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樊綱談宏觀經濟波動與企業發展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2 月28 日 | 文章來源:

樊綱簡歷:樊綱,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著名經濟學家。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1953年9月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湖北大學經濟係(七七級)政治經濟學專業,198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係,主攻“西方經濟學”專業。198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1991年獲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論文獎,1992年至1993年任《經濟研究》編輯部主任,92年被破格晉陞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3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1994-1995年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著作有:《公有制宏觀經濟理論大綱》、《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比較與綜合》、《市場機制與經濟效率》、《漸進之路--對經濟改革的經濟學思考》、《中國漸進改革的政治經濟學》等。

本文核心提示:

■經濟過熱與否在於總供求關係是否平衡

■經濟失衡表現為供求關係缺口自我擴大

■防止經濟過熱要從冷的時候的開始著手

■怎麼看待有了宏觀調控之後的經濟過熱

■匯率調整:壓力大時堅決不能做

現在企業發展有很多戰略,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問題,都需要應對。但是市場經濟是有波動的,社會會發生波動,波動會帶來風險。中國企業面對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怎麼具有自己的動態發展戰略,怎麼應對一次次的經濟波動。市場經濟本身規律是什麼?為什麼有宏觀經濟學?為什麼需要有宏觀經濟政府?有人討厭中國政府宏觀經濟,為什麼一天調來調去?都是有道理的。我們的企業怎麼在經濟市場的波動中實現自己的發展,在高峰和低谷、在高漲和蕭條的過程中使自己生存、發展,特別中小企業。

市場經濟本身是市場經濟還是不是市場經濟,反正這個社會充滿了利益衝突。世界有很多利益,我們的社會還有其他很多利益主體,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因此我想講的問題除了講企業的利益在什麼地方,可能著重講的是別人還有利益,講講社會的利益,講講利益的均衡。宏觀經濟涉及的問題不是一個、幾個企業的問題,而是眾多企業的問題,不是一個企業界的問題,而是還有其他利益集團的問題。經濟學者可能做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當著企業的面講政府的利益,當著消費者的時候講生産者的利益,當著生産者講消費者的利益。張揚張揚別人的利益,使我們了解社會還有一定的需要,還需要均衡,這樣可以使我們看問題更全面一些。

下面分幾個問題講講宏觀經濟和企業發展當中的問題。

一、經濟過熱與否在於總供求關係是否平衡

我們剛剛經歷了一次宏觀經濟波動,1997、1998年經濟蕭條,通貨緊縮,那是前一輪的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結果。到了97、98年以後經濟逐步回升,一直到2000、2001年經濟回升。2003開始出現經濟過熱的趨勢,2004年最開始的時候,去年年初的時候經濟到了比較熱的時候,這次也不是特別熱,用人體42度作為發高燒講,2004年初到了39度,2003年開始討論宏觀經濟過熱的趨勢,2004年最初已經到了相當過熱的程度。然後政府開始採取宏觀調控的政策,現在經濟逐步開始平穩下來,增長速度逐步平穩了。這就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我不再去著重分析去年經歷的辯論的問題,包括是什麼引起的過熱、過熱的表現是什麼、怎麼判斷過熱,我們不詳細討論這些問題。但是還是要講幾個問題,幾個有關經濟是否過熱、有關經濟波動的現象、問題分析。

過熱不過熱不在於實際經濟水準高低,不在於經濟增長速度本身是多高、多低。美國經濟5%已經過熱了,中國經濟8%並不熱,7%還要通貨緊縮,問題不在這裡。問題不在絕對水準的高低,而在於總供求關係是否平衡。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由於各種因素,剛剛發展,基數比較低,體制在進步,勞動力成本低等等,我們的儲蓄率比較高,每年40%的儲蓄率,美國大概百分之十幾,按照全社會來算百分之十幾我們百分之四十幾,因此我們的投資增長速度會高,整個增長速度會高一點。

現在可持續增長速度、可持續不過熱也不過冷的增長速度也許是8%—9%。但是問題不在於實際增長速度高低,判斷經濟過熱不過熱由一系列的現象來判斷,特別是供求關係是否平衡來判斷。2003年以後發生的這些情況,首先看到是供求關係失衡以後的各種表現。首先的表現就是所有原材料投資品的供給開始緊張,價值開始上漲,而且這次不是中國的價格上漲,而是全世界的價格在上漲。因為現在中國經濟大了,中國的需求量大了,要想經濟增長不僅僅用自己的資源,要用全世界的資源。中國僅僅靠自己的資源不可能實現增長,就像日本如果僅僅靠日本自己的資源不可能實現增長,中國要想增長一定要利用全世界的資源,這次我們已經在朝這個方面發展。然後一系列的基礎産品都開始出現短缺,2003年大家還在辯論是不是熱,2003年全國24個省停電,2004全國26個省停電,福建省有的一星期停5天電,浙江停4天,江蘇停3天,廣東停2天,很多地方停到了老百姓的家裏,大熱天不能開冰箱開空調。有人説這是電的問題,如果電供應足夠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短缺的問題,電力過去政策出現了錯誤,這個可以討論。我們可以假設電過去幾年的增長是正常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到了2003、2004年電力生産水準構成了總供給能力的組成部分。社會的總供給結構能力總是有一定的結構,現在的生産能力就是構成了整個生活能力的一個瓶頸也好,制約條件也好,就是現在總供給的一個內容,一個組成部分。為什麼出現電力短缺,為什麼前兩年沒有生産電,為什麼沒有擴大電力生産能力,因為上一輪的經濟過熱導致電力生産能力過熱,前些年出現了電力生産過剩,因此導致決策是少建電廠,不管歷史怎麼樣,反正到了2003、2004年電力供給是這樣的,我們的用電需求突然膨脹,結果導致了供求失衡,這是總供求失衡的一個表現。

