融聚流化床氣化等技術的應用。

      採用節能型脫碳工藝、變換工藝、合成塔、氫回收工藝,以及尿素節能工藝技術,對現有中小氮肥合成氨、尿素裝置進行技術提升,降低能耗,適當提高産量。對條件較好的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大氮肥企業實施增産35%-65%為目標的節能技術改造,使之向接近國際規模的方向發展,提高産品競爭能力。中型氮肥廠進行以天然氣或煤為原料的改造,對條件較好的企業進行增産50%的改造。小氮肥要加快原料路線以及産品結構調整,積極推廣採用型煤制氣等先進可靠技術,節能降耗,降低生産成本,並推進小氮肥企業向化肥二次加工和農化服務方向轉變。

      改變我國氮肥企業的品種結構較為單一、複合肥料的産量低、品種少的現狀,結合農化服務的要求,適當發展尿基、硝基等複合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有條件的中小型氮肥企業推廣熱電聯産技術、採用新型迴圈流化床,摻燒造氣爐渣,實現能源綜合利用,降低生産成本。

      (二)磷復肥。

      支援磷或硫、氮資源豐富地區,以現有企業為基礎,高起點建設大型磷復肥基地。

      支援一些可滿足區域性市場要求、原料條件基本落實、經濟效益尚可、改造後可與國際産品抗衡的中小型磷復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增加對條件好的磷礦企業的支援力度,加大對磷礦企業增加産量的技術改造的投入。

      重點扶持一批管理好、有技術和資源優勢的高濃度磷復肥企業。

      (三)農藥。

      發展高毒農藥的替代産品和新型劑型,支援原有企業轉産改造。2003年高毒農藥産量由目前佔總産量比例30%削減到15%,2005年降到5%以下。落後劑型農藥産量由目前佔總量比例75%,2003年削減到60%,2005年減少到50%以下。

      支援重點骨幹企業進行以提高技術裝備水準、發展規模經濟、提高研發能力為目標的綜合性改造,儘快形成一批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農藥生産骨幹企業。

      二、化工新型材料

      (一)有機硅。

      支援有一定技術基礎和生産規模的有機硅生産企業採用新技術的技術改造,進一步降低生産成本、擴大生産規模、加強綜合利用和後加工應用。

      支援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新建大型先進的有機硅生産裝置。

      (二)有機氟。

      重點發展含氟聚合物:氟橡膠、全氟乙丙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和高規格的聚四氟乙烯。根據“淘汰破壞臭氧層物質的國家方案”,國內需要重點發展四氟乙烷(HFC-134a)和七氟丙烷(HFC-227),以及為電子工業配套的高純氫氟酸等。

      (三)奈米材料。

    

    我國將大力發展奈米材料

      大力推動超重力技術在奈米材料製備領域的應用,在繼續完善奈米碳酸鈣工業化生産的同時,加快超重力技術在奈米氫氧化鋁、奈米氫氧化鎂、奈米二氧化硅、奈米碳酸鋇等産品上的應用,使我國在這些産品上成為世界生産大國和強國。

      加強奈米材料的應用開發,擴大國內奈米材料的應用領域和應用水準。

      (四)其他化工新材料。

      加快發展聚甲醛和聚對苯二甲酸1,4_丁二醇酯,特種工程塑膠領域的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醚酮和聚酰亞胺等國內技術已有突破的産品,以及替代傳統陰離子錶面活性劑的新型環保型産品聚天冬氨酸和符合環保要求的低甲醛釋放量醛膠等産品。

