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易憲容:如何評估國內銀行改革新進展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14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最近,有機會到了幾個省市,與一些基層銀行的工作人員交流。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有兩個問題十分突出:一就是近幾年來國有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改革上面熱火朝天,下面基層則感覺變化不多,有些人甚至説下面基層根本沒有變化;二就是大家關注2006年底國內銀行業完全業開放之後,如何面臨外國銀行業的競爭。

當時,我給他們回答是,近幾年來國內銀行業的改革,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革,無論是從改革的規模、速度還是深度等方面來説,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不良貸款率的下降、銀行利潤的增長、銀行組織形式及運作規則的變化、銀行的股份制改造等,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銀行的企業文化、管理層及職工的思維觀念在短期內要得到完全的改觀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這種改革必然是一個利益關係的大調整,在這種利益關係調整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不能得到改善時,銀行改革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也就自然呈現了。

對於如何應對外國銀行競爭的衝擊,我認為目前不用太擔心了。一是中國的銀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競爭,市場份額基本上為不同的銀行所佔有,儘管國有銀行所佔比重較大,但基本上也是競爭之結果,外國銀行想借開放之力進入國內市場並非易事。早幾年不少外國銀行在深圳經營沒有幾年就紛紛打道回府,原因就在於此。

也就是説,外國銀行業並非會採取搶佔市場份額的方式來佔領國內市場,而是會以本土化的方式參股國內不同的商業銀行,並由此來傳輸該銀行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及種種風險管理控制技術技能。可以説,在未來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國內銀行業的競爭肯定會成為國內商業銀行之間、國內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之間及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如果説,這種競爭格局一旦形成,國內銀行業自然會走向良性發展之軌道。

二是這幾年的銀行業改革使國內銀行業體質得到明顯增強。這不僅表現為不少國內銀行財務重組、組織結構的重造上,也表現為銀行業運作機制的改變、經營理念的變化及用人機制的更新。近幾年是國內銀行業改革步伐邁得最大、經營業績最好、成長最快的幾年,也正是國內銀行業的快速成長自然縮小了與國際銀行業的差距。

三是在高端服務上,無論是國外銀行推廣出什麼新産品與新服務,國內銀行在短期就能夠模倣。而且目前國內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大量的受到良好教育的金融人士紛紛進入國內銀行業,這種學習與模倣更是便利。近幾年來,國內銀行業的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等方面都是這種快速模倣之結果。

四是國內銀行的全面開放,並不是説WTO的規則可以網羅國內銀行業中所有的經濟行為,對WTO規則的調整與完善,對國內銀行業制度的創立與調整,肯定是一個持續漫長的過程。當制度規則的設定權仍然是自己掌握時,國內誰也不會制定新規則來給自己的行為設立障礙而有利於他人發展。

以上討論的兩個問題實質不外乎一點,就是如何來評估近幾年國內銀行改革的成效。

對此,我曾與國外的朋友談到一個基本觀點,就是首先要縱向的去比,看看我國銀行業這幾年來改進了沒有,進步了沒有。我們只要查看一下國內銀行業所公佈的數字(當然這些數字可能有人會認為不是那樣準確),只要看看這幾年央行及銀監會所公佈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就可以發現:正是這幾年國內銀行業的重大改革(如市場、産品、機制、制度安排等),才保證了國內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才避免了不同的金融危機在中國發生。

當然,從國內銀行業的改革與現狀來看,和現代商業銀行業差距還實在太遠。而且,國內銀行業改革的滯後仍然是國內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這種滯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銀行業的計劃經濟觀念仍然大行其道,追求規模擴張而對資産品質及風險規避的重要性考慮不多。早幾年,政府對四大國有銀行下達每年下降3-5%不良貸款率的指標,結果看上去計劃指標是完成了,卻造成了2002-2004年銀行業的信貸嚴重失控。各大銀行為了完成這些指標,拼命競爭在短期內不會發生不良貸款的個人住房信貸業務。在這個期間,無論是任何人只要去購房,沒有不能夠從銀行貸到款的,甚至有些銀行為了讓個人做成這筆住房信貸業務而幫助個人造假證明。這樣做是讓銀行的貸款規模上去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迅速下降了(因為不良貸款的分母擴大但分子不變),但銀行的信貸卻失控性的迅速擴張,有些地方的房價通過這種銀行的金融杠桿而快速飚升,房地産泡沫出現。

即使在目前,國內的一些地方的銀行還正準備來改變個人房貸急速下降的狀況,否則就無法完成上面所下達的計劃指標。其實,有幾個問題這些銀行沒有弄明白:一是要完成的計劃是在以往信貸失控基礎上形成的,而以這種計劃為銀行的經營目標,只能導致進一步信貸失控;二是以信貸失控為基數的計劃,是在嚴重違規操作情況下達成;三是數量性的銀行信貸盲目擴張,在房地産週期性上升時期,其風險可能不大,但這種貸款一般都是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上。長期來看,房地産週期性下降同樣必然,一旦房地産週期性下降,那麼個人住房消費信貸的品質就得嚴重質疑了。

可以説,目前國內銀行業過分注重規模擴張,輕視資産品質是一種普遍現象。不少銀行的業績考核往往是看該銀行的擴張規模、擴張速度、貸款條件高低,從而使得一些無利可圖甚至危害銀行長期發展的有巨大潛在風險的業務大行其道。如果這些方面不改進,僅僅是以“棘輪效應”的方式來過分規模擴張,那麼國內銀行新一輪的不良貸款又會出現了。而不良貸款不僅會吞食銀行的賬面利潤,也會嚴重削弱銀行業的競爭力,限制銀行業的發展。

其次,是對銀行資本必須覆蓋風險的認識不足。可以説,銀監會成立以來,對銀行資本充足性的認識已經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高度。其含義有:一是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一家銀行的安全性;二是銀行資本的主要功能是要覆蓋銀行業務發展中的風險敞口;三是銀行資本覆蓋業務風險敞口又是有限的。任何商業銀行的規模擴張都不是隨心所欲和無限的。因此,在監管機構看來,最低資本充足率是現代商業銀行得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近幾年,國內銀行業,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正在朝這方面邁出大步。如匯金向中行、建行、工行等銀行的注資。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四大國有銀行為了滿足最低資本充足率,相互持有次級債是一個十分形式化的事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際上的一些大銀行資本充足率都達到10%以上,而國內銀行則與此差距則很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內銀行全面開放,國內銀行業如何來應對國際銀行業的競爭是令人質疑的。

最後,在銀行的風險管理、量化與控制方式上,儘管監督機構一直在出臺相關的規定與文件,如最近銀監會通過了《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監管手冊》,希望對國內銀行業的市場管理具體細化,如對銀行市場各風險點設計相應的檢查方法和程式,促進提高監管人員對市場風險監管的專業水準和現場檢查的有效性,及時了解掌握和評估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的真實情況和風險狀況,引領商業銀行儘快提高市場風險管理水準等。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基層銀行工作人員不僅缺少相應的知識,而且要達到銀監會所規定的操作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易憲容)

相 關 新 聞
· 易憲容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