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易憲容:浮動匯率下的企業風險管理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17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最近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升值2%,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國外的不少金融機構及一些企業,更是認為人民幣將進入一個升值的通道。

不過,對於這次人民幣匯率改革,重要的不是匯率水準的變化(如人民幣升值多少對哪些行業有多少影響,對什麼企業有多少影響),而是在於匯率制度的改變及匯率形成機制的變革上。這意味著我國從此進入真正意義的浮動匯率時代,這不僅使那些與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業務聯繫緊密的企業將要更多的面臨匯率風險,也促使那些與國際貿易關聯不大的企業與民眾增加匯率風險之意識,即匯率風險的意識納入企業與個人經濟行為決策中。

在浮動匯率的時代,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如果對匯率波動所帶來風險認識不足、對匯率風險的防範不足或防範能力太弱,他們就可能遭受巨大的匯率風險。比如,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不少企業日元外債較多,在當時日元升值時,由於沒有採取有效對衝,一些企業的利潤被上漲的日元匯率吞噬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人民幣多年來一直與美元掛鉤,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又多以美元結算與計價,因此,企業對匯率風險的意識仍然是十分薄弱。一些企業甚至於對匯率風險熟視無睹,將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視為“不可抗拒力量”。因此,當我們進入浮動匯率時代後,如何通過規避匯率變動風險來保障企業的正常經營成果,已成為每一家企業都無法回避的大問題。

一般來説,公司因匯率變動而必須承擔的風險有三種:一是換算風險;二是交易風險;三是營運風險。

換算風險又稱為會計風險,它是因每會計年度結算時,公司必須編列合併財務報表,如果一家公司有子公司在國外,就得承受換算風險,就得先將子公司以外幣編制的財務報表轉換成以母公司所在地貨幣編制財務報表,再進行合併。由於合併報表的編制涉及到匯率的換算,因此報表上的利潤會因為匯率的變動而産生變化。由於換算風險是因會計上處理而産生,因此同一公司在不同會計準則下,有可能承擔不同程度的換算風險。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會計換算上基本上以現行匯率法與時點法並用。

對於換算風險的管理,儘管對不同的管理者來説,目前仍然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論題(因為不少人認為積極地規避換算風險可能會增加交易風險),但如果要管理換算風險,至少有三種方式,一是資金管理;二是資産負債表避險;三是遠期合約避險。在這裡,我們先分析前兩種方式,後一種方式在交易風險中再討論。

用資金管理的方式來規避換算風險,重點在於必須正確預測出子公司所在地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如果預期所在地貨幣升值,則要增加所在貨幣的資産減少該地負債。如果子公司位於強勢貨幣的國家,則應減少該種貨幣持有的負債;反之,如果子公司位於弱勢貨幣國家,則應減少以該種貨幣持有的資産。由於跨國企業母公司與子公司彼此之間常有資金移轉,因此可以透過改變資金移轉的方向、金額及時間來減少換算風險。母公司與子公司彼此之間常有商品買賣交易,也可以透過這些商品的買賣來規避部分換算風險。如子公司所在地的貨幣將要貶值,則子公司賣産品給母公司時,其移轉價格在合法合理的範圍內要儘量壓低,反之亦然。另外,公司應儘量以強勢貨幣作為應收賬款的計價貨幣。當然,貨幣的強勢與弱勢都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轉化。只有密切地關注該貨幣變化及合理預測變動趨勢,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資産負債表避險的基本精神是要使合併資産負債表中的凈承受風險的資産等於零,即要使將承受風險的資産等於將承受風險的負債。這樣一來,不管匯率朝哪個方向變化都不會導致換算風險。

交易風險是指公司以外幣計價的合約現金流的本國貨幣價值可能會因匯率變化而産生變動。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必定經常會與貿易夥伴或金融機構簽訂各種合約,不論簽訂的是哪一種合約,只要以外幣作計價單位,則此合約就會帶給公司額外的交易風險。也就是説,只要公司有以外幣計價的合約現金流,就要承擔交易風險。

