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審計署法制司司長解讀審計報告 今年報告不點名(3)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28 日 | 文章來源:cctv

主持人董倩

王秀明:應該説這個重點應該要適當有所調整,剛才我介紹,政府審計機關應該是財政、金融、企業、經濟責任,這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其中財政應該是我們的最基本的職責,或者説是我們政府審計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是這樣的。這次《審計法》提出要把預算執行作為重點,預算執行主要就是財政審計,所以我們審計機關在力量安排上,在工作重點的計劃上,應該是把預算執行審計更多地安排一些力量來進行審計,滿足修改和審計法人大提出的要求。但是其他審計也是我們的重要職責,還是會審計的。

主持人:您做了多少年的審計工作了?

王秀明:應該説20年剛好。

主持人:這20年審計工作做下來,您覺得審計工作好不好做?我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我是聯想到幾年以前李金華審計長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説他覺得他的部下們都很難,您有沒有感受到這種難?

王秀明:應該説難是有的,但是逐步在好轉,剛開始審計機關成立的時候,去審哪個單位都是進不去的,人家沒有接受審計監督的意識,覺得審計來就是挑毛病的,防鼠防盜防審計。再過幾年,大家接受了審計,但是能不能處理問題的時候高抬貴手,提出這樣的一些要求,這樣也是經歷了幾年。慢慢處理到位以後,大家又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再後來就是處理可以,你們的報告別向我們的領導、政府報告,這樣影響我的政績,那幾年説情的更多地説我願意接受處理,但是別向領導報告,這個過程持續了幾年。從2003年左右,我們推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大家的觀念又變了,內部通報給領導也無所謂了,向社會公告是比較丟面子的事,所以希望別點名,別公告他們。但我們通過這三年以後,大家對審計結果公告慢慢又習慣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過程,要是讓他自覺地接受監督和公告和向領導報告,可能是不現實的,但是通過我們審計堅持不懈地推進,循序漸進地推進,大家逐步在接受這個意識,所以社會公眾給予的監督是最大的支援。

主持人:您在參與寫這份報告的過程中,您感覺這個工作好不好做?

王秀明:肯定有難度。

主持人: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哪兒?

王秀明:原來點問題那種方式,因為報告的篇幅有限,容量非常豐富,你點的問題要有代表性,前兩年審計力度很大,點一類問題,下面有好多案例,你選哪個,怎麼選,有的時候選不下去,覺得不公平,點了這個,那個部門同樣的差不多,為什麼不點它?挂一漏萬帶來的弊端。

主持人:我現在能理解為什麼您會説點了一個單位的名字,其他單位會覺得不公平。

王秀明:因為一類問題裏只能點一個例子、兩個例子最多,但是同樣類型的問題,實際上我們掌握的很多,權衡比較也是一個難題。

主持人:王司長,您覺得今年這份報告面世之後會引起什麼樣反響?

王秀明:這個我沒預測,但是第一印象剛才説了,感覺不太過癮,過多的點名這種情況少了,通過今天這個解讀,我想大家慢慢地能夠更加喜歡現在的報告。

主持人:一個是領導對這份報告的評價,一個是民眾對這份報告的評價,你們都關注嗎?

王秀明:應該説都是關注的。報告不是審計署,也不是審計長去做報告,應該是受國務院委託,向人大常委會做報告,社會公眾對這個報告的關注,同樣我們也在關注這個問題。我們審計長有一個觀點,審計是國家民主法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沒有民主,沒有法制就不可能有審計。同樣我們的審計反過來是促進國家民主與法制進程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拿審計結果公開來説,通過公開發揮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的作用,推進這些問題的解決,推進國家從制度上、從法律上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也是對國家民主法制進程的一個加快,所以通過一年一年的報告,向社會公開,除了促進被審單位整改,除了引起大家的關注,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推進各部門依法行政,推進整個國家民主法制進程更加深遠。

主持人:你們在起草這份報告的過程中,肯定要考慮一方面是不是能夠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廣大的社會公眾是不是能對你們寫出來的這樣一份報告感到滿意。

王秀明:這兩個我們一般都要考慮,因為我們這個報告主要是向人大常委會來做,受國務院委託,所以報告的直接對像是人大常委會的組成人員,所以我們一般在這個報告起草過程中,和他們的專門委員會都有溝通,他們在上一年的時候對下一年的報告還有一些要求,我們都在及時地掌握,儘量為人大做好服務,滿足他們的要求。同時這個報告因為現在第一時間要向社會公眾公開,當然社會公眾滿意也是我們成功的一種體現,也是試圖在做這個,但今年這個報告大家的印象,點名這種情況少了,可能不過癮,我覺得也可以理解,但是我覺得作為一種常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慢慢會接受今年這樣的報告,應該是效果更好。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