有人説電力失衡,假如沒有電就沒有失衡,我們假設一下。假如中國的沿海地區都開足馬力生産,下一個大的瓶頸是什麼?下一個大的瓶頸就是各種原材料的緊張會更加劇烈,現在已經劇烈了,以後會更加劇烈,比如鋼鐵、鐵礦。!這就是供求關係失衡的結果,當然不都是中國的問題,但是有中國經濟過熱的因素。

這是供求關係,所謂經濟過熱的第一個表現,其中還有一些價格的表現。所有東西既然出現短缺,價值就開始上漲,原材料價格高漲有問題,我們現在仍然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是總供求關係失衡的基本的表現,我們要從這些表現上來看經濟是否均衡,是否出現過熱或者是否出去過冷。過冷是什麼意思?過冷就是生産能力過剩,過熱是生産能力不足,出現蕭條危機。

經濟失衡表現為供求關係缺口自我擴大

一旦經濟出現失衡,就會出現波動,失衡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供求關係的缺口會自我擴大,會産生動態的惡性迴圈。不僅是靜態的供求關係出現差口這個現象,而且這個差額本身會導致動態的進一步變化。什麼變化?一旦出現通貨膨脹的趨勢,一旦出現需求大於供給這种經濟過熱的局勢,需求就會進一步自動的膨脹,價格就會進一步上漲,投資就會進一步的擴大。就會向通貨膨脹方向進一步惡性迴圈,什麼道理?一旦出現短缺,價格開始上漲,價格上漲利潤開始上漲,利潤開始上漲,諸位企業家的投資開始上漲,投資進一步上漲,投資一旦進一步上漲,總需求就進一步擴大,需求進一步擴大,價格進一步上漲,需求進一步擴大。再加上人們的心裏買漲不買跌,一旦這種趨勢形成就會惡性膨脹,一旦反過來,一旦經濟出現過剩,出現失業,出現通貨緊縮,從動態的角度看,也會惡性迴圈,越來越往低走。一旦出現價格下跌,越下跌,投資者的利潤越下跌,利潤越下跌,大家越不投資,越覺得存在過剩生産能力,越存在過剩生産能力越不投資,越不投資需求越緊縮,需求越緊縮,價格越下降,利潤越降低,投資越下降,需求越不足,就越是出現通貨緊縮,這是前些年遇到的情況。這就是所有經濟失衡之後不僅僅是靜態的現象,後面是一個動態的結果,它會惡性迴圈。當然後面要講宏觀政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打斷這個惡性迴圈,不讓他再進一步擴大下去。

這是經濟失衡之後産生的第二種結果,第一種是靜態失衡,第二種是動態失衡,會惡性發展。

防止經濟過熱要從冷的時候的開始著手

經濟過熱或過冷,最終會走到極限,走到極限之後就會出現一系列其他的後果。經濟過熱的最終後果就是産生大量的過剩生産能力。因為前面大家投資,利潤好、價格高,於是大家往裏投。而且價格高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就是現在討論原材料價格什麼時候能下降,什麼時候能平穩,全世界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討論的背景就是一旦供求關係形成,它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存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存在著供求的缺口。因為生産能力、供給能力不是在很短時間內能夠調整的。你可以在現有的生産能力下加班加點做點事情,但是呢你要真正擴大生産力,就需要投資,需要開礦,需要採礦,需要運輸,需要設備、投入等等,至少需要2、3年到3、4年的時間,現在全球也不是説沒有礦,也不是説沒有資源,而是現在那些資源行業要想擴大生産能力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投資就會非常的都過熱,價格都不高,就會出現過度投資。過度投資就是投資的速度超過了最終的需要速度,最終出現大量的過剩生産能力。過剩生産能力出現以後就出現生産能力過剩的經濟危機,出現經濟蕭條,轉化為通貨膨脹,轉化為通貨緊縮,轉化為失業、轉化為生産能力的閒置、過剩等等問題。反過來嚴重的通貨緊縮又會導致下一輪的經濟通貨膨脹。因為嚴重通貨緊縮長期大家不投資、不擴張,結果需求慢慢恢復起來,恢復起來之後呢,由於過去經濟投資不足,又産生了過度投資,這兩種情況過熱或過冷會相互轉化。前面講的是靜態的,供求失衡,然後動態的供求失衡會擴大,第三點供求需求的各種狀態會相互轉化。

所以去年前年討論宏觀經濟是否過熱的時候,有一個學者説中國經濟不怕熱就怕冷,這句話我非常同意,但是想想,我們為什麼會出現冷?冷是怎麼來的?天下的冷是怎麼來的?天下經濟的蕭條都是由於經濟過熱造成的。美國前幾年IT泡沫的崩潰,那一輪的經濟蕭條是因為美國IT泡沫的出現。日本15年沒走出低谷是因為日本前面有十幾年的泡沫,經濟過冷是因為經濟過熱造成的,而且真正要防的東西不是過熱,而是過熱之後的過冷!過熱沒有什麼可怕的,過熱大家的日子都好過,過熱有沒有無效率現象?經濟的波動都是對效率的一種偏離、一種損失。太高的時候的損失就是過度利用,過度開採,加班加點。比如,公路的超載是無效率的,因為它把私人成本轉加為了社會成本,過快的損耗了高速公路,産生了無效率,因此我們現在叫治超(治理超載)。為了運煤,全國停電,為了運煤,交通部門只好運煤車超載的時候可以放一馬。這類過熱的時候有沒有無效率?有無效率,但是這些無效率比起經濟危機的無效率、比起經濟生産能力過剩的無效率是小巫見大巫,是一個零頭。真正的無效率是這些動蕩過程中産生的過剩生産能力的閒置,大量的機器設備的閒置,最後甚至砸機器、倒牛奶。從小學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無政府狀態經濟週期,資本主義的無政府狀態的缺陷所學的東西,然後人員失業,大量的生産能力閒置出現低谷,本來能夠生産這些東西卻生産不出來。