      三、精細化工

      飼料添加劑:發展蛋氨酸、賴氨酸、維生素D3、維生素H、泛酸鈣和飼用酶劑及抗生素替代品等。

      食品添加劑:發展大豆蛋白、大豆異黃酮、丙酸鹽、脂肪酸單甘酯、卵磷酯、茶多酚、氨基酸類、天然色素、β-胡蘿蔔素、曲酸及核酸類産品。

      造紙化學品:發展松香係和變性澱粉係産品,發展廢紙回收利用所需的各類化學品。

      油田化學品:發展高檔鑽井泥漿和水泥外加劑方面的化學品,發展油田用聚丙烯酰胺,同時發展油田廢水處理所需的化學助劑。

      合成膠粘劑:發展環保型膠粘劑産品,如低甲醛釋放量熱熔膠以及建築、汽車、製鞋等大宗市場所需的膠粘劑。

      工業表面活性劑:改造、完善現有裝置,充分發揮生産潛能,加強復配應用技術開發,強化應用技術服務。

      生物化工:加強生物反應器、生物感測器和後提取技術的工業性開發與應用,使生物法聚丙烯酰胺、L-乳酸、微生物多糖、透明質酸和酶製劑等形成規模生産,成為拳頭産品。

      染料:發展新型環保染料;提高染料和有機顏料商品化加工技術、提高産品附加值;發展各種氮雜環化合物和中間體。

      塗料:發展各類環保型(水性、高固體份、粉末、輻射固化)塗料;發展內外墻建築塗料;以鈦渣替代鈦鐵礦改變硫酸法鈦白粉生産原料路線;積極推進氯化法鈦白粉生産的發展。

      四、子午線輪胎

      加快輪胎企業産品結構調整,繼續發展子午線輪胎。加快新品種的開發,重點發展65、60、55、50系列,輪輞直徑為15-17英寸,高速度級系列轎車子午胎和低斷面、無內胎載重子午胎; 加大少數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形成2-3個年生産能力達到500-800萬條級(年生膠耗量4萬噸以上)的大型輪胎企業集團。適當對中西部地區骨幹輪胎企業進行扶持,使子午胎生産區域佈局更加合理。   

      

    醫藥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優勢原料藥

      加快實現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及國內首次開發藥物的産業化。

      重點發展臨床需要且具有獨特療效的急救藥物、心血管藥物、糖尿病藥物、抗腫瘤藥物、抗病毒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藥物。

      採用酶法生産7-氨基頭孢烷酸、發酵法生産7-氨基-3-去乙酰氧基頭孢烷酸、“一步發酵法”生産維生素C等新工藝,改造提升現有抗生素及維生素等傳統出口優勢品種。

      推進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發酵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及現代制藥工業的分離、提取、結晶和手性合成技術等高新技術在醫藥産品生産中的應用,進一步優化工藝、提高産品品質和技術經濟指標。

      實現麻黃素等天然藥物的人工合成技術及其産業化。

      推進浙東南化學原料藥出口基地的建設以及石家莊、瀋陽、淄博、哈爾濱等老醫藥工業基地的技術改造。

      二、生物技術領域

      加快實現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生物工程藥物産業化。

      加快生物工程技術在維生素、抗生素、氨基酸等方面的應用。

      加快計劃免疫産品的GMP(藥品生産品質管理規範)改造,如百白破疫苗、日本腦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發展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新型疫苗,如適用於全人群的流感病毒疫苗、多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痢疾疫苗、腫瘤疫苗、愛滋病疫苗等。

      加快發展診斷用生物晶片。

      三、中藥現代化

      支援中藥材的規範化與標準化種植。

      加快實現中藥提取物及中藥飲片濃縮顆粒的産業化。

      推廣指紋圖譜等多成分定量指標控制技術在中藥生産中的應用。

      推進現代先進技術在中藥生産中的應用,如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動態提取、大孔樹脂吸附、膜技術、噴霧乾燥、冷凍乾燥、超微粉碎等技術。

      推進先進製劑技術與輔料在中藥生産中的應用。

      發展高效、速效、長效和劑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及使用方便的新型中藥。

      加快名優産品的技術創新與技術改造。

      四、新型製劑

      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新産品和名牌産品;

      我國不能生産、需要進口的産品;

      緩釋、控釋、速釋製劑、靶向製劑、定量吸入劑,鼻腔給藥製劑、膜劑等新劑型;

      優質、新型製劑輔料,如新型粘合劑、崩解劑、包衣材料、助溶劑、表面活性劑等;

      微囊技術、包合物技術、滲透泵技術、脂質體技術等先進技術在製劑中的應用;

