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百強縣沿海北上:長三角環渤海灣將挑大梁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2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據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透露,今年全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的前十強分別是昆山、順德、江陰、張家港、常熟、南海、蕭山、武進、紹興和太倉。這裡面江蘇佔了6席,浙江和廣東分別佔有2席。對今年百強縣排名的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徐逢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採訪時説:“長三角地區勢頭強勁,全國經濟重心正在向長三角和環渤海灣轉移,這是大勢所趨。”

金融重心轉移帶動長三角崛起

廣東的順德和南海在2002年中國最發達100名縣(市、區)排行榜中分列第一和第二。“廣東的發展潛力出現下降趨勢,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學習江浙模式,長三角已經代替珠三角的第一位置。而且,東北現在也在快速上升。”記者在浙江溫州採訪時一位主管工業的副縣長説。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霞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廣東出現排名下滑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長三角地區的發展依託高新技術,整個經濟結構升級也符合我國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廣東舊有的來料加工産業的升級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會趕不上長三角的步伐。

“金融重心的轉移是導致經濟重心轉移的根本原因”,徐逢賢説,珠三角的代表是廣東,廣東的亮點又在珠海和深圳,珠海以澳門為後盾,深圳憑藉香港優勢,香港和澳門的金融優勢隨著1998年的金融危機,而逐漸被上海浦東所取代,長三角的崛起也是金融重心轉移的一種效應。

江浙風頭正旺

2005年的中國最發達100名縣(市、區)排行榜中昆山列第一位,據邱曉華透露,在即將公佈的百強榜中,浙江有30個縣(市、區)上榜;江蘇有18個上榜,比去年多2個。

“江浙的發展和這些年國家産業政策的調整相合拍”,徐逢賢指出,江浙依託上海優勢使自己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江浙的産業基礎在全國都是比較好的,很容易吸引外資。他舉例説,江陰一個城市有19家大型企業,而且有11個企業進入股市,這在全國排第一位。

劉霞輝指出,浙江的基礎不如江蘇和山東的基礎,但在榜中卻佔有30個席位,其原因是浙江的縣市鄉鎮企業是從“空白”開始發展,民營企業不會受到政策的制約,不存在國企改制的困難。尤其是浙江的輕紡工業發展很快,再加上外銷渠道比較多,地方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浙江把廣東所有的優勢都佔全了”,劉霞輝説,再加長三角勞動力人口和受教育人數要比珠三角多,所以長三角還會往上走。未來我國經濟重心的大趨勢是往長三角和環渤海灣轉移,而環渤海灣還會更強大。

經濟重心會向環渤海灣靠近

邱曉華指出,地處環渤海灣經濟圈的山東也突飛猛進,佔了20個席位,這一數字超過了江蘇和廣東。

劉霞輝分析,首先是山東所處的環渤海經濟圈的政策環境比較寬鬆,山東沿海地區鄉鎮企業基礎比較好,加工工業一直是山東的強項。此外,中韓雙邊貿易發展很快,我國外資中南韓投資比重很大,而且連年攀升,渤海灣經濟體中就數山東與南韓的經濟關係最密切。山東靠近南韓,利用南韓的産業轉移與投資,發展自己的製造業和貿易。同時,由於最近幾年上海等大城市的成本上升很快,許多中小企業的投資開始往成本比較低的地方轉移,恰好山東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所以環渤海灣經濟區會繼續保持這種增長並超過江浙。

“山東以前是資源外運的省份,能源會是山東發展的優勢。”徐逢賢認為,由於這些年山東等環渤海灣地區缺少很好的發展機會才使得經濟增長比較慢,但環渤海灣的資源優勢會在以後發展中起到很大作用。他還認為,在未來,由於遼寧、天津、河北等地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環渤海灣吸引外資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記者 王栗濤)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