這是經濟理論上、政策上,最可怕的東西,而防熱——真正要防的不是熱的時候的問題,而是冷的時候的問題!那有人説能不能永遠熱下去?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投資過度的話,早晚會遇到生産能力發展所必面對的市場需求的界限。先不舉中國的例子,先舉國際的例子,舉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例子,IT泡沫,寬頻投資建設。IT革命最突出的就是大家上網,可以用網路。用網路就要鋪寬頻,而且當時寬頻需求確實高漲,大家看好,大量投資包括風險投資都投寬頻。就投呀、鋪呀,突然大家發現,鋪下的寬頻一百年都用不完,後來有人論證是50年。需求沒有那麼多,於是寬頻的鋪設突然停止,生産寬頻的企業突然沒有了訂單,寬頻的投資突然停止了,生産寬頻投資的停止,導致為生産寬頻行業提供供應部門的生産停止,整個需求迅速萎縮,出現大量生産閒置,需求迅速萎縮導致經濟蕭條。美國還好,IT泡沫美國是走在前面,他為全世界生産IT、寬頻,所以他的寬頻生産能力不會因為國內需求停止而停止,全世界還在鋪,因此生産能力沒有不蕭條,一輪主要是房地産、電力,造電場,最終週期裏的其中一個例子,先不説鋼鐵、水泥的問題。有兩個部門,一個是紡織,因為加入世貿組織,需求看好,而且確實訂單在一個勁的增長,按照當時的訂單擴大生産能力,購買設備。2003年半年的時間紡織業總會的人告訴我投資的增長速度達到了600%。走著走著到了年底,美國人突然對中國的一些紡織品重新實現配額制。西班牙人燒了中國的鞋,05年取消配額,全世界限制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什麼道理?這個市場是有界限的,市場不是無限可以增長,以為總會高速度增長,於是很快我們的紡織品行業面臨生産能力過剩的問題。

再一個例子,汽車行業。根據前幾年中國汽車增長50%、60%安排生産,結果造成了最初有一個高漲這是特殊情況,是超常的增長,一旦當作長期的增長,大家都蜂擁而至産生過剩增長。這就是經濟波動的全過程導致的後果。

這個過程在中國現在發生,原因很複雜,比如剛才進的,最近中國經濟這次為什麼會有過熱,主要是投資增長過快,有很多因素,其中有好的因素,這次是民營企業過快增長,同時也有國有企業的問題,軟約束的問題也存在。這次主要的部分還是地方政府城市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大學城一系列的擴張計劃,大家都搞城市擴張,而且地方政府都是五年行為預期,都恨不得在五年裏把20年的地批出去,結果全國成了一個大工地,全國都需要水泥,産生了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的大量需求。

這裡有傳統體制的問題,和市場經濟相比,確實很多是傳統體制的問題,但是總的來講確實很複雜,有傳統體制的問題,也現代市場經濟的問題。

大家覺得現在要搞市場經濟,從長遠來講,我們的經濟也確實在朝市場經濟的方向發展。大家經常提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搞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不會過熱,傳統經濟過熱,市場經濟不會過熱。傳統體制下需要政府加以調控,現在搞市場經濟了政府是不是就不要調控了?!就不會有波動了,也需要政府調控。因此把傳統經濟的問題抽象掉,假定我們把計劃經濟、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的問題都抽掉,就想像市場經濟的問題。假如我們都是民營企業,假如我們是市場經濟,會出現什麼情況?世界上最早的經濟波動可不是計劃經濟波動,都是市場經濟波動週期,是西方經濟發生了問題了,首先是因為這些。

計劃經濟過去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什麼原因?因為計劃者發生錯誤,可能錯誤更大。同時搞計劃經濟,搞了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花別人的錢,總是饑渴,所以投資總是過熱,政府要勒住韁繩,但是市場經濟也會出現波動。經濟學者歷來的解釋是,民營經濟市場經濟下為什麼會出現波動?在歷史上大概有兩大解釋,到現在大家還認為是最主要的解釋。第一個解釋就是馬克思經濟週期理論,怎麼解釋的?用人的貪婪、企業家的貪婪、企業家追求利潤,為什麼?如果企業追求利潤要做什麼?第一件事就是控制支出、控製成本,公司不能太大,採購不能太多,需求不能太大,要控制需求。

第二,搞經濟要不斷提高效率,不斷改制,不斷進行企業改革、管理改革。為了競爭,要不斷的進行技術進步和提高,爭取用同樣的成本創造出比別人更好的東西,或者是生産一個東西比別人成本更低。

要進步就要研發,就要進行設備的更新,要進步就要不斷的進行投資,生産能力會逐步擴大,隨著技術的改進不斷擴大。但是擴大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需求的界限。因為你在壓低工資,你不能擴大支出,要節省每一個銅板,需求不能擴大,因此生産能力的擴大速度總是快於消費的速度,於是最終會導致生産能力過剩的危機。這個因素到現在只要搞市場經濟,只要搞民營企業,只要追求利潤,市場經濟內在邏輯決定內在供求關係會區域不平衡。