      能滿足品種多樣化、規格系列化、操作密閉化、機電一體化、符合GMP要求的制藥裝備,如超微粉碎設備、動態提取設備、新型生物反應器等。 

    

      煤炭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煤炭開採

      加快大中型在建煤礦建設,建成一批現代化煤礦;按照西部地區煤電同步建設、“三西”(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地區調節全國供需平衡、東部地區穩定生産規模的煤炭開發佈局原則,建設一批大中型煤礦;對現有大中型煤礦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煤生産、管理現代化;對合法小煤礦進行集中化改造,減少生産礦井數,擴大單井生産規模,改進採煤方法和回採工藝,改善技術裝備條件,提高礦井回採率,促進安全生産;鼓勵大中型煤炭企業,以資産為紐帶,把一些資源可靠的合法小煤礦改造成現代化礦井;支援大中型煤炭企業,實施煤礦通風、瓦斯治理、防塵、防滅火和防治水等安全設施及設備升級改造,配套安全資訊管理系統。

      二、煤炭加工及利用

      (一)煤炭洗選。

      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改造現有選煤生産工藝,提高設備可靠性、自動化程度及工藝靈活性,增加産品品種,提高産品品質,充分發揮選煤廠生産能力,更好地滿足市場需要;在主要産煤省(區)建設一批先進選煤廠的同時,在中小型煤礦較集中的地區,建設群礦選煤廠,提高原煤入選比重及商品煤品質。

      (二)動力配煤。

      支援煤炭轉机港口和集散地建設配煤廠;支援現有配煤廠擴建和技術改造;在有條件的選煤廠,尤其是洗選後煤炭硫分仍較高的選煤廠配套建設配煤廠。

      (三)水煤漿代油。

      鼓勵燃料油消費量大的地區建設水煤漿代油項目,支援水煤漿廠配套輸送設施建設;支援水煤漿生産和應用大型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與設備的開發。

      (四)煤層氣開發利用。

      重點在山西沁水煤田、河東煤田,安徽省兩淮煤田,遼中地區(包括鐵法、阜新、撫順、紅陽礦區),貴州六盤水地區等擇優建設煤層氣開發利用示範工程。

      三、煤炭企業集中化發展

      支援大型煤炭企業通過兼併或資産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支援大型煤炭企業的大中型礦井建設、技術改造工程和跨地、跨國開辦煤礦;鼓勵大型煤炭企業通過兼併、收購、聯合等形式對小煤礦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小煤礦生産規模和技術裝備水準;支援大型煤炭企業煤電、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項目建設;支援煤、電、路、港、航企業聯合重組為特大型企業集團。

      四、煤電一體化聯營

      支援成立煤電公司,對煤礦與坑口電廠統一開發建設,在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建設大型火電基地;支援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之間通過資産重組,實現煤電一體化經營。   

    

      建材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新型幹法水泥、散裝水泥

      以企業技術改造為基本途徑,發展日産2000噸熟料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幹法預分解窯水泥生産線,鼓勵企業發展日産4000噸以上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在石灰石資源富集地區建設大型熟料基地,靠近市場發展大型現代化水泥粉磨站;發展散裝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

      二、新型墻體材料

      發展單班年産5萬立方米以上規模的混凝土砌塊生産線,推廣固定成型、室式養護工藝;發展年産10~20萬立方米規模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産線,推廣發泡成型技術和大型機械化切割機;採用隧道窯,推廣高摻量粉煤灰、全煤矸石燒結空心磚新工藝,發展年産1500萬塊以上規模的燒結製品生産線,其中煤矸石、粉煤灰、頁巖等廢渣燒結製品單線年生産能力在3000萬塊以上;發展承重輕板和集裝飾于一體的輕板及複合板材,年産15萬平方米以上的輕質板材生産線,開發採用農作物秸桿為主要原料生産環保型輕質板材的新技術、新工藝。