比如,企業與外國貿易夥伴進行賒銷或賒購,從報價開始一直到貨款收齊,其間經歷三個階段的風險,報價風險(賣方以外幣報出單價,到雙方簽約為止);訂貨風險(從簽約開始,到交貨為止);收款風險(從交貨開始,到貨款收齊為止)。公司真正承受交易風險是從簽約開始,一直到貨款收齊為止。而且交易風險的原因,還包括以外幣計價的借款或投資,簽訂外匯遠期合約等。如以外幣計價的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以外幣計價的長期投資的應付利息和應收利息、尚沒有列入財務報表中的以外幣計價的銷貨承諾和購買承諾、尚未交割的外匯遠期合約等都構成了公司交易風險的原因。

為了衡量交易風險,公司可以試著將交易風險數值化。公司一旦衡量出其承受交易風險的程度,便可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規避交易風險。市場上已有的金融工具有,遠期合約、貨幣市場、期貨合約、選擇權合約。採用遠期合約避險是管理交易風險最受歡迎的一種方式,但遠期合約外匯交易也有一些不足,它要求在簽訂外匯買賣合約時必須確定企業未來收付外匯金額、收付期限與交割日期。一旦合約簽訂就得按時、按量進行交割。但公司經營上往往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公司完全按照合約的要求來做是困難的。

採用貨幣市場規避交易風險就是將未來要做的外匯買賣,提前于目前完成,以便於鎖定即期匯率。如,一家公司將在一年後收到1億美元的貨款,為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上升的風險,公司可以與銀行簽訂一年期遠期外匯買賣合約,將匯率鎖定。到期時,企業按約定的匯率結算,從而減少人民幣可能升值的交易風險。至於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儘管目前國內還沒有對人民幣的産品,但隨著人民幣匯率改革,這些外匯避險工具會陸續推出。

公司除了利用市場上已有的金融工具之外,也可運用管理上或經營上的策略來規避交易風險,即操作性避險。如報價策略,如果一家公司以賒銷方式賣産品到國外,或以賒購方式向國外買産品,公司就得考慮以哪一種貨幣計價最合算。一般原則是儘量以強勢貨幣為賒銷的計價貨幣,以弱勢貨幣作為賒購的計價貨幣。

提前收付或延遲收付策略。公司若有以外幣計價的應付賬款或借款,如果這貨幣是強勢貨幣,即該外幣預期會升值,則公司可採取提前付款策略減少或避免外匯損失;若該外幣是弱勢貨幣,情況則反之。

外匯風險分攤。外匯風險分攤的方式就是在主約上附一個價格調整條款,允許匯率在某一上下的區域內調整,若真正的匯率波動超過此上下限,則超過部分所引起的差額由買賣雙方平均分攤。當然,其他的方式還有風險沖銷等。

營運風險是指公司非合約現金流的本國貨幣價值有可能因非預期的實質匯率變化而産生變化,因而影響公司整體的價值。一家公司所承受營運風險的程度則是衡量實質匯率變化會影響公司整體價值到何種程度。營運風險的産生主要是因為兩國經濟因素的相對變化而引起實質匯率變化,進而影響到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情勢,因此營運風險又稱競爭性風險。營運風險與交易風險合稱為經濟風險。

實質匯率的改變會引起産品相對價格變化,因而會改變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競爭力。公司在面對本國貨幣實質升值時,就得判斷這種升值是長期或短期的,以此來決定是保住價格以維持利潤還是以犧牲利潤來保住市場佔有率。如何來管理因實質匯率變動所帶來的營運風險,一般來説是採取多元化策略。如産品市場多元化、生産地點多元化、原料來源多元化等。其中還有自然避險、外幣轉換及外匯交換等多種方式。 (易憲容)

相 關 新 聞
· 易憲容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