第二個解釋經濟週期的理論,就是預期錯誤。

前面是關於人的貪婪導致經濟波動忽視了一點,我是貪婪的,但是假如我預期都是正確的,我知道需求有多大增長,我們可以測算出有多少需求可以滿足生産能力,就會有過度投資,這裡就有一個預期正確不正確的問題,是否能力正確的預期到供求的增加。這是現代經濟學的鼻祖、凱恩斯理論,宏觀經濟學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用預期錯誤解釋經濟波動。概念是企業家動物精神,也就是企業家的非理性行為。什麼非理性行為?預期受心理因素影響,對未來樂觀,對未來市場需求預期就好,就多投資,於是經濟繁榮,就業增長,而且不僅是一個企業家跑,還有人氣,還可以互相傳染、互相影響,一個企業家這樣,大家都這樣,不僅是企業家這樣,這個還會被銀行家接受,銀行家會貸款。銀行家的心情不好,你的故事他就不相信,不給你貸款。你的美好故事讓銀行家相信了,他才給你貸款,你投資才能實現,經濟才能發展。一旦大家心情不好,大家不投資就出現蕭條,就出現失業,叫企業家的動物精神。

中國又是一個初級發展的市場經濟,企業家預期不預期還沒有完全提上日程,只要看到邊上有人掙錢就往裏投,動物精神。看到一個機會,不會分析市場未來,不分析別人是否進行這樣的投資,不分析你生産的時候市場供求是什麼樣子,有多少人供給有多少人需求,不分析這個事情就盲目做投資,更會出現盲目投資,更是動物精神。

一説這個大家可能就有很多例子,去年最典型的例子03年的十月份,當時汽車生産過剩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03年的10月份發改委收到的從南方一個省遞交上來的關於新建汽車廠的待批的申請報告是40份,每一份都不是生産幾輛車,都是幾十萬輛車,都是幾十億的投資,打造民族品牌,還不是國有企業提出的,都是民營企業。這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會有波動,市場經濟內在的衝動和規律,加上真正預期的錯誤,人們不可能有完全的資訊,不可能有完美的預期,因此更可能會有錯誤,迄今為止人類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市場經濟沒有波動做不到!

第一個問題是總供求關係失衡會産生波動,第二個解釋就是為什麼波動,第三就是有這麼多波動怎麼辦?人類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這次又有一個爭議,國際也有,市場經濟有波動,有沒有波動不説,要不要由政府調控。搞市場經濟了,政府要退出了,民營企業的錢要企業家折騰,不要政府干預。這樣的建議也沒有什麼新鮮,而且人類歷史上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沒有政府,沒有宏觀調控政策。我們回顧回顧沒有宏觀調控政策是一個什麼情況,宏觀調控政策是什麼來的。

從市場經濟開始形成,18、19世紀,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西歐北美的市場經濟都是屬於沒有政府的市場經濟,都是沒有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每七八年來一次經濟波動、經濟危機。七八年是這麼分配的,前兩三年投資過熱,經濟過熱,價格高漲,需求高漲,就業高漲。形成了過剩生産能力,突然發現需求不足,生産能力過剩,於是進入兩三年的經濟危機,然後再兩三年經濟蕭條,走出這個低谷,再走入下一輪的經濟高漲。什麼叫經濟危機?就是生産能力過剩的危機,典型的現象就是剛才説的砸、機器、倒牛奶。我們前兩年也砸過機器,電視上大家親眼看過,拿著鋼錘子砸錠。為什麼這樣做?通過消滅一部分生産能力的辦法實現需求平衡。消滅生産能力是什麼含義?就是消滅一部分企業,倒閉、破産。消滅什麼企業?首先消滅中小企業,大企業有一千個辦法度過危機,中小企業從來在經濟波動中首當其衝,從來都是最受打擊的。中國現在有特殊的情況使中小企業特受打擊,因為我們沒有為地方中小企業服務的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因此地方中小的企業更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打擊,但是這只是我們一個特殊因素。除了這個特殊因素,天下所有的經濟波動首先被消滅的生産能力就是中小企業的生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小企業最應該不希望出現經濟波動,最希望經濟平穩增長!

這是過去兩三百年,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大過剩、大危機。人類在那次將近十年的經濟危機中消滅了人類50%的生産能力,加上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才使供求關係重新達到平衡,經濟才重新增長。沒有政府,政府宏觀調控。30年代美國政府請摩根斯坦利操作,找點企業家,控制控制需要、投資,我記不得具體的故事,反正就是沒有政府機構做這個事情,沒有宏觀調控政策。

在兩三百年的時間中人類怎麼看待這個事情,人類想沒想過治理這個事情,七八年來一次,那麼多失業,那麼多破産,導致餓死人,這是人類的災難,是不是想點辦法解決。當然人類在不斷的想解決辦法,當然有很多解決辦法,歷史上革命性出現的變化也是基於兩個大的理論,基於對問題比較紮實的分析。

第一個解決辦法就是馬克思的計劃經濟,我們的計劃經濟是怎麼來的,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怎麼來的?就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無政府狀態七八年來一次的經濟危機上。這些大知識分子看著這麼多人沒飯吃還砸機器、賣牛奶,我們聯合起來,我們共同的有計劃生産,滿足需求,因此才出現了計劃經濟這種思潮,才有後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在無政府狀態下産生的極端的有政府的思想。産生這些都是因為要治理經濟波動。

後來有了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有市場經濟問題,當然30年代、20年代還有人看不清楚,國有企業效率更低,可能會導致更大的波動等等,加上意識形態等等。西方市場經濟出現了大蕭條,大蕭條當中又出現一個新的解決辦法,就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現在所有這些政策都是大蕭條以後才有的,但是大蕭條的産物。凱恩斯寫了宏觀經濟的書,才有了現代宏觀經濟學,才有了現在的宏觀經濟政策,才有了剛才所説的格林斯潘們一天調來調去。現在説不要宏觀調控,發達國家一天都在調來調去,你不要宏觀調控?!意味著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我們是不是要重走一遍,是不是不要政府讓市場自發的七八年來一次波動,那時候還沒有發達國家壓著我們,我們現在還有發達國家壓著我們,要不要波動?去年大概有四五次經濟學者跟我説過,他説你們的企業需要經過經濟危機才能成長。我説你們可以説這個話,我絕對不能説這個話,什麼道理?現在在中國市場上運作的可不僅僅是中國的企業,還有大量跨國公司。經驗豐富、老奸巨滑的跨國公司們,這些企業都是經歷了幾十次經濟危機的倖存者,他們可有經驗應對經濟危機。如果那樣的話,是優勝劣汰,淘汰誰?是中國企業。