      三、無機非金屬新材料

      發展年産3萬噸以上大型池窯拉絲生産線,採用4000孔高效率纖維成型技術、1600孔四分拉技術、直接濕法、幹法短切原絲等技術,提高裝備水準和産品品質,增加品種。

      發展玻纖無紡製品的大幅寬、大規模生産技術,在交通運輸、電子、能源與建築等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展玻璃纖維生物及醫用過濾材料、工業過濾材料及其製品,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物凈化和工業除塵的市場需求;發展各種高性能、多功能玻璃纖維製品,包括優質增強型玻璃纖維紗、氈和代石棉製品,滿足汽車及城市輕軌交通工具對各種複合材料的需求;發展各種玻纖織物包括土工織物(土工格柵、土工布等),為治沙固土及高速公路、橋梁、碼頭等永久性建築提供優質複合材料;開發玻璃纖維代鋼筋材料,可以抵抗海水及含鹽潮濕空氣的侵蝕;發展多軸向縫編織物,用於艦艇製造及風力發電葉片生産;建築業的發展對玻璃纖維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如玻纖屋面防水材料、墻體用玻纖織物(網布、墻布)、單紗涂復玻纖窗紗等。

      鼓勵企業採用玻璃鋼機械化成型技術進行規模化生産,整體技術水準接近或達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先進水準;大力發展玻璃纖維增強材料,重點發展熱塑性玻璃鋼(FRTP),積極發展玻璃鋼建築模板和拉擠門窗、高壓管道、夾砂管道、玻璃鋼容器和高壓氣瓶等産品。發展兩面頂合成高品質人造金剛石、特種光電晶體、特種玻璃和高性能陶瓷新材料,改善産品品質,促進産業化發展。

      四、非金屬礦及其深加工

      鼓勵高起點建設大型礦物加工基地,開發高品質非金屬礦深加工産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開發超細粉碎、精細提純、表面改性技術,發展石墨的高純微粉、低硫可膨脹石墨、石墨乳、石墨吸附材料,以及滑石、碳酸鈣、高嶺土等礦物功能填料産品、粘土礦物環保材料製品和非金屬礦物奈米材料。   

    

      輕工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制漿造紙

      以造紙原料結構調整為重點,提高木纖維原料和廢紙的比重。在造紙原料結構上確立以林木為主要纖維的生産體系。

      大力發展人工速生造紙工業林基地,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林業,選擇和培育速生、豐産、週期短、抗性好、木漿得率高、自然白度高、纖維長度適中的林木良種。結合退耕還林,加快林紙一體化建設,提高林地生産效率。

      採用高得率制漿技術,規模發展預熱木片磨木漿(TMP)、化學機械漿(CMP)、預熱木片化機漿(CTMP)、鹼性過氧化氫化學機械漿(APMP)等。

      在調整現有木材資源消費結構的基礎上,支援現有木漿企業通過改造增加木片的使用,引導限制國內木片出口,充分利用林區採伐加工剩餘物,次、小、薪材和中幼林撫育間伐材,擴大木漿生産。

      採用國外先進的碎漿、篩選、凈化、除渣、洗滌、濃縮、熱分散、搓揉、浮選、脫墨、漂白技術和裝備,擴大廢紙資源的開發利用。

      二、農産品加工

      通過對農産品加工業的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以食品骨幹企業為龍頭,應用高新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在引進、選育和推廣優良品種的基礎上,提高大宗糧食作物如大豆、玉米、馬鈴薯、小麥、稻穀的加工深度和廣度,提高産品附加值及綜合利用水準。

      發展豆奶、豆奶粉、分離蛋白、濃縮蛋白、組織蛋白等新興大豆食品;加快傳統大豆食品的工業化進程。

      大力推廣玉米幹法脫胚制玉米粉技術,用作澱粉糖和發酵製品的生産原料;積極採用玉米提胚技術,開發玉米油系列産品。重點扶持年加工玉米30萬噸規模以上的生産企業,開展綜合利用,降低生産成本。

