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關於加強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的通知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7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經委(經貿委)、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財政廳(局),中共中央、國務院各部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辦公廳),各軍區聯勤部、各軍兵種後勤部、四總部有關部門,武警部隊後勤部:

節約資源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國務院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精神,加強政府機構(包括由公共財政支援的各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防等部門)節約資源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的重要意義

加強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優良傳統的具體體現,是加強政府機構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政府機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努力建設節約型機關。各級政府機構要充分認識節約資源工作的重要意義,帶頭厲行節約,發揮表率作用,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要通過科學決策、加強管理、技術進步和宣傳教育等措施,優化政府機構資源配置,降低行政開支,引導資源消費方式的改變,帶動全社會做好節約資源工作。

二、政府機構節約資源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節約型政府機構為目標,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強化管理、創新機制、抓好示範、加大宣傳,扎紮實實推進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10年,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要實現以下主要目標:一是以2005年為基數,實現節電20%,節水20%,單位建築能耗和每人平均能耗分別降低20%以上;二是創建一批節約資源試點示範單位;三是初步建立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制度、標準體系、投資管理體系和組織協調機制;四是逐步建立政府機構節約資源的量化管理體系和資訊化管理平臺。

(三)基本要求

1.各級政府機構要從建設節約型社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節約資源工作實施方案,建立責任制,明確目標、工作重點和實施步驟,從職工個人、單位管理和履行政府職能等不同層面提出明確要求,充分體現節約優先的方針。

2.各級政府機構要共同推進節約資源工作全面開展。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按照積極穩妥,以點帶面的原則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單位、典型建築和關鍵用能設備開展節約資源試點工作。在京中央和國家機關要做政府機構節約資源的榜樣。

3.全軍各級機關要按照中央軍委批轉總後勤部《關於大力加強軍隊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率先垂范,厲行節約,從決策計劃、資源配置到日常管理,都要體現節約資源的要求,以自身的模範行動為部隊做出榜樣,帶動部隊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活動。

三、突出抓好政府機構節約資源的重點工作

(一)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理念和要求貫穿到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各級政府機構在制定政策法規、編制規劃和項目決策等過程中,要切實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的方針,杜絕和減少決策失誤造成的資源浪費,保護和用好有限的資源;積極鼓勵資源節約新技術、新産品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強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工藝和産品;制定有利於資源節約的價格和財稅政策,引導社會形成健康、文明、節約的消費模式。

(二)加強建築節能。各級政府機構要加強對新建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和運作管理等環節的節能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建築節能設計標準,開展新建項目合理用能評價,積極採用節能新技術、新産品(設備)和新型墻體材料,建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利用新能源的低能耗綠色建築。對既有建築應優化運作管理,抓好圍護結構改造,推廣綠色照明,加強中央空調、供暖和用電等耗能設施、設備的節能測試、診斷,有計劃地實施節能改造,提高建築物能源利用效率。加強辦公樓、會議室的裝修控制和管理,杜絕過度裝修。

(三)嚴格公務車輛節能管理。各級政府機構要完善公務車輛配備配置標準與管理制度,核定各單位、各系統、各部門車輛編制,壓縮配置規模;逐步將公務車輛納入政府節能採購,鼓勵採購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車輛,按規定及時淘汰環保不達標、油耗高的車輛;加強公務車輛的日常管理,嚴禁公車私用;積極穩妥地推進公務用車改革,逐步實行公務用車服務社會化。

(四)實施政府節能採購。各級政府機構要嚴格執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節能産品政府採購實施意見》(財庫[2004]185號),優先採購列入《節能産品政府採購清單》中的産品,禁止採購能源效率低的産品和國家明令淘汰的産品和設備。各級政府採購部門要加強節能産品政府採購活動的組織管理,政府採購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督。建立健全節能産品政府採購統計體系,提高節能産品政府採購的透明度和效能。

(五)強化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各級政府機構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建立健全集中統一的土地管理體制,加強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充分挖掘現有土地的潛力,優先建設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嚴格控制新增土地利用項目,特別是嚴格執行樓堂館所的審批程式;政府機構要帶頭節約土地,促進房地資源整合,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依法規範和加強政府機構房地資源管理。

(六)加強日常節約資源管理。各級政府機構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實施分級計量。辦公區域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於26攝氏度,冬季空調溫度設置不高於20攝氏度,工作時間提倡每天少開一小時空調;減少空調、電腦、影印機等耗能設備的待機能耗,養成人走關燈的良好習慣;大力推廣節水型衛生器具(設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立中水回收利用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提高水的使用效率;推行無紙化辦公,開展廢舊電腦及各種辦公用品耗材的回收利用,促進辦公用品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推廣使用再生紙,減少一次性辦公用品的使用。

(七)加大資源節約宣傳力度。各級政府機構要採取各種形式,深入宣傳普及厲行節約的行為規範,培養全體機關工作人員的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責任意識,把節約和減少資源浪費變成每一個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帶動全社會做好節約資源工作。

(八)大力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活動。各級政府機構要加快開展節約型機關的創建活動,按照“節約型機關”評價標準,從節約和利用資源、高效管理、綠色建築、節能採購、新産品和新技術應用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要求,並加強監督管理。通過節約型機關的創建活動,促進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的全面開展。

四、切實加強政府機構節約資源的基礎工作

(一)做好資源消耗統計,加強量化管理。加快建立政府機構資源消耗統計指標體系和報表制度,將政府機構資源消費納入國民經濟統計體系。加強資源消耗計量和監測管理,定期開展資源消耗自查工作或聘請專業機構不定期開展能源審計,匯總分析政府機構資源利用狀況,搜尋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實施整改措施,充分挖掘節約潛力。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各級政府機構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抓緊制定政府機構節約資源配套法規和實施方案;完善管理制度,組織制定建築物節約資源標準、辦公設備配備標準、耗能産品和設備能效標準、資源消費定額、房産和車輛經費預算支出標準等,並注重與城鎮供暖、物業管理、辦公車輛、辦公用房等管理體制改革的相協調。

(三)加強核算管理,建立激勵機制。各級財政部門應按照有關部門制定的資源消耗定額,制定實物費用支出標準,指導政府機構加強資源支出的核算;組織制定政府機構節約資源的相關鼓勵政策,研究建立體現節獎超罰原則的節能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各級政府投資管理部門要研究制定節能投資規劃和年度計劃,安排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投資和新建建築節能投資。

(四)規範能源管理,推廣節能新機制。建立健全規範化的能源管理體系,對能源消費進行全過程監督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機構能源管理能力評價體系,鼓勵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聘請節能專業服務機構參與政府機構節能改造,優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監督檢查

各級政府機構要落實節約資源目標責任制,明確具體部門和專門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節能管理考核考評制度。對在節約資源管理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浪費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批評和處罰。

從2006年起,各級政府機關每年3月底前要向同級機關事務主管部門報送上年度的資源消費狀況和節約潛力分析報告以及本年度的工作計劃,主要內容包括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及內部管理制度等開展節約資源工作的情況,重點是政策法規貫徹執行、項目策劃、原材料和産品採購、運作管理、計劃和措施落實情況、節約效果、能源資源消耗的財務支出等。

加強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是機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領導幹部要帶好頭,後勤部門要牽好頭,全體機關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做好節約資源工作,形成“人人節約、事事節約、處處節約、環環節約”的良好氛圍,並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切實發揮政府機構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表率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管局

財政部

中直管理局

總後勤部

二○○六年二月十四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