第一代企業家對市場經濟波動本身風險經驗不足,我們本身又是弱勢,加上現在還有其他非市場因素,特別容易出現波動,進行一下調控。我們有很多劣勢,包括因為調控又是一個劣勢,我們有沒有能力,能不能駕馭波動,我們要資本沒資本,要人才沒人才,人才的高手都到外國去了,市場經濟又沒有經驗,又沒有管理,本身又弱小,人家大企業還雇一個首席經濟學家,他們都是宏觀經濟學家,微觀的事情經理自己搞,首席經濟學者搞宏觀經濟。我們處處不如人,我們所有的優勢之一就是後法優勢,什麼意思?就是前人經歷過的事情我們不必再經歷,前人經歷的每七八年的危機我們不需要再經歷,我們知道經濟會波動,我們可以採取一些辦法使經濟平穩下來,從過去的慘痛教訓中吸取經驗教訓,掌握人類從過去經驗教訓中積累起來的知識,使我們少走彎路。

我們既然是在20世紀末才發展市場經濟,我們就不必回頭走十八、十九世紀的道路,我們可以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搞法,我們賦予政府公共服務重要職能,由政府搞一些宏觀調控,這是現代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能,政府不提供這種服務反倒是他的失職,反倒是辦錯事。如果能夠保證經濟持續增長,就提供了這種服務,為大家創造了一個平穩增長的環境,這是現代市場經濟內在要求。

所以防止經濟大波大動,市場經濟是會波動,我們怎麼通過借鑒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使各個部門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這是我們現在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討論宏觀經濟的重要原因。至於採取什麼政策,什麼樣的政策更好,如何應對和駕馭這種波動,而不是被波動。

這一階段爭論比較多的是政府財政,以什麼樣的手段調控經濟,是市場經濟制度還是行政政策。根本的問題在於中國經濟還不是完整的市場經濟,中國經濟當中還有很多行為主體的決策方式、行為方式不是按照市場經濟變數變動的,仍然可以是預算軟約束,仍然可以拿著貸款不還,仍然可以走後門得到很多資源。有大量的行政主體,針對這些行政主體,包括國有企業,國有銀行,還得採取行政手段,才能起調控的目的,才能使調控有效,否則無效。我們很多行為主體連本金都不還,討論利率幹什麼?!在這個問題上也可能唱市場經濟高調,我們還不是市場經濟,這是一個問題。有人説我們要改革,這當然對,我們一天到晚也在改,在研究改革的問題,也在研究市場經濟怎麼發展的問題。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是一個短期的事情,怎麼短期?當年要見效,經濟往下滑的時候當年要通過財政支出擴大,貨幣擴大的辦法使需求調控下來,打斷經濟下滑的趨勢,當年要把需求拉下來,當時實現一定的增長,這是短期。經濟過熱的時候當年要採取措施,緊縮銀根還是實行控制也好,當年要把需求拉下來。而改革可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改了這麼多年,很多行為主體改了多少?那是長期的事情,實現市場經濟體系,到那個時候我們不依靠行政主體了,這個提法是對的,現在不行,現在採取那些措施就實現不了宏觀調控。

現在我們是一個過度的經濟,體制轉軌當中的經濟,是一個二元結構經濟,這個二元不是貧富,而是兩種體制並行。現在採取行政的措施,會對市場經濟實際産生影響,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同時存在,情況就複雜一點。採取的那些措施又會導致體制的惡化,部分現在行政體制的加強,確實引起了一些問題,當然也有一系列的錯誤。這次兩大錯誤,方向對,而且比較快,第一大錯誤就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不是把問題當作一個總量問題,宏觀問題,而是當作産業問題,因此拼命産業指導,想控制住局面,結果遲遲不能見效,什麼道理?突出的問題就是鋼鐵水泥電解鋁,很早就採取措施了,就是降下來,因為沒有看作是宏觀經濟總量過熱的結果。新經濟的時候,鋼鐵水泥都是夕陽産業,當時説不存在新經濟,説鋼鐵水泥是中國朝陽産業的時候沒有人聽,現在為什麼熱起來了,是因為我們投資30%、40%的增長,大家都需要電解鋁,大家蜂擁而至。控制投資規模,管鋼鐵水泥電解鋁有什麼用?!沒有當作一個總量控制,沒有解決總量的問題搞這些産業政策不解決問題。

第二個錯誤在於我們一方面採取行政措施,應急、救火,同時採取市場經濟的調整,要採取讓市場經濟變數變起來的措施調整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調整供求之間的關係。比如説利率,這是調整總供求關係最基本的經濟變數。利率為什麼不動?就是因為拿著大量資金的出於自己的既得利益反對利率調整,利率一動就影響這些人的利益,因此鬧的中國的利率長期不動。

05年如果繼續通貨膨脹,如果美元利率再發生變化,如果各种經濟供求關係發生變化,需要調整利率的話就應該調,不調才是奇怪的事情,利率經常有所調整是正常的事情。格林斯潘一年可以調12次,市場經濟真正發達起來,這種機制都運作起來的話,他要不調的話市場要求他調。覺得經濟關係就應該這樣不斷調整,長期經濟變數不能變,這是我們的一大問題。問題不在於是否採取行政手段,而是在目前的手段下這些經濟變數是否能夠變起來。中國經濟確實很多,這是一方面,怎麼從這方面理解經濟發生的各種變化。

