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十一五規劃解讀:大國變強國核心在創新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8 日 | 文章來源:新京報

科技部官員表示,自主創新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建設科技支撐體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整合研究實驗體系,建設若干世界一流水準的科研機構和研究型大學,構築高水準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實施重大科學工程,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構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促進科技資源共用。建設一批産業技術研發試驗設施,提高産業技術創新能力。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關於自主創新的表述如何理解?國家又將有哪些配套政策?會否影響技術引進?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總體戰略組副組長、科技部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

吸引企業投入研發

新京報:中共中央“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了自主創新,應該如何理解?

王元:自主創新已不是理念問題,而是具體的行動方式,它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也就是説,中國要從大國邁向強國,核心問題是能否培育和提升創新能力,來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新京報:國家在投入上,會有哪些舉措來支援自主創新?

王元: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一方面,轉變政府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更多發揮引導、動員作用,通過國家計劃的支援和相應的資金配置機制,來吸引企業和各方面投資者投向研發活動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産業化過程。過去投入方式上,由國家撥款,主要由科研院所、大學執行,而沒有在研發中吸引企業和社會的融資。現在,在整個項目推進中,一開始就需要企業參加。

從研發到産品形成,都有不同的融資在裏面。

另一方面,更多利用金融衍生品來支援中小企業初期資本需求,滿足創新不同階段融資需求。比方説,通過直接融資、間接融資,讓風險承擔能力不同的金融主體參與到過程中。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國務院發佈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在“十一五”期間,針對自主創新,政府還會有哪些動作?

王元:在稅收政策上,過去一般側重企業當年研發投入所支付的成本,現在不僅支援擴大企業研發投資,而且支援研發投資的長期性。

在政府採購這塊,通過政府採購的手段,支援中小企業發展,支援自主創新活動,支援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這和以往相比是個突破。

要防止盲目引進

新京報:自主創新會影響引進國外一些先進技術嗎?

王元:引進吸收再創新,也是創新。當然首先建立在智慧財産權保護上,仍然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中,要通過再創新培育産業自主創新能力。一個措施是,要防止盲目引進,第二個是在重大工程組織中,形成再創新的機制。就是説,重大技術裝備只引進一套。

新京報:自主創新歸根到底還得靠人,在人才培養方面,會有哪些動作?

王元:我們現在有人才,很重要的是給他們提供舞臺。“十一五”綱要(草案)一個很大的轉變是,在國家科學計劃、資金配置中,從過去只注重項目投入,轉變為對人才、基地、項目三者合理的投入結構。

本報記者吳學軍

難點

三張皮需要通盤考慮

中科院教授穆榮平認為,自主創新面臨三難題

“自主創新有三方面的難題需要解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穆榮平教授認為,首先,創新資源配置不均衡,企業創新能力總體較弱。穆榮平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在獎勵政策上應進一步向企業創新人才傾斜。

穆榮平認為,第二個難點是,“科技、經濟、教育三張皮不匹配。”一方面社會求賢若渴,另一方面許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一些研究能力不強的機構想方設法爭取研究生培養資格,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能力很強的機構招收研究生卻受到名額限制。

穆榮平對此開出的藥方是,將科技、經濟、教育問題通盤考慮,一方面強化高層次研究、教育機構和創新型企業在高水準人才培養方面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強化創新活動和教育活動的分層管理,增強創新系統的結構張力。

“還有一個是創新文化缺失。”穆榮平表示,這是社會急功近利的表現,一時半會還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這需要長期大力加強道德體系建設,建立社會道德約束體制。

本報記者王薈

■話事

希望大家都買國産品牌

海龍大廈銷售人員小李:我們在向顧客推薦筆電的時候,常常會説,國外的産品是貴點,但是人家的品質真的好。我覺得,要是咱們的筆電能夠又便宜、品質又好,那買家一定多。我覺得自主創新,就是讓這些來我們這兒買東西的人,走的時候手裏拿的都是國産品牌。

本報記者王薈

數説十一五

2%

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産業、産品和企業組織結構更趨合理,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和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比重分別提高3個和4個百分點。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35.3%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43.3%(預期),服務業就業比重35.3%(預期),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2%(預期),城鎮化率47%(預期)。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