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清在貴州考察工作強調科技教育的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近日在貴州省考察工作時強調,西部地區要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教育發展步伐,大力提高西部開發總體水準,實現西部地區經濟和科技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3月27日至4月1日,李嵐清在貴州省委書記錢運錄、省長石秀詩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貴陽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深入到安順、畢節山區農村考察了中學、小學和鄉鎮衛生院,詳細了解了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村衛生工作情況;考察了正在建設中的“西電東送”工程;聽取了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彙報。李嵐清對貴州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來,面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貴州省委、省政府認真實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西部大開發的一系列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團結一致,真抓實幹,視困難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進度較快,經濟和科技、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和人民生活,在財政困難、財力拮據的情況下,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堅持財力分配向基層、向農村傾斜,確保全省行政事業人員和教師工資不拖欠,為全國樹立了榜樣。

    李嵐清指出,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西部各省區市實現經濟和科教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貴州是西部地區的一個重要省份,既有交通不便,可耕地少等不利的自然條件,也有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等有利條件,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突出重點,高起點發展特色經濟。一是要重點加強能源、交通和資訊産業建設,高品質建設“西電東送”工程,這是改變經濟落後面貌的物質基礎。二是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關心職工利益,既要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做到“兩個確保”和最低生活保障,更要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和職工個人的作用,廣辟就業門路,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三是要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西部地區要把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和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加強生態建設,在貴州境內構築“兩江”上游牢固的生態屏障。要大力推廣“科技+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基礎,以企業為紐帶,引導和組織農民進入大市場,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發展高科技農業、訂單農業和效益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水準。四是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和第三産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貴州有得天獨厚自然風光和優質旅遊資源,要加強保護,科學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加快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增加當地群眾的就業渠道和經濟收入。

    李嵐清指出,西部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在於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科技教育和人才培養。人才培養要從中、小學抓起,全面貫徹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保證經費投入,促進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要加快教育資訊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端教育,在西部地區鄉鎮中心學校建設電腦網路和電化教學點,使貧困地區能夠利用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農村基礎教育品質。同時利用教學網路配合鄉鎮開展電子政務,為農民提供市場和科技資訊服務。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要繼續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社會需要的新學科和交叉學科,推動産學研緊密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努力為本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服務。要大力開展各種形式助學活動,搞好高校貧困學生助學貸款工作,保證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能正常就讀完成學業。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大膽從國外和國內東、中部地區吸引人才,鼓勵他們在西部艱苦創業。要高度重視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積極改善農村衛生院醫療條件,認真探索農民醫療保障的有效途徑和辦法,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貴州中醫藥資源豐富,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和開發中醫、中藥,加快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李嵐清強調,今年的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很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轉變作風,轉變職能,更新觀念,依法行政,改革和減少行政審批,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要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積極推行“收支兩條線”等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精心維護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高強、于廣洲、張保慶、吳宗澤、張佑才、廖曉淇等陪同考察。

    新華社 2002年4月03日

    


西部職業教育難在哪?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之本
李嵐清強調更新觀念抓住機遇加快西部地區發展
李嵐清:加大對高校困難學生助學貸款力度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