宏觀經濟政策針對的問題是宏觀動態無效率,什麼無效率?就是剛才説的投資過度,生産能力過剩,大波大動,這個無效。還有其他很多無效,包括資源配製無效,那麼多資源配製到沒有用的地方去,包括生産無效,很多企業虧損,政府行為,在配製方面都無效,這都需要解決,但是這些不是宏觀經濟政策解決的。其他的問題要通過其他改革措施、政策加以解決,因此改革和調控並行不悖。現在經濟基本穩定下來了,改革的事情就要更多的提上日程。有些領導人也説過這個話,05年是改革年,以改革為主線。03年中國有非典,04年中國宏觀經濟過熱,那時候有點像非典,全國26個省停電,這是很緊急的事情,全國調油發電,會干預其他事情,甚至會造成改革的倒退。現在經濟穩定下來了,這方面的工作就要做。

怎麼看待有了宏觀經濟調控之後的經濟過熱

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目的是運平不動,原來是這麼大,通過經濟政策的調整,在這兒就開始往下走,實現所謂的軟著陸,平滑一點,讓波動小一點,這樣就實現了宏觀效率最大化。要想實現這種效果,要想實現軟著陸,要想使宏觀效率比較好,就要求及早的採取措施,要求宏觀調控政策比較及時。經濟剛到這兒就開始採取措施,要早,要及時,要快,等到了這兒再調整就晚了。

去年有這個論點,經濟還不算太熱,讓他熱熱再調,熱了還用你調嗎?自動往上走了,還用調嗎。世界上有一個觀點就是政策往往滯後,這個我同意。到頂點了再調控,就不是反調控是順調控了,要在經濟剛剛形成過熱趨勢的時候調。

如果我們基本實現了調控目標,能不能實現政策的及時調整成了需要觀察的問題。現在還不到時候,現在剛剛穩定下來,我們看這些基本的數據,情況初步穩定下來,但是還不穩定,還需要鞏固一段時間,還有反彈的可能。因此現在談不開工上調整,也許到了05年某一個時期,下滑的趨勢非常穩定,而且繼續往下走的時候,也許我們就要實行政策調整。90年代一個重大的教訓,該緊縮的時候晚了兩年,到後邊,1995年底事實上中國經濟已經基本實現了調控的目的,但是沒有進行政策調整又多調控兩年、多緊縮了兩年。這不是現在放馬後炮,96年有文章為證,當時基本的指標正在趨向於比較低的狀態,至少要環節緊縮的政策,不要進一步採取力度比較大的緊縮政策,當時沒有調整,進一步緊縮。當時重要的原因不是個別領導人,當時把宏觀調控寫進了五年規劃、十年計劃。把本來是一個短期內調整供求關係的短期政策變成了長期政策!宏觀調控政策是短期的政策,要經常存在、永遠存在,但是調控的力度、方向要隨著經濟情況的變化不斷加以調整,相機抉擇,而不是長期固定不變的政策。

前兩年有些經濟學者説宏觀經濟擴大內需的政策要淡出,這句話也是錯的。怎麼淡出?當時做了一個計劃,通過五年的時間,把財政赤字、國債投資逐步減少下來,實現擴張性政策的退出。五年計劃,五年計劃就是長期規劃?!相機決策被打破了。03年還在談論退出及04年為了應對宏觀經濟過熱,政府壓縮支出,04年已經有了適當的財政餘額,這是對的。市場投資少的時候你多投一點,市場投資少了你趕緊少花一點錢,這是04年當年就要做出的決定。因此宏觀調控正要永遠存在,但是本其是一個短期政策,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而且調整要及時,這才是好的宏觀調控政策,然後才能實現微調。

微調是什麼結果?微觀和大波大動的控區別在哪?我們舉自己的例子,最近實現微調而沒有實現大波大動的例子是什麼?其實就是房地産行業。一説起經濟過熱總説房地産行業,我個人認為這兩年房地産行業的增長基本正常。2003、2004年房地産增長百分之二十幾,和前幾年基本持平,什麼原因?房地産出沒出現泡沫?出現了,也開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熱,但是就是因為調控的比較早,因此泡沫沒有大起來,調控什麼時候調控?就是曾經被大家罵的狗血淋頭的《121號文件》,控制房地産貸款增長,控制房地産投資的增長。為什麼罵的狗血淋頭?因為大家的資金都受到影響,如果沒有人受到影響,説明這個政策基本不起作用,有人受到影響才是有效的政策。

由於當時的泡沫並不大,投資在擴張就出現了這個政策。大家都罵,都受到了影響,都進行了一點調整,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過了,沒有聽説跳樓的,這就是軟著陸,都受點影響,都進行點調整,最後大家都過去了!而大波大動就是賣樓、跳樓、炸樓,90年代那是硬著陸,不是受到影響的問題,而是倒閉破産。經濟平穩增長對企業來説是最好的日子,長期的好日子是最好的日子,短期增長100%、200%,明天倒閉破産,那種是好日子,還是每年增長20%、30%,持續增長20年,哪個是日子好?!經濟波動小,波動來的時候大家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大家都能實現持續的增長,這就是宏觀調控對企業的意義,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意義,只有穩定增長才能持續增長而大波大動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受的影響最大,破産倒閉這種情況最多,在中國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宏觀經濟穩定的效率對大家來説是實實在在的好事,房地産之所以沒有受到影響,是因為大家之前都做了一些調整。

