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周民良:十一五時期京津冀地區一體化發展研究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10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多年來,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快速發展形成對比的是,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有改革開放過程資本與市場不同步擴張的因素外,還有京津冀地區存在的資源與要素不能有效流動、區域分割甚至區域封鎖等因素。在目前跨國投資重點逐步北上、市場需求重點和外貿出口重心逐步轉向資本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産業之際,京津冀地區面臨著一系列發展機遇。十一五期間,京津冀地區應從資源共用、要素流動、産業集聚、錯位發展、生態和諧、規則約束六個機制的建立上入手,構建好分工合理、佈局得當、結構優化、優勢突出的區域發展格局,實現城鄉一體化、經濟一體化、交通一體化和環保一體化,推進該地區的經濟規模化、産業高度化、經營國際化、佈局合理化進程。

促進資源共用的政策

在京津冀地區的産業發展上,要在基礎設施、水資源、礦産資源、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海洋資源、旅遊資源等方面建立起合作開發、利益均粘、一榮俱榮、資源共用的機制,加強京津冀地區共用性基礎設施建設。要從全局發展的高度充分吸納社會資本,共同建設京津冀地區發達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重視交通運輸設施、引水工程、能源供給、電信網路、能源設施、旅遊設施等的開發和利用,發揮基礎設施對整個京津冀地區産業發展的支援作用;加強對煤炭、核能、風能、潮汐能等能源的利用研究,在較大範圍內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供給的共用。

(一)建立跨區域、立體式、綜合性的公共交通運輸網路體系。從整個京津冀地區資源交通運輸資源合理利用的角度處理城市之間交通運輸冷熱不均的問題,將過於擁擠城市的民航、港口、鐵路、公路運輸與相對冷清城市的同等運輸方式加以一體化的統籌考慮,以充分利用各地交通運輸的線路與站點資源。要建立東北與關內鐵路客貨運輸的分流線路,盡可能繞過京津兩市,減少過境運輸對京津兩個城市帶來的運輸壓力。要盡可能增加公共運輸的能力,提高私人交通的成本,實現公共交通對私人交通的替代,減少城市內和城市間的交通流量。

(二)建立京津冀地區發達的資訊網路支援體系。

(三)積極實施“西電東送”、“西煤東運”、“西氣東輸”等能源發展戰略,加快能源建設項目的合作開發,鼓勵省市間煤炭、天然氣、電力、石油等能源的産銷合作,鼓勵京津冀地區的企業到三西地區的能源基地獨資或者與當地企業合資興辦煤礦、電站等項目,並將産能輸送京津等需求目的地,以緩解京津等主要城市的電力、煤炭供需矛盾。

(四)加強對旅遊資源的共同開發利用。通過共同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共同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共同開放旅遊市場,共同開展旅遊聯合促銷活動,形成合理的旅遊集中與疏導機制,共同打造旅遊著名品牌,共同建設資源共用、競爭規範、合作密切、互惠多贏的格局,加強京津冀旅遊業的縱深合作。

(五)要注重自然資源利用的一體化規劃。要統一規劃和管理區域的土地資源、能源資源、水資源、岸線資源,將資源消耗量大的産業向其賦存程度較高的區域轉移,北京、天津的土地資源短缺程度相對較重,可以將佔用土地規模較大的産業向河北一些區域集中;要通過徵收資源佔用稅等形式,減少高檔、低層住宅的佔地比重和提高其使用成本,鼓勵房地産業向能夠更多容納人口和減少土地佔用的集約化方向發展。

(六)方便異地消費和異地購買。方便廣大地區居民對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的享用,應考慮開辦異地結算、異地購票、異地托運、異地交費甚至開辦異地一卡通業務。

促進要素流動的政策

(一)建立開放、統一、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與要素市場。

(二)及時清理已經過期、不合時宜的部門封鎖和區域封鎖政策。

(三)積極實施反壟斷、反區域封鎖的政策。

(四)建立能夠競爭有序、結構合理的企業組織體系。

(五)規範市場的進入和退出行為。

(六)放開勞動力的流動限制,鼓勵勞動力由農村向城市的自由流動。

促進産業集聚的政策

在京津冀廣大地區協調産業升級與傳統産業轉移,産業集中與疏散之間的關係,集中資源和要素,有效地發展重點區域與城市,在促進産業集聚過程中實現區域生産力的優化佈局。

(一)積極促進京津冀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大力發展次一級增長中心。在繼續積極推動傳統意義上的北京、天津、唐山老三角城市發展和結構轉型的同時,大力促進新三角城市——廊坊、曹妃甸和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北京市應該大力支援廊坊市的發展,將其作為北京釋放發展能力的重要基地;天津市應該全力支援濱海新區的發展,將濱海新區建設成國內重要的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和重化工基地;河北省及唐山市應該大力支援曹妃甸的發展,將其建設成重要的港口城市與新的重化工基地。通過新三角地區的建設,使京津冀地區的發展重心整體向沿海移動。

(三)建設京津先進製造業增長帶。京津冀地區的發展,應該體現Z字型的産業佈局格局。一邊是建設好以秦皇島、曹妃甸、濱海新區為軸線的沿海一翼,一邊是建設好北京——保定——石家莊為軸線的京廣線為一翼,連接二者的是京津沿線地區。要集中建設由北京——廊坊——天津——濱海新區的連線地帶,成為京津冀地區的主導增長軸,將這一連接眾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區域建設成京津冀地區經濟快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的先進製造業帶,構造貫穿京津兩市富有活力的大都市連綿帶。

