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胡錦濤主持座談會就收入分配改革徵求黨外意見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7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徵求對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的意見和建議

胡錦濤主持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溫家寶通報有關情況賈慶林曾慶紅出席

新華網北京7月6日電 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出席座談會。溫家寶通報了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的有關情況。

座談會上,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梅穎、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農工黨中央主席蔣正華、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無黨派人士陳章良先後發言。大家認為,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有利於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大家在發言中對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中需要注意解決和完善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在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後,胡錦濤説,大家就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有關部門要研究和認真吸收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胡錦濤指出,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構建符合國情、科學合理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關係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是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收入分配問題,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強調要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規範個人收入分配秩序,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胡錦濤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公務員法規定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和規範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是貫徹落實公務員法的要求。形成科學合理的公務員工資體系和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建立適應經濟體制和幹部管理體制要求的公務員工資管理體制,有利於保持公務員隊伍穩定,有利於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也有利於為整個社會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和規範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面臨的情況相當複雜,要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在實踐中逐步探索、逐步推進、逐步完善。

胡錦濤指出,在解決公務員收入分配問題的同時,要注意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特別是要關注低收入群眾的利益問題,使全體人民都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為了逐步縮小地區間的差距,適當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傾斜,照顧低收入者的利益,這次在考慮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時,要完善地區津貼制度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同步改革和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完善機關工人工資制度,合理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適當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有關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待遇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並注意提高其他低收入人員待遇水準。

胡錦濤強調,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廣大幹部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加強領導,統一認識,齊心協力,扎紮實實把工作做好。各地區各部門都要講黨性、講大局、講紀律,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週密方案,完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政策。

胡錦濤最後表示,長期以來,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解決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大家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聯繫廣泛的特點,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為進一步理順收入分配關係、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積極建言獻策。

王剛、華建敏、劉延東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

出席座談會的黨外人士還有張克輝、周鐵農、張懷西、李蒙、張榕明和李重庵、楊邦傑、陳抗甫、劉亦銘、辜勝阻、袁隆平等。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