對於沒有經歷過市場經濟危機波動、商業週期的企業家來講,確實看到的是政府。發達國家大的公司會主動要求進行調控,他自己也在市場上運作,他也抓住市場機會,但是他會要求政府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能,要求政府運作宏觀調控。

進入最後一個問題:企業如何應對市場的波動,現在一般理解就是企業怎麼應對宏觀調控。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到市場經濟是會波動的,市場具有動態風險。不僅僅是是有競爭方面的風險,有人們需求變化的風險,假定市場需求不變化,供求關係會發生變化,因為供大於求還是供小于求,這種關係會發生變化。這對企業來講是動態風險。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企業經歷了這些,他們就會有非常嚴格的風險控制機制,其中重要的就是防範動態風險。企業家也非常關心宏觀經濟波動問題,一方面也關心技術進步的趨勢,關心全球化格局的變化,同時也關心宏觀經濟。

很多大的經濟論壇,一些大的企業家、CEO再忙也要參加這些會,聽各個方面對經濟大勢的分析,特別是經濟週期波動是什麼階段,現在到了哪個階段,這個週期跟上個週期什麼差別。

防範風險機制都有具體的結果、具體的操作,這幾年就聽過好幾個這樣的例子,跟我們的企業形成了對比。這兩年中國經濟逐步高漲,面對這樣好的形勢,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形勢更好,幾種因素帶動中國經濟增長。跨國公司中國負責人也制定了一些投資擴張的計劃,有些都是雄心勃勃,報到總部,總部研究之後退了以後,被否決掉。有兩個公司的理由就是:根據公司都是擴張的規則,在一定的時期內,在某一個特定的經濟體中,投資的增長速度不得超過百分之多少。什麼意思?不根據訂單的增長制定現在的投資增長,需求增長可以非常高,但是仍然不根據訂單的增長情況決定擴張。市場在好也保持一定的投資節奏,為什麼?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加上理論,他知道什麼是超常的增長,他不根據超常的增長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他要抓住各種機遇,但是他要分析什麼是超常增長、什麼是正常增長,把自己投資節奏在一定的水準上,防範超常增長。因為抓的訂單少了,但是不會因為投資過度産生更大的損失。

很多人介紹企業的時候都會聽到這句話,我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企業,也可以是穩健的企業,不追求高額擴張,追求穩定、穩健、持續的增長。這是一種主動的動態戰略,後面就會有一系列的結果,什麼結果?能夠擴張不那麼擴張,不會把整個投資生産經營繃的太緊,會有富餘的資金流,不是把所有的錢投進去。而我們的企業看到市場那麼好,會根據訂單的增長迅速擴張生産,想迅速的拾一個臺階,結果負債率大大提高,資金也非常緊張,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全軍覆沒。這種急於擴張、追求高增長、抓住一切機會的心態毀了我們的企業,看到高增長好的地方,沒想到會有低增長,沒想到市場會有波動。最近破産大的民營企業,前幾年和他們聊天的時候都談到了這個話題,希望掌握節奏,適當考慮一些風險,回答基本都是一樣的:“機會難得,我們不抓住這個機會,不上一個臺階,就無法和大的競爭對手競爭,因為我們落後,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大公司有百年老店,他們在多次經濟危機中生存下來了企業有一系列的生存機制,他不是繃的緊緊的,而是留有餘地,資金流很順暢。另外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業資金流繃的緊緊的,一有風吹草動,經濟下滑的時候就開始砸鍋賣鐵,就開始變賣自己的企業。跨國公司有大量的現金,他就開始收購。結果最後算總帳,比較保守的企業增長速度比激進企業快。激進的企業最後要麼破産倒閉,要麼也沒實現快速增長,為了解決低谷時期資金緊張問題,又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東西賣掉了。因此保守的企業在西方是一個褒義詞。不是不創新,不是動態戰略上留有餘地,看到高漲的時候會想到還有低谷,會留有一定的現金能力。這就是駕馭波動而不是被波動淘汰,所謂優勝劣汰是淘汰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淘汰。當要消滅一部分生産能力的時候,他正好借此機會擴張一部分人,整個算下來保守更合算。

我們的企業也在快速成長,我們的企業家也非常精明,也能夠看到,這兩年宏觀調控來了,這時候怎麼辦?很多企業也有一些差別。從03年底看到一些企業家能把問題看的比較清楚,對宏觀調控波動有所判斷、有所分析的企業家會比較主動,也會進行動態操作,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自己的行業裏,能看到不同階段會有所差異能駕馭波動。

一季度的時候遇到一個企業家他説我這次的判斷證明他看形勢比較準。他説那個時候在,起碼在我這個行業,我認為這個行業瘋了。這點和巴菲特有點像,在美國股市最好的時候,他説他看不懂美國的股市了,就撤了,結果在這次波動中他是發財最大的。這個企業家的看法是,大家認為最好的時候他認為這個行業瘋了,他找全國各地的經理開會,説已經上的項目抓緊完成,沒有上的項目不再上,怎麼辦?保持現金流,同時覺得現金流不夠,因為已經在建的項目已經把錢吃光了。我有一塊地,可能5億,説好了5億,現在3億賣,有了這3億現金這輪危機肯定能過去。宏觀危機來了以後看企業能不能度過去,第一個就看有沒有現金流,在這個時候你沒有被淘汰你就淘汰了別人。他説想清楚了,這三億現金流最不好的情況是熬這次波動,最好的就是三億現金不知道能夠收購多少東西。他看到了低谷也是機會。

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市場是有波動的,企業在波動過程中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我們要具有一定的風險調控機制,就是所謂的動態發展模型戰略,使企業比較主動,能夠長期持久的發展。對中國企業來長期、持續的發展是最好的。