(四)適度調整行政區劃。在“強政府,弱市場”格局在短期難以改變,非國有經濟的繁榮尚需時間,政府不免還依照行政邊界進行産業佈局和發展規劃的情況下,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是一種簡潔、快速、有效地重新進行産業佈局的方式。為緩解京津冀地區核心城市疏密不均的格局,促進生産要素相對的合理分佈和促進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可以考慮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建議將廊坊劃入北京市的範圍,為北京科技教育能力的釋放尋求落腳之地。要知道,美國的矽谷和128公路都不是在鬧市區産生的。將廊坊劃入北京,不僅可以在現行體制下為廊坊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推動力,也會為北京的發展提供可以作為的更大空間,還可以為全國各地的行政區劃改革積累經驗。要吸收華北和其他地區的電子、化工、機械等類科研院所、工科院校進入,將廊坊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與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五)重視在各類園區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六)積極推動京津冀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

促進錯位發展的政策

在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中,一體化不是泯滅各個城市的發展個性與獨特優勢,而是強調各個城市形成各具優勢和特色的産業。要鼓勵京津冀地區的差異化發展,把鼓勵政策、限制政策和誘導政策結合起來,促進各個地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行錯位發展的政策,建立起符合市場競爭規律又能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産業結構,形成城市之間的合理分工,促進城市之間的平等合作和優勢互補。

(一)要明確京津冀地區産業發展的總體方向,界定主要城市和區域的産業定位。充分利用京津冀資源豐富多樣、經濟基礎良好、科技實力較強、文化底蘊深厚、陸海空交通發達的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功能和作用,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將京津冀地區建設成以重化工業中下游産品為主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發達的高新技術産業基地,推動京津冀地區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和各類産業的協調發展。

北京已將其發展方向確定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稱、宜居城市,應該主要發展電子資訊、新材料、汽車製造為主的先進製造業、現代金融業、資訊服務、科技教育、文化博覽、旅遊等産業,成為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和民營企業總部的中心。針對2008年奧運會舉辦,北京應積極發展奧運經濟,突出發展高水準的建築業,提升第三産業;發展科技含量很高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等産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天津主要發展以電子資訊、汽車、化工等為主的先進技術製造業、以港口為主的交通運輸業,並充分利用天津沿海區域鹽、油、氣資源豐富的特點,積極發展以石油化工為主的多種化工工業,大力開拓離岸金融業務;

河北省應利用冀東豐富的資源與良好的港口條件,積極發展鋼鐵、化工、建材等資本密集型重化學工業,並大力發展食品、紡織、服裝等勞動力密集型産業,同時主動接受來自京津地區的産業轉移。

(二)推動京津冀地區的産業結構優化與産業升級。充分利用京津兩市科技人才眾多,科技創新能力較強、金融支援基礎雄厚的特點,積極發展技術密集型産業、面向産業鏈條下游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整個京津冀應該積極利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産業。要注重運用現代先進技術與實用技術,改造京津冀地區能源、鋼鐵、建材、有色冶金、化工、電力等傳統産業,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三)將京津一些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傳統産業轉移到河北發展。從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和經濟效益提高等綜合因素出發,應考慮將京津兩市能耗高、物耗多、水耗大的産業如鋼鐵、化工、紡織等類工業轉移到原材料豐富和自凈能力強的河北地區,並按照環境準入標準對産生環境污染的老舊工序與環節進行更新改造。

(四)提高河北企業的配套服務能力。在京津冀三地的經濟關係中,京津兩地的電子、汽車等類大型製造業企業影響力較大,産業鏈條長,零配件需要多,但是近年來這些企業將零配件的選購仍然主要放在南方省份,究其原因,是南方企業的交貨快、價格低、市場反應快,零部件品質高。河北企業要想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就必須提高主動服務意識,降低服務價格,提高産品品質,遵守合同約定。只有提高配套服務能力,才能在配套服務的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五)在河北建立面向京津市場的資源農副産品供應基地。要面向京津地區生産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為京津居民提供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為京津食品加工工業、餐飲業等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來源。要重視河北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的建設,促進生態農業、城郊農業的發展,推動農業産業化進程。

促進規則約束的政策

要通過制定京津冀地區共同遵守的區域公約,建立跨區域的組織機構,協調各地區的政策行為,督促各個地區採取共同的政策行動,以促進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

(一)規範政府的經濟行為。

(二)推動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尤其要注意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吸引地理位置相對較近的日韓兩國的企業到京津冀地區發展。

(三)深化京津冀地區的體制改革。

(四)出臺支援京津冀地區産業發展的共同政策。

(五)設立産業發展協調委員會。由京津冀三地發改委組成成員單位,各個城市的政府提出本城市和跨地區的産業發展方向,在各個城市之間組織人員進行各個城市之間産業發展關係協調的討論與溝通。

(六)建立京津冀地區産業發展的服務支援體系。包括組建由成員單位參股的京津冀商業銀行或者京津冀建設銀行、京津冀地區市場監管委員會、京津冀地區生産力促進中心,為跨地區的産業發展提供金融、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服務。

(七)建立起京津冀地區針對重大産業發展問題的快速反應機制。要提出為爭奪目標市場或者目標資源,成員單位可以採取的共同行動計劃;並針對可能發生重大經濟、自然、社會突發問題,在區域之間建立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並建立具有高度協作性特點的快速反應機制。

(八)建立京津冀地區的産業發展基金。

(九)出臺面向京津冀一體化的共同性法規。

(作者周民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