      重點發展馬鈴薯澱粉、專用澱粉和變性澱粉,開發馬鈴薯全粉和馬鈴薯各類食品。

      開發強力粉、中力粉、薄力粉等多品種麵粉和傳統食品專用粉,加強小麥綜合利用。

      推廣大米配質、調質技術,開發精米加工新産品,發展免淘米、營養強化米的生産,擴大優質米出口。合理利用米糠資源,發展米糠油和米糠綜合利用新技術。

      對重點糖産區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糖廠的規模化生産,提高綜合利用水準。

      開發高營養、低脂肪、無公害、環保型的肉類、水産品、果蔬、乳品等綠色食品飲料。

      開發農産品加工、儲藏、運輸技術。加強食品安全、品質標準和檢測檢驗設施建設。

      三、輕工機械

      以制漿造紙、塑膠、食品與包裝機械為重點,結合關鍵技術設備的引進,依靠技術創新,提高裝備光機電一體化水準,推進生産過程自動化。

      制漿造紙機械:重點發展適應以楊木、樺木、桉木等速生材為原料的規模以上化學漿、化學機械漿成套設備;節能型快速置換間歇蒸煮成套設備;重點發展適應以廢箱紙板、廢新聞紙、廢雜誌紙為原料的規模以上廢紙處理設備(日處理400噸不脫墨廢紙處理系統和日處理250噸脫墨廢紙處理系統);適應造紙機向大型、高速、寬幅、低耗及自動化方向發展的要求,開發幅寬在5.5米左右,車速在每分鐘800─1200米的中高速紙機和紙板機,提高相應配套的供漿、打漿系統、白水回收設備和涂布機、復卷、軟壓光、可控中高輥等設備的國産化水準。

      食品與包裝機械:重點發展大宗農副産品加工機械,如玉米燃料酒精加工設備、年産10萬噸澱粉生産及設備配套(含分離機械)等;發展無菌冷灌裝技術、無菌灌裝生産線(瓶、罐)、無菌軟包裝生産線和配套的無菌系統工程,高分子材料制瓶灌裝一體化技術,乳品包裝等大型機械自動化生産線;發展一次性綠色環保餐飲具的製造包括添加劑生産、設備製造、製品生産,替代可發性聚苯乙烯塑膠發泡餐飲具;開發全自動連續蜂窩複合板生産技術和設備,中、高速瓦楞紙板生産設備。

      塑膠機械:重點發展農業、包裝、建材、汽車等行業應用塑膠加工的新裝備,開發製造可控制功能棚膜、新型節水灌溉器材機械、新型耐熱管材、複合管材、異型材和結構發泡材料機械設備;開發高阻透性容器、包裝材料,多功能薄膜、水溶性薄膜和可降解性材料的工藝和設備;開發氣體輔助注射成型技術、熱流道技術和塑膠製品回收與再生利用技術。   

    

      紡織行業近期發展導向

      一、化纖及化纖原料

      加大現有優勢企業的改造力度,提高生産水準和集中度,形成若干個大型化纖和化纖原料基地。重點推進精對苯二甲酸或混對苯二甲酸(或中純度對苯二甲酸)成套裝置的國産化,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國産化聚酯裝置的水準,發展大容量熔體直接紡技術,開發5萬噸及以上滌綸短纖維成套技術裝備,細旦滌綸長絲熔體直接紡設備,降低投資成本,形成原料、聚合及紡絲配套發展。

      提高差別化率,重點發展高倣真纖維、細旦及超細旦纖維、功能性纖維和複合型纖維等。主要有:以滌綸長絲為主體的細旦、超細旦纖維、四異纖維(異纖度、異截面、異材質、異收縮)和多功能的長絲混纖以及海島型複合纖維。抗靜電、高吸濕、抗起毛起球、阻燃等功能性纖維。高濕模量、高捲曲、中空粘膠短纖維和細旦、異形、多功能(阻燃、抗菌等)粘膠長絲等。

      拓展化纖使用領域,為相關産業配套開發各類高技術、高性能纖維。如聚苯並雙惡唑纖維、芳綸、碳纖維、超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加快研究及開發,使其産業化、市場化,以儘快滿足産業用紡織品發展的需要。

      開發和推廣化纖新品種、新技術。如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熔融法聚氨酯彈性纖維、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纖維、聚乳酸纖維、溶劑法纖維素纖維、醋酸長絲、大豆蛋白質纖維、甲殼質纖維等新型纖維。

      推進環保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環保治理。落實“粘膠三廢處理”和“漿粕黑液治理”等環保措施,鼓勵採用紡織清潔生産的新工藝、新技術。