我們的市場經濟剛剛發展,這次危機的現象還不是純粹市場經濟的現象,市場經濟發展起來,都是民營企業家投資了,各司其職了,政府也沒有很多扭曲了,我們要進入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也會有波動,都需要企業能更好的看清形勢。過去我們講如果是市場經濟行為就不是這樣了,多花自己錢了就在意了,講的都是市場經濟好的方面,但是迄今為止人們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制度,使這裡面沒有問題、衝突、矛盾、週期、波動,這是客觀現實。以後我們的企業要在這樣的現實中發展。資本重要、技術重要、管理重要,把握動態發展也同樣重要。中國企業經禁不起折騰,之所以這兩年強調宏觀經濟問題,是希望大家能更多的認識到這種思想。

匯率調整:壓力大時堅決不能做

中國匯率的基本問題不是升值起來貶值,最根本的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制度要改變,從美元掛鉤匯率制度,轉變到與多種匯率掛鉤,有管理浮動比較靈活的匯率制度。為什麼跟美元脫鉤?因為美元不再是一種穩定的國際匯率,一貶再貶,而且看不到頭。為什麼看不到頭?不僅僅是因為貿易逆差居高不下,最主要是財政逆差,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美國的財政赤字有一個特點,美國搞再多的財政赤字不會出現經濟危機,因為他發美元,票子撒到全世界,全世界共同為他分擔經濟風險。這是美國佔的一個重大優勢,所以現在歐洲人要搞歐元,重要原因是他有財政紀律,歐洲人為了加入財政體系政府債務不得超過GDP的60%,而美國人沒有這種財政紀律。

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匯率制度改變,一説到匯率制度改變,就不可避免涉及到最初的匯率調整。也許我們對歐元不需要大幅度升值,因為我們跟歐元的貿易過去基本平衡,現在順差略微有一點,我們對日本也不見得大幅度升值。因此現在國際上在投機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就是以這麼高的速度增長,現在已經是6千多億的儲備,這些不能用貿易順差解釋,只能是投機。市場上認為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會很大,理論分析是6%—10%,但是市場上一多,説法就多了,30%、20%,甚至50%都有。所以就了人民幣什麼時候會升值,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採取措施匯率升值,長遠來講我們要改變這個制度,短期來講什麼時候做就不一定了。最重要的因素取決於市場投機因素的大小,市場投機越大,政府就可以越是不做這件事情,就越不升值。市場投機的因素大,要求升值30%、40不能,這不符合均衡利率,沒有做到30%、40%,會滿足不了市場的要求。如果升值30%、40不能,就會引起波動。國內政治不允許,國內反對,做不了。

升值和貶值不一樣,大家都投機貶值的時候,表現為資本外逃,會把經濟套空,就像亞洲經濟危機一樣,資本外流,經濟套空了,儲備下降了,還不起債了。貶值壓力下政府可能會頂不住,兩個索羅斯一來折騰就折騰沒的。升值不一樣,升值導致的是資本流入,大不了儲備增長,大不了對宏觀産生衝擊,貨幣太多了,人民銀行就做一點對衝政策,人民銀行這兩年做了很多對衝政策。這樣就不會産生很大的災難性的影響,因此可以頂很長時間。投機于一個貨幣的升值是一件風險更大的事情,錢一年兩年機會損失了,其他的收益沒有了。如果不這樣做,不管市場上多少壓力,我就一步一步小步走,調整匯率,今天升3%,明天升5%,甚至是1%、2%,這是什麼結果?我個人反對這樣做。這是什麼結果?會更多的投機,升3%等於獎勵了投機,市場的投機因素會更加強烈、活躍,使操作更加困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戰略就是堅決頂住不做。投資越大,越堅決頂住不做。什麼時候做最好?就是投機因素最小的時候做,什麼時候投機因素最小,有沒有投機因素最小的時候,有,可能我們沒有抓住時機。最好的時候是2002年上半年,那時候全世界討論人民幣什麼時候貶值,之後討論人民幣什麼時候升值,那就是調整人民幣正好的時候,那個時機錯過了。因為我們不認為我們的匯率制度要調整。到了去年7、8月份又出現過一個好時機,當時外匯儲備增長很慢,什麼原因?當時我們有貿易逆差,有5%的通貨膨脹,意味著自動升值。當時日本人不再説話了,日本去年跟我們有了大量的貿易順差,也不壓我們了。美國也同意了,但是我們又沒做。匯率典型的悖論是市場壓力大的時候不做,市場壓力沒的時候又忘了做,全市場的匯率問題都是這個問題。但是這次美元不斷貶值希望教育了我們的決策者,不是頂過去就完了,這次發現美元不斷貶值這件事沒有完,這次頂過去又來了。

我們可以分析問題,在目前市場上這麼大壓力政府決定不可能做。到了市場上沒什麼壓力的時候,反倒是政府可能做這個事情的時候。這個時間什麼時候來?我不知道!但是據説最近香港市場上出過一次低谷,什麼低谷?因為大量資金髮現人民幣可能不會升值,逃離了香港市場。堅決頂住可能一部分投機打掉,可能會出現新的改革匯率制度的條件。大家都討論這個事情,這個時候政府不會做。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很多情況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對幣值産生影響。去年通貨膨脹是5%,今年還要5%,還要增長一個系數,兩年就10%以上,相當於人民幣已經自動升值了10%。通貨膨脹再加點我們可能就不用做了,也許等到我們真正要改革的時候,我們可能就不需要做了。(注:本文是根據樊綱先生在《中國經營報》與清華大學職業經理訓練中心聯手創辦的“公益大講堂”的演講內容,本網編輯整理而成,內容有刪節,小標題為編者加。)

人民網 2005年2月28日

相 關 新 聞
· 樊綱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