      二、棉紡織

      根據出口服裝的需求,圍繞布料開發,搞好上下游産業鏈的有機結合,形成紡織、服裝的配套改造。繼續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加快技術改造。發展清梳聯合機、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有條件的企業可採用細絡聯的工藝配置,有計劃地發展緊密紡、噴氣紡、轉杯紡等新型紡紗技術。開發多種纖維不同混比的混紡布料、交織布料、提花布料等,合理配置高速電子多臂和高速電子提花等裝置。

      三、高檔布料

      採用新型的印染後整理技術和設備,開發天然纖維的抗皺免燙布料、純棉超柔軟布料、高支輕薄毛紡布料、高檔苧麻、亞麻布料、高檔絲綢布料、舒適性針織布料等。研究合成纖維印染後整理加工的工藝、技術設備,開發各類不同風格的化纖布料、多纖維混紡交織布料、高檔針織布料。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介質染色技術、電漿體技術、棉織物冷軋堆處理和生物酶技術。逐步實現清潔生産,使印染加工符合綠色環保要求。開發適用“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要求的印染後整理技術設備。如電腦測色配色、電腦分色製版、鐳射製版、無製版印花、染化料的自動計量供液系統、自動控溫系統。

      開發各種裝飾布料、功能性整理布料。主要採用阻燃、抑菌、抗靜電、抗污、透氣、透濕、抗紫外線等整理技術設備,進一步拓展布料的使用領域。

      四、服裝

      提高服裝的設計開發水準。推廣採用電腦輔助設計系統,大力培育設計人才,創國際知名品牌。採用服裝布料自動監測評價系統、自動裁剪機、電腦平縫機、服裝虛擬圖形系統、電腦控制多種形式的挂傳輸系統、立體整燙機、産品自動立體倉儲系統、産品配送中心等先進服裝加工設備和技術。開發生態、環保服裝、各種功能性服裝。開發服裝整合自動化系統、服裝結構數字化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提高服裝行業的設計、生産、行銷、管理水準。

      五、産業用紡織品

      發展以紡粘法為主的非織造布。發展蓬蓋材料、建築防水材料、骨架材料、醫療衛生用材料、汽車內飾材料、膜結構建築材料。開發玻纖織物涂聚四氟乙烯産品;提高高強滌綸絲涂聚氯乙烯(PVC)産品的品質;進一步完善後整理技術,發展超細纖維合成革基布。發展農用紡織品,特別是每平方米重量為15~20克的、能經受紫外線輻射的薄型紡粘法非織造布。

      六、紡織機械

      開發大型化、連續化和自動化的粘膠纖維、晴綸和滌綸成套設備以及生産特種纖維的成套設備。開發新一代高效、自動化的棉紡成套設備和機電一體化的織造設備。開發新一代高效、短流程、環保、節能、精密度高和機電一體化的前處理、印染、後整理工藝技術裝備。開發産量大、效率高的機電一體化的經編機、緯編機、襪機和其他編織機械。提高紡織工業技術裝備的通用件、基礎件開發水準,加強關鍵部件、關鍵技術的攻關。

    

    關於公佈《工業行業近期發展導向》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經貿委(經委),各直管協會: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和“十五”工業及行業規劃精神,根據廣大企業及金融、證券等部門的要求,國家經貿委研究提出了機械、汽車、冶金、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醫藥、煤炭、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近期發展方向,旨在加強宏觀調控,引導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方向,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建設,促進各行業健康、穩定發展,以提高我國工業整體競爭力。

      近期工業行業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導向、突出重點、技術進步、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五項原則,堅持從市場出發,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産品結構、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為切入點,緊緊圍繞新産品開發,産品品質改善、技術進步和降低成本,防治污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工藝和技術裝備水準,努力形成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關鍵技術的名牌産品。發揮工業整體優勢,優化工業生産力佈局和區域經濟結構。繼續淘汰落後的設備、技術和工藝,壓縮部分行業過剩和落後的生産能力,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現將《工業行業近期發展導向》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

    二OO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來源:經貿委網站)

    中國網2002年11月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